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如果你理解莎士比亚,你将会更理解这个世界”》
     阅读次数:86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理解莎士比亚,你将会更理解这个世界”

“如果你理解莎士比亚,你将会更理解这个世界”
——《亨利四世》和伦敦奥运有什么关系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季星 发自:广州、伦敦 最后更新:2012-09-06

 

在英国导演理查德·艾尔拍摄莎士比亚系列剧《空皇冠》时,他头疼的是,莎士比亚的家乡英国,没有人愿意投资这出戏,包括曾经全本翻拍过莎士比亚戏剧的BBC,最后他们从美国电视台NBC那里找来了投资。

然而到了2012年7月14日,临近英国伦敦奥运会时,《空皇冠》中的《亨利四世》上下部,分别在BBC 2和BBC HD开播,这两部电影和《空皇冠》系列,成为了2012年伦敦“文化奥运”中的“重点项目”。

拍摄什鲁斯伯里战役的时候,天气突然转阴,开始下雪了。“犹豫了一阵儿我就高兴了。”艾尔说,“英国遍地青草,这无疑会降低那种战争中才有的、残酷以及冰冷的味道。正是突如其来的大雪改变了一切。雪让所有的事物都变成了黑白色调。” (BBC 供图)

“我不知道《亨利四世》和奥运有什么关系”

“我不知道《亨利四世》和奥运有什么关系。赶在奥运时候播,我很怀疑人们到底会对莎士比亚感兴趣,还是对体育比赛更感兴趣。”艾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突然受到重视,自己有些不安。

赶在奥运会前面播出《亨利四世》,是制片人萨姆·门德斯的策略。

“不要害怕,这个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这句出自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台词,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被反复在开场时分朗诵:开幕式中,由演员扮演的工业时期代表人物英国工程师布鲁内尔在一片田园风光中缓缓道出;闭幕式上,则是由一位演员扮演的丘吉尔在大本钟顶上大声念出。

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人主打文化牌;文化牌中,英国人的王牌是莎士比亚。

奥运会开幕前三个月,“全球莎士比亚戏剧节”在莎士比亚的家乡斯特拉斯福开启——这是2012年伦敦“文化奥运”的重点项目。

戏剧节邀请了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剧团,用37种语言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来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从中文普通话版的《理查三世》到粤语版的《泰特斯》,从毛利语版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到乌尔都语演的《驯悍记》,应有尽有。

官方说这是“史上最大的莎士比亚戏剧节”。《亨利四世》和整个《空皇冠》系列是这次莎士比亚戏剧节的一部分。

在门德斯看来,《亨利四世》本身是莎士比亚帝王剧中最富盛名的;主演杰瑞米·艾恩斯和汤姆·希德勒斯顿有相当的号召力。

莎士比亚能写政治,也能写家庭,最要紧的是他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政治题材剧免不了和意识形态、国家宣传挂钩,但莎士比亚不是。——理查德·艾尔 (受访者供图)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戏剧最好的帝王剧之一。《亨利四世》的故事,是关于政治、关于权力、关于责任的。在这种帝王剧里,你能看到宫殿和英国历史,还能看到更多的市民生活,可以看到妓院,可以看到农村,可以看到酒馆。它包罗万象,把整个英国都写了进去。莎士比亚是个天才。”艾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亨利四世》对他个人有着重大意义。

作为土生土长的英国导演,他最爱的两部莎士比亚剧就是《李尔王》和《亨利四世》,他已经为皇家剧院排过多次《李尔王》,而《亨利四世》却从未尝试。

同时,作为一个戏剧、电影、电视剧的跨界导演,他曾多次在各类剧场舞台上排练过莎士比亚,在小屏幕上他曾为BBC翻拍过不少经典名著,在大银幕上他拍过《丑闻笔记》——然而他从来没有亲手把莎士比亚从舞台推到荧幕前。

BBC不再相信莎士比亚了

2011年年初,《美国丽人》的导演、尼尔大街制作公司的老板萨姆·门德斯找到艾尔,说有个电影想找他来拍: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上下两部——加上《查理二世》、《亨利五世》一起,变成一个“四重奏”,BBC播出,国际发行,确保原汁原味。

