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率性写吧
>
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常州陆炎:不羁》
阅读次数:102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常州陆炎:不羁
不羁
(2011-09-19 )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2c83d0100x4em.html
本学期的课前三分钟的内容为介绍自己暑假编写的杂志。在听了近一周多的5、6个同学的演说后,今天课上谈之兮同学的介绍让很多同学为之一振。连几个喜欢挑毛病的男生也对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说大唱赞歌。
谈之兮的杂志名称为《不羁》。
诚如她自己所说,不在于篇幅的多少,不在于选文的类型,只是符合自己的自由的心。
想起李渔的话: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已。
谈之兮当场选了两个片段读给大家听,那种文字中凝练的自由而浪漫的情怀轻轻触动了教室里那些年轻的心灵。
生为人,我们都是渴望自由的心灵土壤的。
纵然,道德的说教时时刻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冲击和洗礼、净化我们,但同样的,却也让我们的“道德免疫力”潜滋暗长。
我们似乎厌倦了,因为天天高喊的口号让我们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感。
我们浮躁着,而且在这种浮躁中慢慢失去了安全感,或者说,我们不再拥有真实感,于是我们也渐失作为一个人的真善美的表现欲。
我们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把精细化管理做到了流水线操作的地步,我们不在乎学生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给我们的“安全感”。
稍微有思想的学生,被我们“严厉”的扼杀在教师个体的“谨小慎微”中,扼杀于我们引导其他“规矩”学生的“口诛笔伐”中。
是的,我们渐失自由的土壤,所以,我们拥有教育家的几率越来越小;我们无法培养哲学家,因为我们现在只是把“和而不同”停留在思想的层面。
不羁,遥远的魏晋风度,遥远的绝响。
谈之兮同学也许只是扔了一块小石头,却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那是我们心灵最深处真实的音波。
最后更新[2012-11-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