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西学国学
文章标题: 《网络时代的“唐宋八大家”》
出处:《看天下》2012年第9期    作者:马伯庸   阅读次数:66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络时代的“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网络时代

 
有人问我"唐宋八大家"是怎么回事,我一听,就先嘬了下牙花子。"唐宋八大家"当年是语文考纲范畴,我当学生那会儿,光是背下这八个人的名单,就得费好大力气,比背"辛德勒的名单"还难。更不要说比较这八个人的生平与文字风格,分析各自的文章特点——这活儿恐怕连专修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生来干,都很难说得清楚。

李敖先生就曾经抱怨过,他说:"以'唐宋八大家'而论,所谓行家,说韩愈文章'如崇山大海',柳宗元文章'如幽严怪壑',欧阳修文章'如秋山平远',苏轼文章'如长江大河',王安石文章'如断岸千尺',曾巩文章'如波泽春涨'……说得玄之又玄,除了使我们知道水到处流山一大堆以外,实在摸不清文章好在哪里?好的标准是什么?"

所以我在想,如果能用一些通俗的说法加以比拟,应该会更有助于让普通人理解他们的特点,不至于被那些华丽的文评词汇搞得头晕脑胀。比如说,我们假设这八位大师活到现在,以他们的文字风格与性格,会去混什么地方呢?

"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的是韩愈。这个人到底多有名,就不必细说了,号称"文起八代之衰"。他写得最好的,是议论文。他的议论文结构严整,论证缜密,一句接着一句砸过来,文气绵密贯通,无懈可击,一封《谏佛骨表》把宪宗气得半死,像《师说》、《原道》、《进学解》什么的,送到高考是能拿满分的。最适合韩愈这种煌煌正论的平台,是博客。门户网站首页封推,冠以专家头衔,点击随随便便就能突破数十万,一人写博,众人聆听,正适合韩愈这种喜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而柳宗元和韩愈不太一样。他这个人除了也喜欢议论以外,还喜欢编写一些寓言小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骂尸虫文》、《牛赋》等等,均是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毫无疑问,这样的人,到了今天,最适合他的舞台肯定是微博,而且还是个喜欢编段子的主儿。《黔之驴》这样的小段子,定然是网络哄转,还创造了一个年度热门关键词——"黔驴技穷"。

同样适合微博的还有苏轼。苏轼和柳宗元不一样,后者在微博上走的是段子路线,而前者靠的是偶像派的风流卖萌。苏轼这人,豪放路线没问题,婉约路线也吃得开,男女粉丝通吃,先一句"西北望,射天狼"惹起愤青热血,再一句"明月夜,短松冈"引得小清新们流泪,没事还跟好基友佛印互相逗逗闷子,抽冷子晒一下苏小妹照片,这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因为"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又写过《醉翁亭记》这样的游记,妥妥一个略带小资情怀的宅男,可去豆瓣,必有知己。

苏洵、苏辙两个人,一个是苏轼他爹,一个是苏轼的兄弟,民间声望虽不及东坡卓著,但在专业内还算是赫赫有名。这俩人沾亲带故,拉帮结伙,与之来往的亲戚朋友居多,去人人网最方便不过了。

至于曾巩老兄嘛……可以去搜狐微博,因为两者都有同一个特点——名字都听过,看过的人真不算多。

唯一的例外是王安石。这人呐,我看还是别上网的好。王相公脾气拗,性子轴,说话还不留情面,若是一朝宰执说一不二,别人姑且忍了,到了网络时代,谁服谁啊?王安石若上网,三天不到,肯定就得气得断网销号,还是算了吧。

最后更新[2012-11-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