广东省2003年中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1分)
(2)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2分)
(4)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一.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6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
1.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____ ____ ____ ____.(3分)
2.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20题.
(一)(12分)
①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②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成为赤潮。
③ 赤潮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与地球的最底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来。含有大量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④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到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政策循环。
⑤ 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再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⑥ 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森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民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起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选自《20世纪环境警示录》,有改动)
3. 结合本文内容,简述赤潮的生成与人类行为的关系。(2分)
—————————————————————————————
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赤潮是如何成为海洋灾害的。(答案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0字)(3分)
赤潮生物会————————————————————————————————————————————————————
5. 第⑤段中划线句字说明了什么?其中加点的两个“仅”字分别强调了什么?(4分)
—————————————————————————————————————————————————————————
6. 根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1998年9月渤海发生大面积赤潮,这是因为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自净能力差。 ( )
(2)第①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赤潮的外在形态。( )(3)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介绍1998年渤海发生的一次大面积赤潮( )
(二)(12分)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如西班牙的伊丽莎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象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興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人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成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最难的。
⑤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要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有改动)
11.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论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4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3.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3分)
例子:——————————————————————————
作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
(三)秃的梧桐(18分)
(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2)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得说。
(3)这株梧桐,所在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4)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5)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跟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6)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象一棵棕榈树。
(7)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成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8)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9)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10)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了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罗勒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天,老伯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l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要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民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5.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 段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áo cuì( ) cōng lóng( )
16.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群众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
17.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
18.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
19.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
20.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四、作文(50分)
21.根据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_的我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诚实的我,幸福的我.成长中的我.渴望理解的我……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否则了扣分.
附加题(1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①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已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香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 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文中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子 路 拯 溺 者 其 人 拜 之 以 牛 子 路 受 之 孔 子 喜 曰 鲁人必 多 拯 溺 者 矣。
2.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涉及3个或3个以上。(2)用上总分
(或“分总”)结构和排比手法。(4分)
—————————————————————————————————————————————————————————
广东省
二. 积累与运用(14分 )
1(10分)
(1) 老骥伏枥(1分)
(2) 窥谷忘反(1分)
(3)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2分)
(4)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5)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4分)
2.“常年累月”改为“长年累月”;删掉“等”及省略号后的句号(或删掉“……”);“既然”改为“由于”或“因为”:“解决”改为“缓解”。(各1分,共4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3.A.(2分)
4.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分)
5.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
6.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
现代文阅读(42分)
7.人类大量地向海洋排放废水废物,才促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赤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赤潮。(2分)
8.大量消耗氧气,释放毒素,影响光合作用,破坏海洋食物链(3分)
9.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海域赤潮的发生日益频繁。(2分)两个“仅”字,前面一个强调赤潮发生次数的“少”,后一个则强调短时间内赤潮发生次数的“多”。(2分)
10.(1)√ (2)× (3)× (3分)
11.礼貌(或:礼节、礼仪)(2分)
12.为什么要讲究礼貌?(2分或:礼貌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到礼貌)
13.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1分) 以穿衣要合体来生动形象地论证讲礼貌要注意分寸的观点。(2分)
14.讲礼貌要自然。(1分)注意分寸(2分)
15.憔悴 葱茏(每字0。5分)
16.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17.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3分)
18.和秃梧桐一样,其他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3分)
19.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3分)
20.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3分)
21。
作文等级 |
评分标准 |
一类卷
(50-45分) |
1.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
2.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
3,语言得体、流畅。 |
二类卷
(44-40分) |
1.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
3.语言规范,通顺 |
三类卷
(39-30分) |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
四类卷
(29-15分) |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
五类卷
(14-0分) |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
3.文理不通,错别字很多。 |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酎情加1-5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 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有个性。
附加题(10分)
1. 6分
(1)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1分)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1分)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2分)
(2)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2分)
2. 参考示例:景阳冈上,武松除恶虎‘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长坂坡上,张飞退敌军……他们都是让人景仰的英雄好汉!(4分)
陕西省2003年中考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