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西学国学
文章标题: 《尽孝不应成为“奢侈品”》
     阅读次数:108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尽孝不应成为“奢侈品”

 

尽孝不应成为“奢侈品”

转发到: 2012-08-2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黄莹莹 王唯滢

核心提示: 发布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却意外引发了争议——与其说是具体标准之争,还不如说是当前社会对孝道“有心无力”焦虑感的体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黄莹莹 实习记者 王唯滢 发自北京

编者按 “经常带爱人和子女回家、亲自给父母做饭、教父母上网、带父母去旅游……。”近日,有关机构向社会发布了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倡导现代社会新孝道观念。

“百善孝为先。”《孝经》、《二十四孝》等,无不体现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分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孝道方式受到冲击。对于不少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当回家成了一年一次的“奢侈品”,孝道已经成为这些年轻人心中隐隐的愧疚。

在社会倡导孝道,这样的举动值得支持与赞扬。然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却意外引发了争议——与其说是具体标准之争,还不如说是当前社会对孝道“有心无力”焦虑感的体现。其实,对父母孝不孝顺,不在于符不符合哪几条具体的标准,而在于有没有心,尽没尽力,尽了几分力。

转发到:
2012-08-2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黄莹莹 王唯滢

核心提示: 发布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却意外引发了争议——与其说是具体标准之争,还不如说是当前社会对孝道“有心无力”焦虑感的体现。

并非“不孝”而是无奈

魏英杰(国内媒体评论员)

“为父母尽孝心是必须的,只有做法不同,而没有孝心高低之分。”

新“二十四孝”是一种倡导,也是一种提醒,并非强制性规定。有些标准比较虚,如打开父母的心结,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有些标准则具有明确针对性,如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为父母办理“关爱卡”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按这个标准去做,但它至少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参考,让子女想到自己为父母做了多少。比如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经常带着爱人和子女回家,这其实都是做儿女应该做的事情,而许多人因为常年在外,往往忘记了这些。可以看出,新“二十四孝”只是一道多项选择题,而不是“全选题”。

中国社会讲究以孝为先,而这个“孝”是指无条件服从长辈的等级观念,这在追求个性自由、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当不合理的旧传统被抛弃,就需要新的时代标准来继承与发扬孝道精神。新标准尽量考虑到了现代社会特征和时代特点,摒弃了传统伦理中不合时宜甚至是钳制人性的成分。从这个角度看,新“二十四孝”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当然,新的二十四条标准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做到,否则也就不用倡导了。针对这个标准的争议,基本都是出于对新“二十四孝”的误解。子女尽孝的方式有许多种,订立一个标准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图索骥,也不代表着其中哪一点没做到就是不孝。作为子女,为父母尽孝心是必须的,只有做法不同,而没有孝心高低之分。孝与不孝,关键看自己是否为老人做了什么,是否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产物,父母更不该给子女当牛作马,双方应该是彼此平等、相互依赖的关系。在我看来,父母要爱子女,子女也要敬父母,父母不能溺爱子女,子女也不可愚孝父母,这才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家庭新伦理。现代孝道,也应从这一理念出发,才能牢固地扎根于现代社会。

就我个人来说,由于父母在老家,新二十四孝中,我大概可以做到十四五项,比如每周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尽量回老家,给父母做饭,给父母钱,带父母体检等。有些做不到的,我会感到内疚,但这并非“不孝”,而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但在现代中国,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外出人群,这给老年人养老带来多方面问题,也给子女尽孝带来许多现实的无奈。因此,除了子女要有孝心孝行,社会也要创造更多良好条件,让子女能够更好地为父母尽孝。

 

“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金宰贤(韩国人,专栏作家)

“这个标准具体且琐碎,就像是把好几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做的所有事情加起来一样。”

看了新“二十四孝”标准的内容,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标准具体且琐碎,就像是把好几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做的所有事情加起来一样。如果有人能做到其中的七、八项,他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孝子了。对我而言最难做的是“亲自给父母做饭”,至今我没有为父母做过饭。如果让我给这个标准做点补充的话,我想加进去“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作为子女,我们很少对父母张口道歉。

东亚国家以前基本都是养儿防老,所以社会需要提倡孝道,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思想那么受欢迎的缘故。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逐渐变成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责任,而我们就处于这个转换时期。即使养老由社会负责,孝道也会有效地弥补社会养老体系的不足。除了养儿防老,孝道本身也是人类的美德,所以提倡孝道没什么不对。

