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采访我,问莫言获诺奖对整个中国文学复兴是否有效用?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莫言获诺奖演讲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洪烛
听莫言获诺奖演讲,我的感受是:本色。
本色就是他的最大特色。
没有拔高自己,也没有自我矮化,他展现的就是他这么一个人,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爱谁谁去。他可不会为讨你的欢心而改变自己,更不会因桂冠加冕而自我戏剧化,仿佛真的铁肩担社稷似的。
是大英雄自本色。本色其实很难得。尤其在众人无限的期许与无限的挑剔面前。
莫言以不变应万变:我就这么着了,你能怎么样?我是来领奖的,又不是来拉选票的。难不成还要为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活吗?让你失望了,那活该。别怪我,在你认识我之前我就这样了。你有更好的演讲稿,那你来讲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我估计他心里还是有点火的。这几个月撒向他的鲜花,没有使他更温柔,因为泼向他的口水,反倒使他更坚强了。
其实,作家的定义和角色有很多种,莫言选择了最原始也最基础的一种:讲故事的人。好像挺低调。可把中国故事讲到万国注目的诺贝尔领奖台上,就牛逼了。
潜台词是:许多作家自以为真理在握,自我戏剧化地传道乃至殉道,却连故事都讲不好。基本功都不过硬,最好别自命为作家,直接当政治家去好了。
大作家就要高于政治家,文学比政治更长久,懂不懂啊?
作家还是要拿作品说话的。政治家才乐此不疲地喊口号。任何一种政治口号都可能随风而逝,文学经典才是铁板钉钉,光靠嘴皮功夫是拿不下来的。
作家可以像上帝一样置身度外地俯视瞬间政治风云【他的参照系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再辉煌或再黑暗的朝代都只能算作插曲】,缄口莫言,守口如瓶,保持要么纯个人要么立足于全人类的独立思考。
作家当然也可以有鲜明的政治态度,但千万别忘了本职:通过作品呈现。要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而不是通过讲道理来讲道理。政治家能干的事情,值得你大作家大诗人去喊破嗓子吗?还嫌巴比塔的工地上不够闹腾是吧?
大作家大诗人的功绩显现在:众生内讧之时,巴比塔土崩瓦解之际,他却独辟谿径地以个人之神力“建造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的纪念碑”【普希金语】,其流传久远一点不逊色于亚力山大的功德碑。
不管怎么说,能看出莫言是个感恩的人,对母亲的感恩,对故乡的感恩,对军艺导师徐怀中的感恩,对改革开放的感恩,甚至对中国小说先驱蒲松龄的感恩,以及对外国先驱马尔克斯与福克纳的感恩。哪怕这些恩情有的只是之于他个人而言的。但一个功成名就后懂得感恩的人,比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的人在我眼中更朴实,更有人味儿,也更感人。
理解他吧。祝福他吧。在中国成一个作家容易吗?当一个风口浪尖的大作家容易吗?
昨天晚上《中国青年报》采访我,问莫言获诺奖对整个中国文学复兴是否有效用?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纯文学在八十年代高居于中国文化的金字塔尖,才造就出莫言等一代新作家极北岛舒婷等一代新诗人的横空出世。后来,过度的市场化【或者说过度商业化】又使纯文学快变成文化金字塔垫底的了。
从莫言获奖开始,纯文学终于把颠倒的乾坤扭转过来,重新荣登金字塔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