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骗术大观》
     阅读次数:138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骗术大观

骗术大观

  

骗术大观
常见的诈骗短信CFP供图

  1

  假冒专业电话

  布下欠费骗局

  上个月25日,网友“云淡风轻”接到了一个电话,“一段标准电信的录音,说我家电话欠费了,有疑问请按9,偶当然有疑问啦”。按照提示操作,结果电话转由一名女子接听,“她查问我家这个电话是公司电话还是家庭电话,声称电话欠费2000多元了……”

  “云淡风轻”知道遇上了骗子,电信局怎么会不知道是单位电话还是家庭电话呢?

  2

  说你刷卡消费

  欲骗卡号密码

  日前,广州市民曾小姐收到短信,说她在市内好×多超市购物9850元,金额将从其账户中结算,如有疑问可与020-85900883咨询。打电话过去,对方很专业地问了卡主姓名和卡的情况,然后就给了一个“银联中心”的电话。再打过去,接电话者声称已得到汇报,查了相关信息,称曾小姐的银行卡已被盗用,资金处于危险中,可先帮她冻结那笔钱,还可以帮她重新设置银行内部密码,但需要提供原卡号和密码。

  3

  利用亲友牵挂

  骗人汇钱救急

  去年11月的一天,广州市民林女士接到一位“周老师”的电话,说她儿子在校门口发生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医院要先收1万元押金才救人,让她赶紧带钱过去。

  “我反复打儿子电话,没人接,取了钱就往医院赶。”林女士说,在位于中山路的某医院,“周老师”和一名自称姓陈的老师在门口等她,将其介绍给一位穿白大褂的“主治医生”后,劝她先跟医生去看下儿子,自己代交押金。慌乱中的林女士把钱给了“周老师”,跟着“医生”去到急诊楼。这时,“医生”接了个电话说,要做手术了,让林小姐在大堂等。坐等了一个多小时的林女士,没等来“医生”、“老师”的消息,却等来了儿子的电话:“妈,有什么急事打我几十个电话?我在打篮球呢。”

  4

  恭喜抽中大奖

  网上购物盗钱

  上个月22日,广州市民李小姐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她的手机在电信局抽奖中赢得2万元大奖,奖金将直接汇入李小姐新开户的银行卡内。李小姐在某银行办了一张新卡,将账号告诉了对方。不久,一个陌生女士来电告知钱已到账,只要按照她提供的方法,拨打一串号码即可查询。李小姐没多想,跟着方法查询(期间账户密码被套出),结果是“账户多了1万多元”。

  李小姐后来再将原卡密码修改,并存入1000多元。没多久,账户里的钱便不翼而飞。原来,骗子套取李小姐银行账号及密码后开通网上银行,无需密码便在网上购物,把李小姐的余款通过消费的方式“盗”走。

  5

  直接让你转账

  明买明卖博懵

  上周末,苏小姐到广州珠江新城某银行办理转账业务。刚办完手续两三分钟,就收到一条短信:“请直接把款汇入这个工行账号就行:6222021502002510562,户名:李峰达。”

  “当时看到短信,我以为是收款方发的,就冲到银行柜台跟工作人员说那笔账先别做,不过工作人员告诉我已经转了。一时急得不行,赶紧打电话给收款方,但对方说根本没发过短信。”苏小姐说。

 

 

《骗术大观》

    房某是钱先生刚认识不久的朋友,这天,房某找到钱先生说他想向一位朋友买辆车,但是碍于情面不好讲价,所以想请他去帮忙讲讲价。钱先生一想,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爽快的答应了。。。看过车之后,房某提出要试驾一下,为了让车主耿先生放心,房某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手包交给了钱先生和车主。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房某开走了车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打他的电话,也停机了。再看他留下来的手包,里面一没有钱,二没有证件。车主耿先生一见人财两空,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把钱先生扭送到了派出所。。。  
 
    其实看似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骗术,都从以下的招数幻化出来的:  
        
