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各地试题
文章标题: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文学作品阅读(一)》
出处:岭南闲樵编辑      阅读次数:336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文学作品阅读(一)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文学作品阅读

一、(2012年浙江衢州)

远行

李森祥

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可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们妹的脸上瞟。

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看,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回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删改。李森祥,衢州籍作家)

1.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2.看到娘“一笑笑出满脸皱纹”“我”“心里怦然一动”。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3分)

3.文章多次写到“门”,其作用是什么?(3分)

4.对画线句中的“远”和“近”如何理解?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2012年福建福州)

点燃一个冬天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老师做什么了。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吸。”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汽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

早上:                                                                 

下午放学后: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2、从全文看,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的好女人。(3分)

3、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4、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4分)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6分)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三、(2012年浙江宁波)

留几本书在窗台(12分)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选自散文集《百年无废纸》,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2分)

好书如友

 

书若路人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②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3分)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示例】

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                                                                 

4.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

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3分)

                                                                           

四、(2012年四川南充)

大爱不言愁 蒋平

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历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躁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是,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1.选文第②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诵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3.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答:

4、请说说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5.选文中第⑧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                                                                          

6.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2分)

                                                                            

五、(2012年山东临沂)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六、(2012年山东聊城)

一百美元

①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

②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

③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然后,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

④“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约翰想,等奶奶回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奶奶说:“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但她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

⑤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

⑥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368美元,可现在3天过去了,奶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405美元。

⑦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⑧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取过他们存的钱。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100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呢?约翰知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1000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100美元用一年啊!

⑨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会从银行取钱。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

⑩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西的。奶奶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他决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

11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还有多找奶奶钱的……

12约翰的眼睛湿润了。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

13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说:“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1.简述“100美元”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用简洁的语言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奶奶”独立生活;(          );约翰发现钱增多的秘密;(          )。

3.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4分)

4.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把钱丢在窗台上?(4分)

5.文末为什么镇长说“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4分)

6.试推断:小镇人帮助“奶奶”,为什么采取“无声”的方式?(4分)

                                                                                      

                                                                                      

七、(2012年浙江嘉兴)

我的母亲(17分)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    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5分)

                                                                                      

                                                                                      

八、(2012年重庆荣昌)

打往天堂的电话

①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正在悠闲地翻阅着杂志。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的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机,又悄悄地走开了,然而不多一会儿,又来到报亭前。

②不知道是反反复复地在报亭前转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还是她身上的红裙子特别鲜艳,引起了文叔的注意,她抬头看了看女孩并叫住了她:“喂!姑娘,你要买杂志吗?”“不,叔叔,我……我想打电话……”“哦,那你打吧!”“长途电话可以打吗?”“当然可以!国际长途都可以打的。”

③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认真地拨着号码,善良的文叔怕打扰女孩,索性装着看杂志的样子,把身子转向一侧。女孩慢慢从慌乱中放松下来,电话终于打通了:“妈……妈妈!我是小菊,您好吗?我随玲子姐姐来到了深圳,进了一家电子厂,上个月我们发工资了,等我凑足了10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再给爸爸买化肥。”女孩想了一下,又说:妈,我告诉你,我们的工厂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④突然,小女孩的语调变了,不停地用手抹着眼泪,“妈,你的胃还经常疼吗?你那里的花开了吗?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妈,我真的真的好想家。”女孩再也说不下去了,文叔爱怜地抬起头看着她,女孩慌忙放下话筒。“姑娘啊,想家了吧?别哭了,有机会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嗯,叔叔,电话费多少钱呀?”“没多少,你可以跟你妈多说一会儿,我少你一点儿钱。”文叔习惯性地往柜台上的话机望去,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竟然没有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根本没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对不起!你得重新打,刚才呀,你的电话没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其实……其实我们家乡根本没有通电话。”

⑤文叔疑惑地问道:“那你刚才不是和你妈妈说话了吗?”女孩终于哭出了声:“其实我也没有了妈妈,我妈妈死了已经四年了……每次我看见同伴给家里打电话,真羡慕他们,我就是想和他们一样,也给妈妈打打电话,跟妈妈说说话……”听了小女孩这番话,文叔禁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镜后面的泪花:“好孩子别难过,刚才你说的话,你妈妈一定听到了,她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有你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的女儿,她一定会高兴的。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就在这里给你妈妈打电话。”

⑥从此,这个乡下女孩和这城市的报亭主人,就结下了这段“情缘”。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和心灵连接起来的愿望。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我的概括:

2.仔细阅读第①段和第②段,说说为什么女孩子要忐忑不安在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前反反复复地转悠?(3分)

