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2012年12月9日11:54:22按:10月7日从凤凰卫视沈星的节目中学到了家常豆腐做法,写成文章挂语文味网。今天将理论现实化。第一次真好!
我要退休了,一定是我们家大厨,因为我们家厨房会变成学习型厨房、研究型厨房。
以下是我今天做的家常豆腐照片,色香味俱全:

餐后反思:
定性评价:基本成功。
有待改进之处:
1.午饭吃完了才发现错误——今天我用的是蒜苗,应该用大葱的,葱拌豆腐么。不过味道差不多。
2.用了红萝卜丝,但忘了用红辣椒。
3.老婆把豆腐切厚了,不过是我指挥她切的,所以责任在我。
4.豆腐煎的时间不够,应该焦黄的那一面不够焦黄。
5.肉泥炒的老了点。
附: 《程少堂: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厨房之家常豆腐做法》(2012年10月7日)
来源: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0205
实践出真知。这些日子的实践告诉我,我们家的厨房有希望打造成学习型厨房和研究型厨房。甚至有信心今后出一本研究厨房菜肴味道的书,暂名《厨之味》。如果真出了这本书,建议书店和语文味的书放在同一柜台来买。
以前我总嫌老婆做的饭菜花样变得不多。她是凭习惯,而不是在理论指导下进厨房。现在我自己动手,兴趣大增,而且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将我们家厨房打造成学习型厨房和研究型厨房。我的办法是先自己培训自己(没有国培班),先用厨房先进观念武装头脑。武装的方法是看有关书籍或者电视上的有关节目,然后学以致用。
最近从凤凰卫视上看到沈星节目中介绍的家常豆腐做法,简便易行,我已经理论上掌握,实践上掌握有待时日。现特介绍之。
先将硬豆腐(注意是硬豆腐啊),切成小方块,一块一块放进锅里贴满全锅,用小火煎。豆腐只煎一面。特别说明:不可放油。(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和听说煎豆腐不放油)另一只锅里,将肉泥炒到五成熟,然后放进切好的大葱(注意哦要大葱不要小葱),红辣椒(注意哦是红辣椒),加进盐和必要的佐料,和肉泥一起炒一会儿。这时将豆腐翻过面来全部集中到锅心,你会发现豆腐煎的那一面焦黄,未煎的一面仍白,但是豆腐里的水份已经煎出许多。然后将另一只锅里做好的肉泥倒进煎豆腐锅里,和豆腐一起炒一下,盖上锅盖闷一会儿。几分钟后大功告成。
沈星没有详细讲这样做的道理。下面我做“文本细读”——
1.豆腐之所以只煎一面,我看主要是为了让另一面仍保持白色,从而使这个家常豆腐颜色丰富。同时,只煎一面,也是为了便于肉泥等的味道易于闷进豆腐。
2.豆腐要先煎出水分,同时煎豆腐不放油,目的应该都是便于肉泥以及佐料的味道闷进豆腐。如用油煎,或者煎两面,其他菜肴的味道闷进豆腐的成分就会减少。
3.用大葱不用小葱,用红辣椒不用绿辣椒,主要是便于这个菜“色”:豆腐本身有焦黄、白二色,大葱绿,辣椒红,肉泥也有一种颜色,真可谓五颜六色。
这样做的家常豆腐色、香、味俱全。
2012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