为了提倡孝道,我们需要一些标准,因为这样可以给我们更明确的引导,但我认为不需要定得这么具体。孟子给我们讲过“曾参养志”的故事:曾参之父曾点平常乐善好施,经常接济贫困的邻里乡亲。对此,曾参铭记在心,每次父母用过饭后,他都会向父亲请示,余下的饭菜该送给谁;即使没有剩下的饭菜也会说有,以令父亲安心。在曾参的心中,时刻想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和心意,以便随时可以满足父母的心愿。而曾参之子曾元则是将余下的饭菜都留下来,用于下次给父亲曾参食用。孟子对此评论说,曾元是“养口与体”,而顺从父母意愿的曾参是“养志”。韩国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在很多韩国人看来,“养志”并且尽可能地顺从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道”,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包括我自己。

据我所知,在韩国政府并没有规定类似的所谓“孝道标准”,不过各个地方政府会有一些相关的鼓励措施。韩国有些地方政府会在管辖范围内选定“孝道村”,标准是该村有较多的三代人同住在一起,并且奉养单身父母的家庭。被选为“孝道村”的村子不仅会获赠刻有标识的石碑,并且将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会为奉养85岁以上父母的孝子孝女每月提供至少300元人民币以上的“孝道补贴”。作为政府部门,引导社会的“孝道”,远比发布“孝道”行动标准有意义。

孝道是自己选择而非别人提倡

瑞德·汤普森(美国人,北方交通大学外教)

“美国人帮助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出于一种传统文化上秉持的信念,而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我觉得美国人和中国人在这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人帮助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出于一种传统文化上秉持的信念,而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美国有很多养老机构和配套设施,人老了以后可以去那里,并且有专人照顾,这样孩子们不需要亲自侍奉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直到我研究生毕业,我的母亲都在她的能力范围内给我了很多帮助。但后来她生病了,不能再工作了,十多年以来我每个月都会给她寄一笔钱。我跟母亲的关系很亲近,不过由于我离家很远,一直都是我的弟弟在照顾她,我能帮上忙的也就是寄些钱给他们。我从没觉得我是被“强迫”或者被“要求”去帮助她、给她更好的生活,我只是想这样做,而且我知道我这样做是对的。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像上帝一样。当孩子渐渐长大,亲子之间的角色会慢慢转变,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在亲子关系的转折点往往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我看到一些中国的父母希望自己刚大学毕业的孩子来支撑家庭,或者向他们索取。我不赞同这种做法。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展他们的事业,而不是过早地给他们压力,或者最好永远都不去指望孩子,毕竟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父亲,我并不太需要我的孩子给我经济上的支持,我需要的是他们跟我有更多感情上的交流,这也是我能够给他们的。作为年轻的成年人,他们的责任是规划他们自己的人生、感情和孩子以及实现他们最想要的目标。

 

网友微博参议

本报“议事”版每周推出一个热点话题,诚邀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欢迎您登录本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gjxqdb,留下您对该话题的看法。

@李波—长虹:陪父母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这也可以。父母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只想让子女陪着坐会儿。

@芭比小小妞:我觉得没必要,孝顺不需要标准。

@良言:出生80、90后的多学习,“孝”就是顺着。

@谁来自天山:有必要,支持!我想此举无关警示,多为提醒。善意提醒各位上有老、下有小的朋友在忙碌奔波中思考,思考忙碌的目的,除了实现个人追求外,更重要的是为了爱我们的家人。

@契约纸—臻_cyu:我的观念是,请你把旧孝中之合理成分落实到实践中再大谈新二十四孝。我自认为自己也算颇有孝心,尚觉古人之微言大义有许多处尚未实践,在没做到前,妄议新则似乎不是上策。且孝,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实乃道德层面之物,怎可有整齐划一之标准?

@望海潮1940073941:百善孝为先!提炼传承优良传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赞。

@德烈安:提出标准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些标准不能沦为笑谈,而应该成为真正值得并且能够实行的标准。

@多来米:关于什么是孝顺,其形式可能因时代变化及父母子女的双方需求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是实质应该没有变,那就是子女落实到行动上的反哺意识,父母得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更新[2012-10-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