1999年凭借《美国丽人》拿下奥斯卡奖以后,门德斯和彼巴·哈里斯以及卡罗·纽林合伙成立了尼尔大街制作公司。这几年以来,他和他的“尼尔大街”始终致力于一个名为“英国之桥”的项目,让各种纯正的英国古典戏剧来回上演于伦敦和纽约。这次门德斯有兴趣来做这四部莎士比亚剧的制片人,和“英国之桥”不无关系。

艾尔答应了。2011年整整一年,艾尔都在改编莎士比亚原著剧本,琢磨着怎么把一个经典戏剧变成“大片儿”。与此同时,门德斯和他的尼尔大街公司则一路磕磕绊绊地把资金落实。

尼尔大街公司最先倾向于让BBC环球来投资,但令人震惊的是BBC环球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不觉得《空皇冠》会在国际市场上有什么作为。之后,门德斯又说服BBC可否加入投资,比如承担三分之一比例的资金,大约为900万英镑。BBC仍然不买账。

门德斯把这件事情捅给《卫报》,不满情绪毫无遮掩。

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蒂莫西·斯波扮演的丘吉尔,在大本钟顶上大声念出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台词:“不要害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伦敦奥运主打文化牌,文化牌中的王牌是莎士比亚。 (东方IC/图)

BBC的一位发言人回应说:“我们必须仔细考虑所有开销与商业回报,BBC环球内部销售团队那里的评估报告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于《空皇冠》的评估,让我们最终决定放弃投资这部剧。我们宁可花一笔钱去买电视播放许可证,也不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

最终门德斯争取到了美国NBC环球为《空皇冠》注入了所有的资金。“这是一件多么讽刺的事情,最后美国人买了这部莎士比亚剧的海外放映和DVD版权。”门德斯说。

事实上,在1978年到1985年,BBC拍摄了整整37部莎士比亚剧。由于整个项目过分庞大,BBC一家无法独自负担,美国Time Life等四家公司成为了联合投资人。最后这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莎士比亚电视剧系列不赚不赔,打了个平手。在这之后,BBC再也没敢拍过莎士比亚。

这一次,BBC甚至一分钱都不愿意出了。

“BBC不再有自信去投资莎士比亚了。古装剧成本高昂,他们关心的是收视率。”艾尔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可以退让,除了台词和福斯塔夫

7月播出的《亨利四世》1月才开拍。“只有九个星期,要拍四个小时的电影,还是历史戏。钱也很少。”艾尔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他作为一个研究型的导演,做了充足的功课。“如果我是一个莎士比亚白痴,看完能够让我燃起对古典戏剧的兴趣,这就成功了。”年轻时的艾尔本想做一个数理学生,1963年他在电视上看到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拍摄、瓦妮萨·雷德格瑞夫主演的《皆大欢喜》,他彻底决心转向戏剧。

《亨利四世》上部中的一幕“剧中剧”让艾尔彻彻底底体会到了一把什么叫“穿越在戏剧和电影之间”。

在油腻腻的野猪头小旅馆里,深夜一群酒鬼和妓女围着哈尔王子和福斯塔夫喝酒嬉闹。突然皇宫里传话,国王亨利四世要找他的儿子第二天早朝谈话。

福斯塔夫挺着大肚子滑稽地转了一圈,对哈尔王子说:何不我来扮演你的父亲,你对着我来忏悔你最近的荒废无度,我们来预演一遍,如何?哈尔笑着拍手说好。酒鬼们、妓女们、酒店老板娘起立欢呼:这下有热闹看了。他们端出布满尘垢的椅子做王位,拿出破烂的坐垫给福斯塔夫顶在头上做皇冠。如此瞎闹了一阵儿,哈尔王子抱怨福斯塔夫演得不像,要自己来扮演一次国王。于是他又坐上了那张“王位”,模仿他的亲生父亲,神态威严,已初具王相。

演员扮演戏剧人物,戏剧人物也在“演戏”。这颇有意味的一幕剧,艾尔仅仅花了十分钟布景。然后他把所有出场演员召集起来,说:真正的表演开始了!就把这里当作国家剧院的舞台,像在剧场中一样去演。

简单“彩排”后,艾尔开始“拍摄”了。

演员们在台上演出,而他用摄像机去抓捕每一个演员脸上的表情,和肢体的动作。“我告诉我的演员们,请忘记摄像机。”艾尔说,这场戏毫无间断,一次通过。

基本依照莎士比亚原本,仅作适度的台词删减和出场调换。但还是不难看出,在改编后的剧本里,艾尔把福斯塔夫放到了一个中心的位置。

原著上部的第一幕第一场是国王亨利四世的出场,到第一幕第二场才开始讲福斯塔夫。然而艾尔把第一幕第二场福斯塔夫的出场提前到影片开端——肥肉横流的福斯塔夫躺在野猪头酒馆一个裸露妓女身边,完成了他的首次亮相。

