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无法捕捉的忧伤——帕乌斯托夫斯、蒲宁》
     阅读次数:129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无法捕捉的忧伤——帕乌斯托夫斯、蒲宁

无法捕捉的忧伤——帕乌斯托夫斯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或戏谑的思想,人心灵的每一个微的跳,同有白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无法捕捉的忧伤鈥斺斉廖谒雇蟹蛩够    一直以来都很欣赏俄罗斯文学中激荡着的那种“广袤而深邃的忧伤”,直到偶然间读到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文学创作随笔《金蔷薇》中的这句话。最初的感觉很简单,就是有强烈的共鸣。能读到和你想法一致的文章很少,更何况是“断想数章”?生活中很多细微的点,串联起来是会发出同样声响的乐章。比如从具体的一张信笺、一篇外语诗到自己所经历的往事以及由此而凝聚成的回忆都是这样细微的金色亮点,散落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里,它们的光亮不足以引起肉眼的注意。而如果有心,把它们聚集起来,会发现它们会像启明星一样在夜空中向我们预示黎明的到来。

    另外一点让我在当时读到这句话以及后来去追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中感到惊异(但后来不但适应而且非常喜欢他这种风格)的是,他的那种“非传统”俄罗斯散文风格。相对熟知的契科夫、托尔斯泰,他的特点不在于尖锐的批判与恢弘的气势,而是从字里行间中缓缓流泻出来的、淡淡的怀旧与忧伤。他同样有过流落四方的坎坷人生,他对故土的热爱是通过诗意的笔触折射在读者面前的。而正是因为游历四方的经历,让他对于自然有了更细致入微的侦察。自然是其永恒的写作主题,通过对清新却又壮丽的大自然风光的刻画,他让我们感到像是聆听到一首曲调悠扬的乡曲(所谓他笔下“不间断的音符”),每每聆听,对故乡与故人的思念却是历久弥新,对于曾经所经历过的往事、曾经居住过的热土,也有了另一种从未有过的理解与感悟。即使是《金蔷薇》、《生活的故事》这样的作品读来似乎感觉节奏轻松舒缓,偶然间一丝的伤感不足以凝聚成像是《战争与和平》中激荡的悲怆,但是也是终其一生才能书写的著作。很多人生的感悟是需要时光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才能最终形成的,这种逐渐增加的感伤不会在瞬间喷发,而是如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谓“金粉的微粒”散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思想的每个罅隙中或者随风翻动的书页之间。

    而这种诗意的笔触,也让我多多少少察觉到了些许小布尔乔维亚情调。这在苏联作家中实在罕见。而看看他的人生经历,无疑又有浓厚的无产阶级斗士色彩。为什么有这种小布尔乔维亚情调?也许仅仅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偏向于景致的描写和总是徘徊于往事中的散文很难不让我联系到蒲宁,也许这是建立起这种基调联系的原因。


《烟雨霏霏的黎明》

    《烟雨霏霏的黎明》是帕乌斯托夫斯基久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漆黑的雨夜中,库兹明去拜访友人的妻子安得列也夫娜(这样的场景和人物设置总归在最初就营造出了一种感伤与不确定性),无论是轮船、马车、雨中泥泞的路途、旧屋中的怀表、桌上的甘菊,哪怕是停留在某一章节的诗集,以及“一股总让人有点感伤的香水味,尤其是在这样的夜半时分”,无不都是那些“金粉”,轻轻触动了主人公和读者的最细微脆弱的神经。

    在这样的意境中,人很容易开始思索进而感伤。主人公对于生活的茫然与没有把握在这些催化剂的推动下逐渐曝露。一般来说,与陌生人谈论自己今后的人生是不大可能的。而库兹明却在这种莫名的推动力下开始与安得列也夫娜谈论起来。然而他自己也无法诉说清楚自己这种奇怪的感伤。不仅仅是缘起对之后事物的无法预知,也是对于从前事物的怀念与不舍。也许我们就是的确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景,本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场景,可是在经历的那一刹那却突然特别依恋它们,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个瞬间,因为心底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忧伤开始悄然迷茫在周围的空气中。

 

 “怎么跟您解释才好,”库兹明说着,心中暗暗生自己的气,“您有时大约也会遇到这类情形的。隔着火车车窗,您会忽然看到白桦树林里的一片空地,秋天的游丝迎着太阳白闪闪地放光,於是您就想半路跳下火车,在这片空地上留下来。可是火车一直不停地走过去了。您把身子探出窗外朝后瞧,您看见那些密林、草地、马群和林中小路都一一倒退开去,您听到一片含糊不清的微响是什么东西在响–不明白。也许,是森林,也许是空气。或者是电线的嗡嗡声。也或者是列车走过,碰得铁轨响。转瞬间就这样一闪而过,可是你一生都会记得这情景。” 

