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各地试题
文章标题: 《2012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八上》
出处:岭南闲樵编辑      阅读次数:382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2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八上

按册分课精编2012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八上
《桃花源记》
一、(2012年北京市)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未果,寻病终         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案:1.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2.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  ③百姓生活和乐
二、(2012年江苏镇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8-11题。(共13分)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来源:Zxxk.Com]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便要还家(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次定州  (    )  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3分)
                                                                                              
                                                                                               
答案:1.(4分)①“要”同“邀”,邀请②妻子儿女③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④遗憾(答对一个得1分)
2.(4分)①(2分)(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乃”、“无论”译错一个扣1分)②(2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 (“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
3.(2分)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意思对即可)
4.(3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1分)。(答对一点即得分,意思对即可)
附:《贞观政要》(节选)的参考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 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太宗征伐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
三、(2012年福建南平)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无论魏晋(    )    ④处处志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
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
                                                                                           
答案:1.(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
  2.(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
  3.(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如只答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给1分。)(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
《陋室铭》
一、(2012年江苏苏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4.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答案: 1 、B 2 、C
3、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军
不陋。
4、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二、(2012年常德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20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 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刘禹锡[来源:学科网ZXX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3)谈笑有鸿儒    鸿: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
    B.二十三年/弃置身
    C.苔痕/上阶绿
    D.何/陋之有
3.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来源:学科网]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是应和之作,刘禹锡与李白在扬州相遇时,李白有赠诗在先,刘禹锡用此诗相酬答。
    B.甲诗虽有沉郁感伤,但也并不消极颓唐,结尾明显表露了豁达的襟怀和昂扬的意趣。
    C.乙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
    D.乙文手法 多样,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
5.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符合《陋室铭》的文意。)(3分)
                                                                                           
6.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寻。刘禹锡写此诗此文时也是贬官,试从甲诗乙文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3分)
                                                                                           
答案:1.(1)增长,振作。  (2)出名,闻名。  (3)大。  (4)弹奏。
2.D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没有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翻译宜宽松记分)
4.A
5.例句一:居室不在宽敞华美,有君子居之则高雅别致。例句二:居室不在高大宏伟,有高尚之士居住则不会简陋。
6.要点:内容上,喜欢抒发政治牢骚,叙写清冷生活,表达苦闷情绪;形式上,喜欢用曲笔(含蓄委婉的写作方式方法)叙事写景抒情。(能从写作内容或写作方法上总结出一个方面的特点即可记3分)
三、(2012年梅州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一)  陋室铭 (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答:                                                                                      
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答案: 1.      2        C
2.      3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      2        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5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四、(2012年广东肇庆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吾德馨    惟:只
    B.谈笑有鸿儒    儒:旧指读书人
    C.可以调素琴    调:协调
    D.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乱,扰乱
2.选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请概括选文的主旨(用原文的语句回答)。(3分)
                                                                                            
答案:1、C
 2、举例论证,作者以故仁人自况。(答对1问给1分,两问都答对给满分)。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
一、(2012年山东聊城)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答案:
1.①洗涤   ②生枝蔓   说明:本题2分。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本题2分。
3.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说明:本题2分。
二、(2012年郴州)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可爱者甚蕃(        )                  (2)余忆年少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3.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2分)
                                                                                           
4.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4分)
                                                                                             
                                                                                             
答案:1多;我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 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3、高洁的品质。
4、内容上,甲文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
 
《核舟记》无
 
《大道之行也》无
 
《三峡》
一、(2012年浙江温州)
(一)(10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或王命急宣  (4)每至晴初霜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4分)(1)日光,这里指太阳  (2)逆流而上  (3)有时  (4)早晨
2.(3分)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3分)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二、(2012年四川凉山)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    B.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上
C.其间千二百里          间,相距       D.清荣峻茂   荣,茂盛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C.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答案:1.B     2.A   3.D
4.3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大意1分,“属”“异”各一分)
三、(2012年沈阳市)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 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答案:1.(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
2.B
3.(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1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4.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
四、(2012年广州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则素湍绿潭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吴广素爱人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C.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
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 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
答案:
2. C
3. (1)假如不是正午或晚上,是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的。
(2)到了夏天江水慢上山陵的时候。
4. B
 
《答谢中书书》
(2012年益阳市)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3、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3分)
答案:1、(2分)C2、(2分)B
3、(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5、(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记承天寺夜游》
一、(2012年湖南株洲)
(一)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一)1.高兴的样子(1分);考虑、想到(1分)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2分)
3.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任选两点即可,2分)
二、(2012年江苏宿迁)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答案:1.(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2.(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3.(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三、(2012年朝阳市)
(一)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题。(15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③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  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⑤属,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⑥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⑦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__
③志喜也  志:_________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______________
2.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
5.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念:人教版,考虑、想到;语文版,想。(1分)  ②寝:睡觉(1分) ③志:记(1分)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门为阳(1分)
2.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 (2分)
3.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分)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1分)[来源:学科网ZXXK]
4.(1)赏月(月光)(1分)  (2)喜(1分)
5.甲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2分) 乙文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1分,意思接近即可)
 
《观潮》
(2012年湖北孝感)
(一)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吴儿善泅者数百       善战,吾请无攻宋矣
D.皆披发文身           与儿女讲论文义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4.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
                                                                                             
答案:1.A  2.B 3.C 
4.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
  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湖心亭看雪》
一、(2012年福建泉州)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 ;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答案: 1.(3分)B
2.(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3.(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4.(3分)C

最后更新[2012-9-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