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防心梗 一级预防 掌握生命主动权》
     阅读次数:91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防心梗 一级预防 掌握生命主动权

防心梗 一级预防 掌握生命主动权

来源:搜狐健康
2010年08月10日

  您知道么?在我国,平均每10.5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008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口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而脑卒中更是我国头号的死亡杀手。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世界第一,死亡率超过欧美国家4—5倍。近20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人数正以8.7%的速度递增。

  心脑血管疾病就像悬在世人头上的两柄利剑,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不论是象列宁,沙龙这样的伟人与政要,还是像马季高秀敏这些受大众喜爱的明星,都被心脑血管疾病无情带离了这个世界。

  刻不容缓,掌握生命主动权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古人的智慧对于今天的疾病防控依然有借鉴意义,预防的价值远胜于治疗。

  要想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少要筑起两道防线,专业上讲就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如果我们只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早发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为避免心脑血管事件(如心梗、脑梗等)的发生,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就属于一级预防。反之,如果我们已经患上了心梗或脑梗,经过抢救后转危为安,需要避免心脑血管事件“卷土重来”,就属于二级预防。很明显,我们如果能够守住一级预防这第一道防线,损失最小、花费最少,致残、致死率也低得多,就等同于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统计表明,4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合并一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高达80%。这意味着在我们周围的40岁以上的亲友家人中,每5个人中就有4个将时时承受比出车祸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一级预防,刻不容缓。

  一级预防,阿司匹林是关键

  一级预防项目很多,而且因人而异。让我们看三个“老病号”,老张口很重,收缩压超过160;老李是个“老烟民”血脂很高;老王体重超标,糖尿病的帽子戴了3年。于是,他们一级预防的重点也不相同:老张必须限盐,吃降压药;老李应该戒烟,还要吃降脂药降低胆固醇;老王要“迈开腿”多锻炼,“管住嘴”少吃糖,此外还要吃降糖药、打胰岛素。

  但即使医生给出了上面的建议,仍不完全,毕竟改掉打小养成的生活方式谈何容易,而降压、降糖、降脂需要长期坚持,指标达标也不轻松,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落掉了一级预防的核心: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应用最广,只要超过50岁,存在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都应该服用。疗效很确切,如果坚持每天服一片阿司匹林,可使每3例心肌梗死的男性减少1例,可使每4例脑梗死女性减少1例。价格也很低廉,阿司匹林与降压药、调脂药的平均花费之比约为1:13:31,其间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所以说,理想的一级预防应该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降压、降糖、降脂和阿司匹林三个环节,三足鼎立,一级预防才稳当。

  安全性远高于行车安全

  虽然阿司匹林疗效好、花费低,但在国内其用于一级预防的使用率却很低。仅拿糖尿病患者而言,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的使用率仅为32.47%,尚不足1/3。究其原因,一是重视不够,二是过度担心副作用。事实上,国外一项研究表明,50岁以上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远远低于开车带来的安全问题。由此可见,阿司匹林是很安全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自行停用或者减量服用都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每天使用的阿司匹林是75—150mg。当然也有一些禁忌人群:比如阿司匹林过敏;有出血倾向;或是近期手术、溃疡等,这些人就不适合吃阿司匹林。

  一种应用超过百年的药物尚且受到如此多的怀疑,可以想象,其他药物又会受到怎样的待遇。因为几率很低的副作用,错过一级预防的大好时机,给健康带来不可弥补的遗憾。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战斗中,我们应该争分夺秒,掌握生命主动权。 

 

阿司匹林获准用于心梗一级预防 建议随身携带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拜耳医药保健企业的100毫克拜阿司匹灵肠溶片(即阿司匹林)用于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这意味着,其他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也可以用于此项预防。

心肌梗死一级预防,是针对所有尚未发生心肌梗死,但存在年龄大于50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预防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属于病因预防或者源头预防措施。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说,中国的心肌梗死一级预防(含二级预防)阿司匹林计量定在75-150毫克。我国生产几种计量的阿司匹林片剂,25毫克的用3片,40毫克的用2片,100毫克的用1片。我们不建议使用75毫克以下的阿司匹林,因为它的效果变差了;也不提倡使用150毫克以上的,增加剂量会增加副作用,不增加效果。

  胡大一建议,中高危人群随身携带保健盒,保健盒里真正救命的是阿司匹林,这片阿司匹林千万别带小剂量的,最好带300毫克的,不要带肠溶的,发病时快速嚼碎了吃。患心肌梗死,用不用阿司匹林的死亡率差别是23%。

  “如果100%的中国中、高危人群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例死亡。”胡大一介绍了这个统计,阿司匹林是百年前德国拜耳公司首先研制,今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2007年所公布的一项针对12万名健康注册女护士的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其首次冠心病和脑梗死风险分别降低38%。