在下部中,艾尔仍旧用福斯塔夫的喜剧部分作为开篇。艾尔把原剧本的第一幕第二场拆分为两半,前半部分有关福斯塔夫的滑稽戏都搬到电影最前面来。而原剧本第一场,诺森伯兰亲王接到儿子潘西死亡的消息之后悲痛欲绝的部分,都被放置在福斯塔夫出场之后。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所有剧本中最鲜亮的喜剧角色。《亨利四世》的下部曾被人诟病结构松散,大主教的谋逆、国王的衰弱到死亡、王子的改过自新与成长……艾尔想要通过福斯塔夫把剧情的张力“集中”起来。

“我接受门德斯的邀请来导演《亨利四世》其实是有条件的:我说必须要西蒙·拉塞尔·比尔来演福斯塔夫。”艾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演员比尔出生于越南西贡,1991年开始在英国皇家国家剧院登台演出,和当时还是戏剧导演的制片人门德斯合作出演各类莎士比亚戏剧。他不曾在国际上获得声誉,因为他不曾出演电影。然而他在戏剧舞台上几乎演遍了所有的莎士比亚剧。1998年,《独立报》称赞他为“当今最伟大的戏剧演员”。

艾尔认为他是继拉尔夫·理查森之后最适合出演福斯塔夫的演员。比尔曾说:“我一生的事业、我的观念、我的语言,都是莎士比亚式的。”

除了比尔,其他两个主角早已名声在外——拍《雷神》的汤姆·希德勒斯顿、拍《洛丽塔》的杰瑞米·艾恩斯都主要参与的是美国电影市场。拍电影必须考虑商业因素和收视号召力。选择比尔算是艾尔的“某种坚持”。

莎士比亚永远不会过时

“‘空皇冠’这个名词出现在《理查二世》第三幕第二场里。”艾尔对莎士比亚了如指掌,理查二世在威尔士海岸上得知自己大势已去,他取下头顶皇冠时哭着说:“在那围绕着一个凡世的国王头上的这顶空洞的王冠之内,正是死神驻节的宫廷。”

对艾尔来说,“空皇冠”是一个隐喻,不仅仅出现在莎士比亚剧和中世纪英国,也和中国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权力,有时候仅仅是权力,做皇帝有时候没有其他更多的东西。”

对艾尔来说,莎士比亚是个天才,他的戏剧永远不会过时:“他能写政治,他也能写家庭,最要紧的是他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所有的政治题材剧都免不了和意识形态、国家宣传挂钩。而莎士比亚不是。中国的情况和《亨利四世》也很相关,权力从父传到子,家庭和政治在一起。”

当艾尔他们以为BBC彻底放弃莎士比亚之后,伦敦奥运“挽救”了莎士比亚和BBC的关系——NBC埋了所有单之后,BBC把整个《空皇冠》一锅端了出来,毫不吝啬地在晚上八点档大力推出,让其成为了“文化奥运”的一部分。

7月22日,制片人门德斯的合伙人哈里斯在接受《卫报》采访时洋洋得意地说:“我们觉得自己做了伟大的电影,我们的期待是在600万人次左右。一开播收视人数就达到了800万人次,现在还在增长中。”

对于这个收视率,很多人表示质疑,8月13日,英国独立广播数据与评论网站Broadcast发表文章:统计说事实上整个《空皇冠》收视人数大约为100万,收视份额不超过百分之五。网站甚至尖锐地讽刺道,“再好的会计也算不出个‘收支平衡’。但愿这种剧能在艺术课堂上获得它的价值吧。”

对艾尔来说,收视率一点也不重要了:“莎士比亚最卓越的地方在于它虽然是几百年前的古董,却始终保持了一种当代性。我把莎士比亚的东西当作文化、情感以及政治的教课指导书。我认为让现代人更能接受莎士比亚的方法只有一种:诚实地本真地按照莎士比亚剧本来拍。如果你理解莎士比亚,你将会更理解这个世界。”


最后更新[2012-9-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