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孙郁:鲁迅式幽默》
     阅读次数:121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郁:鲁迅式幽默

 

 

有位作家回忆鲁迅谈天时幽默的样子,真的有趣。鲁迅说笑话的时候,自己并不笑。他嘲笑别人的同时,也嘲笑了自己。这是一些研究者也看到的。一个忧郁的作家,一般不会幽默。苏曼殊、郁达夫、丁玲都是。林语堂大谈幽默,可是在鲁迅看来,就缺少幽默的因素。懂幽默的人是不太谈幽默的,正像会水的人鲜谈游泳规律一样。鲁迅常常是这样的:在冷冷地看人看世后,不都把自己依偎在对象世界上,而是竦身一摇,跳到外旁,看自己的可笑。这种审视的转身,就有了距离感,一种幽默的美也出来了。可是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旦炫耀这种态度,就有自恋的一面了。
他其实是有一点戏仿的本领的,要不不会去译介果戈理、夏目漱石这样幽默感强的作家的作品。在悲慨之气的背后,有幽默反讽的意味在,便使其有了一种精神的狂欢。他在面对敌手时,有刀笔吏的峻急,也多果戈理式的反诘。下笔有种归谬意味,读者在忍俊不禁中有了顿悟。
一是笔法的幽默。他激愤的时候很多,一般很少说笑话。只是在清闲的时候,有一点闲笔,偶尔开一点玩笑。晚年回忆自己的写作生活和人生态度时,就有一点轻松的嬉戏。《〈集外集〉序言》云:

我佩服会用施刀计的老将黄汉升,但我爱莽撞的不顾利害而终于被部下偷了头去的张翼德;我却又憎恶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的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

中国作家能如此轻松谈这样的话题的,我们实在找不出几个。搞笑,却不粗俗和无趣,其间多的是智慧,那才是艺术。这是民间的本领,在戏曲和小说中常可以见到。他讽刺徐志摩的时候,就用一种开玩笑的办法,既不说教,也非发泄私怨,而是嘲笑其痴呆的一面。以不正经的口吻,画出了其不正经的脸孔。还有和梁实秋的论战,也是如此,以漫画的笔触为之,类比的手法是可笑的,但内力伤人。所谓“刀笔吏”的意味一看即明。《“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篇幅不长,而句句见刺,甚至有点恶意了: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完全是文学的玩笑,显得不在经意之间的谈天,而分量却重。鲁迅不屑于用理论和对手论战,却使用画家的笔触,形象里有隐喻的跳动。形象总是要大于理论的。他读西方的小说,深味此点。俄国的理论家多矣,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本要比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的论著丰富无疑,那是艺术的内在性在起作用。所以,即便在最热衷于理论翻译的上海时期,也没有去建立自己的理论腔。那原因可能是觉得以形象说话更有力度吧。
在上海的岁月,文坛的乱象刺激他开始考虑现代文化与现代文人的问题,得到的也不过荒唐的印象。他不喜欢这些,有时甚至厌恶。可是在复述那些遗存的时候,竟显得那么轻松,也看出精神里的某些自信。对无聊的文人,以严明的用力气的笔法,实在是气力的浪费。只是轻轻一摇,不费工夫,就把群像描摹出来,看后让我们每每发笑。《上海文艺之一瞥》: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婊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像《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像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识坎坷不遇的才子,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了佳偶,或者是都成了神仙。

在无聊的时候,以看似无聊的笔法捕捉某类人的形象,那也无意间看出生命的本色。只有思考者将问题沉淀下来的时候,才能如此潇洒地处理它们。这就有了玄思的力量。中国的作家要么只会愤恨,要么仅仅能伤感,在与灰暗周旋的时候,一个个都显得呆傻,或者智商不及恶势力那么强大。鲁迅的幽默,显示了他的强大——在知识、慧能、情感上覆盖了眼前的黑暗,那些可笑的存在几乎都成了手下的玩偶,任其嬉笑,随意东西,那背后便有其阔大的背影在。而这样的时候,我们就想起拉伯雷、吴敬梓那样的人物。这在《故事新编》里显得格外突出。有时候那种黑色幽默的场面,是可以和西方诸多杰出的作家媲美的。
鲁迅的幽默,在于常常从文人不屑写的话题入手,从反雅的地方看世间的荒谬。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可以入文的话题,竟在那里获得精神的亮度。在审美的层面,他开创了许多新视角。《马上日记》几乎是真实、琐事的罗列。但题旨一般人怎可小看?从己身的日常起居,写到广大的世间,都水到渠成,不必雕饰。那些不正经的词语有时让读者发笑,后来却引入严肃的话题,我们在笑中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是这样可笑的一族。《论“他妈的”》这样写道:

“下等人”还未暴发之先,自然大抵有许多“他妈的”在嘴上,但一遇机会,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即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份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从此化为“上等人”,也如上等前辈一样,言行都很温文尔雅。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他们是很聪明的。
于是,他们反抗了,曰:“他妈的!”
但人们不能蔑弃扫荡人我的余泽和旧荫,而硬要去做别人的祖宗,无论如何,总是卑劣的事。有时,也或加暴力于所谓“他妈的”的生命上,但大概是乘机,而不是造运会,所以无论如何,也还是卑劣的事。
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就是“他妈的”,围绕在上下和四旁,而且这还须在太平的时候。
但偶尔也有例外的用法:或表惊异,或表感服。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饭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你自然可以说这是笑话,可是沉静下来,便觉得悲哀,觉得可怜,似乎都被他刺痛了。是呵,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劣根呢?他在介绍《死魂灵百图》时,就看到了反讽的力量,并把这些新的审美理念输进中国。含泪的笑,幽怨的笑,催促出反叛的文学。其间的经验,后人并没有很好的总结。

现在,对他眼中的美可以有这样的基本结论了:鲁迅是一个带着奇妙的美意进入汉语世界的人。他远采汉唐之韵,近得民间之梦,旁及域外之魂。以写实而通幽玄,因战斗而获柔情,于喧嚷中有静谧,在无望中得自由。因为有了鲁迅,中国的审美地图被改写了。此后,我们才拥有了能与世界真正对话的真人,有了可以炫耀的新文艺的传统。我私自以为,一卷鲁迅书在手,乃天地间最大之快活。与之为伴,方能随其吟之舞之,便可以入诗意之境。在无趣、无智奚落着大众的智商的时代,有了这样的诗意,我们的世界还不至于荒凉起来。


最后更新[2012-11-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