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吴小如先生谈《小团圆》》
     阅读次数:102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小如先生谈《小团圆》

吴小如先生谈《小团圆》

吴小如先生谈《小团圆》
作者:袁良骏  来源:中华读书报  整理日期:2009/6/22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在内地出版后,我赶紧买了一本,并在《张爱玲论》未完稿中添写了《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一章。此章将成时,我兴奋地给我北大的老师、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吴小如先生打了一个“汇报电话”,因为他年轻时曾治中国现代文学,1945年写过《读〈流言〉》,1947年又写了《读〈传奇〉》, 发表在沈从文先生主编的《益世报·文艺副刊》上,甚得好评,他属于以傅雷先生为代表的第一批张爱玲研究家,是张爱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此次我不自量力撰写《张爱玲论》,深得他的指教与勖勉,《张爱玲论》四个大字就是他带病题签的。
  电话鼓励之余,吴先生说:“《小团圆》你用完后,请寄我看一看,我就不买了。”我遵嘱挂号寄去两周后,又给吴先生打了电话,问他看到什么地方了。不料想87岁的老先生甚为激动,大骂《小团圆》写得太不堪了。他说(原话):“张爱玲真是无聊透顶了,怎么能这样写?她和胡兰成的事,本来就是白圭之玷,还要这样渲染,还懂得美丑吗?文笔也不行,毫无当年水准。她生前主张销毁原稿,是完全正确的。现在书商把它出版,无非赚钱。至于她对柯灵的丑化,在电车上对她耍流氓云云,看了也让人不舒服。张爱玲是柯灵提拔起来的,怎么能这么写?”吴先生余怒未消地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不看了,过两天就寄回去。”
  我斗胆劝吴先生写一篇小文章,把这些“一家之言”贡献世人。而且我明确表示:“吴先生,我对《小团圆》是一分为二的,有肯定,有否定,包括文笔,认为它也还有可取之处。”吴先生表示:“不屑一写。等我过世之后,你写一篇追记,愿意发表出去,我也管不了了——像我追记俞平伯先生的文章一样。至于你在书中怎样评价《小团圆》,我当然无权干涉。”
  这使我一下子想起了两位古人的两句名言:一句是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说的:“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米”者,八十八岁也;“茶”者,一百零八岁也。吴先生眼看就要跃“米”而趋“茶”,路远迢迢,怎可将他的高见长期“封杀”?一句是政治伟人毛泽东主席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还是斗胆违背吴先生的计划,将未来的“追记”改成“今记”吧!
  知我罪我,请吴先生海涵。


最后更新[2012-10-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