我的理解:

3.女孩的老家没有通电话,她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可为什么她还要有模有样地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呢?(4分)

我的理解:

4.认真阅读第③段,思考为什么文叔说女孩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请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女孩懂事、孝顺的句子抄写在下边。(6分)

我找的句子:

5.在本文中第④段写到了来打电话的女孩流泪,第⑤段中又写到了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流泪。他们两人分别为什么流泪?(4分)

1)女孩流泪是因为:

2)文叔流泪是因为:

6. 本文中的哪一处使你最受感动?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并谈谈你的感动是什么?(4分)

我找的语句:

我感动原因:

                                                                                

                                                                                 

九、(2012年牡丹江)

栀子花笑了

青春

⑴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A)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⑵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⑶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⑷“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⑸(B)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⑹“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

⑺“这封信是给他的?”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

⑻(C)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了。将暮未暮的天空里,穿越云层的阳光几乎是一种奢侈,然而在黑暗到来之前它依然顽强的存在——这一切看了都使人感动……

⑼男孩的脸色似乎有些苍白,他拉了拉女孩的衣角说,“给校长看吧!”校长看了看男孩,眼神之中掠过一些的感激,但随即笑了,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女孩把信给了校长。

⑽配合得多好了啊。校长来不及多想,忙打开信:放心,好好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习不用怕落下,全班同学都会帮你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呢!这些笔记是同学们帮你做的,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大家呢!接下来,是同学一大串的祝语。校长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⑾校长信看完了吗?我们到时间晚自习了。校长,其实这世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一种更深更真更值得让人珍藏的感情,那就是友谊,您说是吗?校长。”女孩仍旧笑着说。

⑿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竟忽视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还差点扼杀掉了它。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童话!是啊!不是童话。校长突然笑了。

⒀这笑像一个屏风把风和将要下的雨都隔绝了。(D)天空仍像先前一样静谧、和谐,树叶被风温柔的拥抱得安静而羞涩了,空气中溢满了香气,栀子花笑得有点“花枝招展”了。

(选自《有一种美德中微笑:体验社会》有改动)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2分)

2.本文对“栀子花”的形态、香气进行了多次的描写,请从文中划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一句,试分析其作用。(2分)

3.文中第⑼和⑿两段都写了校长的“笑”,你能说说校长这两次“笑”所表达的意思吗?(2分)

4.请你试着说说“栀子花笑了”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5.异性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你觉得应如何正确对待异性之间的友情?面对父母、师长的误会时,你会如何处理?(3分)

 

十、(2012年重庆市)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⑿“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⒀“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⒁“您是说,用爱吗?”

⒂“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⒃“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⒄“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⒅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十一、(2012年安徽省卷)

红橘甜了

骆驼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起栽下。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橘子有指头大了呢!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橘子有鸡蛋大了呢!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那一年,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并打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一。

就这样,每年第一场大雪后,父亲便会来给我们送红橘。然后,他将红橘分送给邻居,其余的便去市场上卖了。后来,妻子就说,爹怕是糊涂了吧,橘子现在几角钱一斤,来回的车费就要几十元,该买多少橘子呀!再说了,红橘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味道越来越差了,哪能比得上如今的优良品种呀!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沉沉地回了一句话,父亲哪里是为那几个橘子啊!妻子思索一阵,说,也是,只要老人高兴,就由着他。

父亲越来越老了,雪后的山路上,他再也不能健步如飞了。妻子说,年前我们干脆抽两天时间回去看看吧!回去那天,父亲正坐在火塘边,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我看见父亲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父亲抹一把泪,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次日,我邀了儿时的两个好友,决定将剩下的红橘弄到市场上去卖,父亲自然是十分高兴。我将红橘分送给了我的故交,并嘱咐他们千万别告诉父亲。我掏出一百元钱,换成了零钞,将其中的九十六元八角送到了父亲手上,异常高兴地对父亲说,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父亲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说,太好了,明年,我要更细心地照顾它们!我别过脸去,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1.阅读全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6)

(1)种红橘的过程中,父亲的态度:                     

(2)等待橘子成熟时,父亲的心情:                     

(3)橘子成熟后,父亲的做法:                      

2.文中,父子二人各说了一次假话。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

(1)父亲: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

(2)儿子: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6)

(1)(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

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

(2)“这屋里,烟太大了……”

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4.题目是“红橘甜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说说文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甜”。  (6)

 

十二、(2012年浙江丽水)

散步

龙应台①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⑾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⑿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注】图龙应台:合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3)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3)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3、第⑾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犬吠声有什么用意?(3)

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3)

5、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最后更新[2012-10-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