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名家文荟
文章标题: 《图图《没在宽恕就来有未来》中文版序》
     阅读次数:111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图《没在宽恕就来有未来》中文版序

《没在宽恕就来有未来》中文版序
德斯蒙德·图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访问伟大中国时,就被中国人民勤劳刻苦深深打动。譬如为了工作,晚上工人们还在探照灯下忙碌在建设工地上。更使我感动的是中国人民的慷慨大方,这从我和妻子得到惠赠的礼物上就可以感受得到。但我在其他方面也为体会到了这种大度。我了解到日本人曾经在南京犯下的残暴罪行,然而向我描述那些恐怖事件的人却示心怀怨毒和仇恨。我还耳闻了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骇人暴行。但那些身受其害的当事人却再次让我惊讶万分,他们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并未表现出怨恨或报复和情绪,尽管他们曾无端遭受过来自同胞的无法言传的务伤害。我们要向他们的宽容大度表达我的敬意。
  但我却不能肯定,在最终的意义上这就是迈向未来的最好途径。我对把过去扫入角落视而不见的做法是否合适表示怀疑。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它们有种怪异的力量,能够重现并长久萦绕在我们心头。我们在南非就是这种感受。英 国人和布尔人曾试图欺骗自己,在上上个世纪之交的布尔战争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而当时英国人把很多布尔人妇女和儿童都送进了他们发明的集中营。双方后裔表面上友好相处,然而不断发生的事端却表明这种友好只是一种假象。一位年轻的布尔人小伙子告诉我,无论s何时听他祖母讲述那场战争,他都义愤填赝,随时准备再打一次布尔战争。他们需要有一天通过恰当的途径最终与这段历史告别。
  我们在自己国土上的经历令人宽慰。人们表现出真正宽宏大度。.他们宽恕罪恶、放弃复仇的意愿实在令人敬佩。他们把自己从受害者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不再心怀怨言,死抱住创伤不放,从而开创崭新的人际关系。他们给予罪行的制造者以机会,从内心的愧疚、愤怒和耻辱中解脱出来。这样便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做法,像中东所发生的冲突正是这样极具破坏性。这样做和平和安全不可能到来,复仇和暴力只能生发出更多的复仇和暴力。
  我理解中国人出于传统文化中保守面子的需要,对道歉可能感到为难。但是,夫妇之间发生争吵时会出现什么情形呢?他们难道不会和好、道歉的一方会有失面子吗?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的关系就凶多吉少了。愿意道歉和宽恕的人是坚强而非软弱的人。纳尔逊·曼德拉是软弱或无关紧要的人吗?
  中国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往昔的痛苦,就会成为一个更加伟大的国家。没有宽恕,真的就没有未来。

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遵循这样的原则:
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使南非人民超越引起过严重违反人权行为、在暴力冲突中践踏人道主义原则并遗留下仇恨、恐惧、愧疚和复仇的分裂而紧张的过去。现在可以提出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需要理解,不是复仇,是补偿,不是报复,是班图(指友好、宽容和善意)精神,不是牺牲。(1993年《临时宪法·附言》)

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领导人包括七位律师与四位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作为南非最大教派圣公会的主教当选为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几乎全都是过去暴政的受害者,而他们的工作是给迫害过他们的人发布赦免令。
在三年中,委员会听取了两万多个证人的陈述,使无数悲痛的家属得以知道他们亲人被害的真相,并得以寻找到他们亲人的遗骨进行安葬。更重要的是,在听完证人对真相的陈述并真诚忏悔后,绝大多数的受害者选择了宽恕凶手,赦免他们的罪过。

就像是一幕戏剧,南非屠杀黑人和平示威的凶手来到委员会:
  前国防军军官赫斯特·舒贝斯伯格上校说,的确,我们命令士兵开了枪。
  会场的气氛空前凝重。听众的情绪充满敌意。接着,他转而向听众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请求:
  “我要说我们非常抱歉。我要说我们终生都将背负比绍大屠杀的重负。我们无法让它消失,事情已经发生了。但是,我特别请求那些受害者不要忘记——我或许无法提出这样的请求——求你们宽恕我们,让军人们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完全接纳他们。我非常抱歉,我只能说,我非常抱歉。”
  原本恨不得绞死他的人群此时作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大厅里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幕,是人类的楷模。同样的情景,还发生在德国。一位母亲要求宽恕开枪打死他儿子的前东德柏林墙守卫。

在美国,居住着一个越南女人,她叫潘金淑。
1996年11月,在美国越战纪念碑前,她说:
“正如你们所知,我就是那个在汽油燃烧弹的大火中奔跑逃命的小女孩。我不想讨论战争,因为我无法改变历史。我只希望你们牢记战争的悲剧,从而你们能够为制止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与杀戮作出努力。 ”
“如果我可以和那个投下了炸弹的飞行员面对面地对话,我会告诉他,我们不能够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尝试着为未来做一些好的事情,为促进将来的和平。”
“由于我的烧伤,我从没有想到我能够结婚并拥有孩子,但是现在我有一个非常棒的丈夫,可爱的儿子以及一个快乐的家庭。”
“亲爱的朋友们,我梦想着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生活在真正的和平中———没有对抗,和没有敌意。为所有国家的所有人民能够和平和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
这时候,从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情绪激动地表示无论如何要和潘金淑谈一谈。
这个人叫约翰·普拉默,越战美军直升机飞行员。“那个人是我”。他向潘金淑承认,1972年6月8日向她的村庄投掷燃烧弹的人就是他,
在执行完那次任务以后,他看到了那张照片,从此,整整24年,普拉默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当我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约翰·普拉默回忆到:“我只能双膝跪倒,说我再也不愿做这样的恶事了”。这个受害的小女孩让他的心灵感到了深深的罪恶感。战后,他有过三次婚姻,两次离婚,严重酗酒,整日沉溺于自责和噩梦之中———整整24年。
约翰·普拉默向这个他曾经伤害过的越南女人表示忏悔:“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而此时此刻,潘金淑拥抱着约翰·普拉默,一遍又一遍地说:“我原谅你,我原谅你……”

中国仍陷在沉重的历史包袱里,缺乏反思、自省、忏悔、清算和宽恕。
不承认侵略罪行是不能直面历史的表现,必将严重阻碍日本的健康发展。我们这样奉劝日本人。
装睡是自我麻醉。可惜我们有能力看到日本人的缺陷,看不到自己的缺陷。
“没有宽恕,真的就没有未来。”


最后更新[2012-9-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