而我,正是钟爱这种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亮光。你也许刚好看到一小朵花停留在空中,但是你心底会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忧伤伴随着微风在你的周围悄悄扩散。

》》未完

 

 

无法捕捉的忧伤——蒲宁(2011-07-18 20:09:13)

    如今这轻盈的气息,重又在世界上,在白云朵朵的天空中,在料峭的春风中飘荡。
——蒲宁《轻盈的气息》,戴聪译

    蒲宁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文笔在我看来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我个人总结出来的那种不具体的忧伤气息,怀旧的浪漫情怀,以及悠长深远但是含蓄内敛的故园之思。不同之处,是蒲宁笔下的忧愁,是如同缓缓而行的流水一样弥漫四散在整篇文章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都可以感受到;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忧伤正如同本人而言更像”静夜池塘中的一点星光“,点缀坠落在字里行间,会在不经意之间触动你。
    接触蒲宁的作品的时间更早。他才是第一个颠覆我对俄罗斯文学的看法的人。最初读他的作品是高中课本中的《安东诺夫卡苹果》。贵族情调、小资情怀、田园梦境,大致概括一下。我好像是之前一个假期里刚刚看过《复活》,有典型的苦大仇深的批判腔调。所以我觉得蒲宁很不”俄罗斯“。后来曹文轩(因为当时读的语文书是他编的)来学校演讲,年级里的一位语文老师还问他,一个学生曾经问她,为什么蒲宁要写出这样有资本主义复辟倾向的文章来,面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答。
    现在看来我都觉得这种问题很幼稚(高中生,而且是文科班的学生,那无疑是某门课的内容背多了)。不过当时的我连这种深度的问题都想不到,只是停留在表面,粗浅地把他归成伍尔芙之类(不是说我很看不起伍尔芙,相反我很欣赏她),他的小说毫无剧情而言,思绪无边无际,大概又是意识流了。我根本就没有读进去,晚自修的时间做理科作业都来不及,花在看语文书上实在太奢侈了。
    蒲宁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深沉而忧郁,但却依然闪烁着色彩与光(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观点),有种隐隐流淌的明亮的基调。其后,那种所谓”资产阶级复辟“也起效了。他流落外乡的经历
    几年之后重新去读这篇小说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感悟完全就不一样了。蒲宁出身没落的贵族,青年时期就已然历尽沧桑(这点又和同样兼职颇多的帕乌斯托夫斯基一样),这种对昔日家园盛状的深情缅怀自然是不言而喻了。蒲宁的怀旧继而引发的忧伤一直盈满了他的作品,读起来感觉情感很强烈。

《轻盈的气息》
    这是蒲宁很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其实,说实话,我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剧情。有一点回忆和倒叙,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少女意外逝世的故事。有很多我没有读懂的地方(或者它根本就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如一些人物的设置(像是女校长,以及后半段我觉得出现得非常突兀的女教师——我都不知道其存在的意义)。回忆的口吻一来一去,其实都是他自己思绪的回环。
    而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写出了一种难以刻画的意境。
    我觉得这很像《诗经》中那篇久负盛名的开篇之作《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短短四句,把渺茫唯美的水边景致已经完全勾画出来了。而读到“伊人”,你一定可以想象出一位美丽空灵的少女,素装而立于水边,清新脱俗。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偏颇,但总之一定是位美女。可是仔细看原文,它真正直指主人公的也不过一句话,其它三句都是在营造氛围,给以读者大致明确却又畅想无限的思维空间。
    描写一个人如何美丽动人,永远是侧面描写比直接写其神韵相貌如何怎样来的有效。蒲宁的高明之处就在与于细微之处体现细腻。其实他在小说的前半段的确仔仔细细地描写了奥利亚的相貌如何优雅动人,但是这样的叙述谁都可以写,写谁都可以,无出其右。而结尾处终于浮现而出的“轻盈的气息”,一下子让人知道了奥利亚的美丽——一位真正美丽的姑娘也许有精致的五官,优雅的身段,动人的步伐,但是最重要的是有轻盈的气息,这种轻轻的呼吸是可以随着云和风一样飘荡在空中。仅仅一个细节,完全传神地表达出了“美”。而比之一直在努力营造景致的《蒹葭》,他这样一笔带过,是不是更精准、细腻呢?
    而想到这样轻盈的气息的拥有者奥利亚早逝的生命,一朵嫣然绽放的花,突然折了枝,坠落在泥泞的路面之上,是不是本身就又有一种无尽的忧伤呢?

《秋》
to be continued...

 


最后更新[2012-1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