  在中国,普通人群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率尚不到10%,即便是在中国医生群体中也仅为30.3%,与美国40岁以上普通人群50%的使用率相比,差距巨大。2006年美国预防医学会对目前最常用的25种临床预防措施进行了排序,阿司匹林的健康获益评分和经济效益评分,与儿童免疫和戒烟并列第一。

 

 

 

相反意见:阿斯匹林作为心梗一级预防用药被否决


http://www.39.net    时间:2003年12月16日

FDA委员会否决阿斯匹林作为心梗一级预防用药
  FDA在2003年12月8日召开的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否决了将阿斯匹林用作心梗一级预防用药的申请。
  委员会的否定表决是压倒性的,11票反对,3票赞成。投票的依据是拜尔公司关于阿斯匹林在中等危险度心梗患者中(冠心病超过10年)能够降低危险程度的研究。
  尽管公司提供了总共5个研究的结果来支持这一观点,但FDA顾问委员会认为目前扩大阿斯匹林的适用范围是不合适的。华盛顿大学的Thomas Fleming教授说道:“我投了否决票是因为现有证据不足以建立支持性的结论,它离我们需要的数量相去太多。”
  对低度危险病人的外推性数据:
  在会议上,顾问委员会回顾了5个关于阿斯匹林对于低中度心梗患者作用的研究,整个研究共涉及了5500名患者,他们的情况从低度危险到高度危险不等。
  但在5个研究中,只有TPT研究的对象是中度危险的患者,另外,研究没有达到基本观察终点,且不良事件频频发生。这一研究仅仅进行了3.8年便不得不停止。
  根据公司提供的资料,每1000名中度危险的患者中,服用阿斯匹林5年能够使心梗发生病例降低14例。而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为0-2例,胃肠道出血的几率为2-4例。
  克里夫兰中心的Steve Nissen教授认为,研究没有达到预定的观察终点,研究的结论实际上是背离这一终点的。仅仅从研究中挑出些正面数据而避重就轻的做法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尽管5个研究显示阿斯匹林将心梗死亡率降低了32%,但这些并非致命性心梗,并且只有一个研究中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对心脏猝死和中风的发生也没有显著效果。争议同时存在于心梗的定义上,因为只有一个研究使用了无症状性非Q波心梗作为次要观察终点。
  Fleming教授说道:“我们先前的确认为无症状非Q波心梗不能归入冠脉事件之内,但实际上它是很明确的指征,将此类事件排除在大多数研究之外是错误的选择,这使我们无法对阿斯匹林做出准确的判断。”
  克里夫兰中心的Eric Topol教授为拜尔公司投了赞成票,他认为此项研究最主要的功绩在于使整体的心梗率下降了30%,尽管大多数是非致命性心梗和无症状性心梗,但这一直是FDA所推荐并期待的研究结论。
  但Fleming等仍然认为从低度患者直接外推到中度患者的行为是不明智的,他认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其效果。正在进行的一项为期7年的研究也许将最终说明阿斯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益处。
  对于这一决定,Nissen教授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我没有看到任何针对妇女,老人或高血压患者的分析,因此我无法将阿斯匹林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这些人群中去。”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Beverly Lorell教授尽管对阿斯匹林在防治非致命性心梗的作用给予了肯定,但她仍旧投了否定票。她说:“之所以投否决票是因为研究没有说明阿斯匹林与致命性心梗和其它死亡原因间的关系。”她同时认为,在美国本土很难再次开展同样的研究,只能寄希望于目前正在进行的这次研究。
  其他两位投出了赞成票的教授也同时表示,尽管投出了赞成票,但对结果并非百分百满意,仍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他们认为在完成了进一步研究后,阿斯匹林会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心梗药物防治效果

  • 来源:
  • 时间:2009-09-02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消除诱发因素或有可能得到预防。近年对应用药物预防也有较多研究,但迄今尚未发现有肯定效果并具有说服力的方法。

  降血脂药     199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应用洛伐他丁(美降脂)进行心梗一级预防,经5年追踪观察,每日服20~40毫克,结果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25%;心梗发病率比未服药者低40%。由此看来,洛伐他丁对心梗一级预防具有一定作用。

  降压药   降压药对心梗一级预防并不像流行病学预测的那样令人满意。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可影响脂质和糖代谢,β-阻滞剂也可对脂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速效型钙拮抗剂尼非地平与其他降压药相比,心梗发生频率还有所增加;费乐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充分控制血压和未充分控制血压之间,心梗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别。因此降压药对心梗预防的作用尚有待研究。

  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病率高于无糖尿病者约2~3倍。虽然控制血糖对预防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障碍有效,但对心梗等大血管障碍尚未发现有明显预防作用。严格控制血糖对心梗二级预防有效,对一级预防并没有大量数据可以证明。

  阿司匹林        1998年《柳叶刀》杂志报道,高血压患者长期服少量(每日75毫克)阿司匹林,心梗发病率可下降36%,一级预防有效。关于阿司匹林作用的最新观点认为,它可稳定动脉硬化病灶,减缓其发展。


最后更新[2012-12-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