    第一招杀熟:
    杀熟中最典型的就是非法传销,我有一个朋友的弟弟,不幸被卷入非法传销的活动当中。他弟弟用欺骗的手段,从家里拿走了一部分钱,跑到什么地方家里人谁都不知道,只说出去打工,后来才知道是卷入了非法传销当中。最后还是家人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弄了回来。过了一段时间,他弟弟又一次离家出走,走之前还是从家长手里骗了一笔。这是最典型的杀熟。为什么说它叫杀熟呢?因为他是被他周围的朋友,给带进去的。
   实际上所有的犯罪60%都是杀熟,40%才是生人所为。这是一个诀窍,我们有一个警惕性公式:警惕性和你的熟悉程度成反比,和你的尊重程度成反比。如果一个人你特尊重他,你就会降低警惕性,如果一个环境如果你特熟悉,你就没有警惕性。                     

     第二招:假冒专业人士
     小王今天很早就来到办公室,刚一进门,就来了一个快递,说是上海某公司给他同事的递的,看那个同事刚好还没来,小王就帮着接收了,并付了20块钱快递费。不久等他的同事来了,打开信封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叠废纸。这种假骗术就是假冒专业人士行骗。
    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说是自来水公司检查水质的,进屋就直奔水龙头,把水倒进一个仪器,结果水变成黄绿色的,还有好多沉淀物,看上去可恶心了。他们说你们家水质不合格,要我们安装一种净水器,六七千块。我心想,这里面有鬼,北京自来水里要是有这么多东西,政府早就管了,于是就把他们请出去了,赶紧跟物业核实,根本没有什么检查水质的事!        
    还有就是我们社区的通知,都会贴到那个小黑板上,就有这样一个通知,煤气公司已经针对全市所有的燃气灶都已经过了检修,差不多百分之多少不合格,需要更换。你家也是属于这个被更换的对象,如果需要更换的话,请打这个电话多少多少。有一天,我还真打了个电话过去,后来凭我多年的生活经验,这是一个骗人的公司。而现在全市已有统一的燃气维修报修电话,打个电话一问不就清楚了吗!其他的就都不要相信。
 
    第三招财迷心窍:
    不久前,从事个体经营的黄女士,在街上遇到两名中年妇女。两人先向洪女士询问附近有无邮局,洪女士回答前边就是。这时,二人又神秘地问洪女士:“邮局能邮金块吗?能不能帮我读一下字条?”说着,其中一人拿出两块“金块”,另一个则掏出一张黑色纸条。洪女士看到纸条上写着“很久,很久,古董黄金元宝”。她们说这两块金块是她丈夫打工的工地拆房子时挖出来的,她们想寄回老家去。
    接着,二人又问黄女士:“姐姐,你在哪儿住?这样的金块我们一共有32块,这两块能不能先放在你家,等我们把那30块一起拿来,再寄走。”洪女士一看,这么两大块金子放在自己家,她马上答应了。来到洪女士家后,二人放下“金块”,让洪女士拿出5000元钱作抵押,并称下午就将余下的30块送过来。洪女士把钱给了她们后,两人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回来,而那两块金子,也根本不是什么金子,只是表皮涂了一层金粉。这时洪女士才发现上当受骗。
 
    第四招欲擒故纵:
    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王大伟教授很喜欢古董,一到礼拜六他就上潘家园淘宝去了。在很多年前的一天他刚到潘家园,就看到一个老太太蹲在地上,旁边一个篓子,里面有一个大的明朝花瓶。王教授刚往前一凑,老太太就说话了:“明朝的花瓶,喜欢就1500拿走。”老太太话音刚落,旁边走过一个老头,慈眉善目秃瓢,一揪他的衣袖低声说道:“千万别买!”王教授说:“怎么了?”老头说:“是假的,但是清朝仿的,还是值个万把块钱。”老头说完转身就走了。
    没多久打旁边又过来个局长,早几年有车有手机的,都得局级干部。“局长”在老太太的花瓶前,瞄了一阵子就掏出大哥大拨了个电话:“司机,你把车开过来,你再给我拿点钱过来,我这儿看一个明朝花瓶!”一会的功夫,“局长”的司机走了过来,拿了一沓子钱交给了“局长”,“局长”点了点说:“老太太,这是1300,花瓶我要了。”说完就特潇洒的把一沓子新票摔到老太太面前,人家老太太理都不理,说:“1500一个子不能少。”一看老太太不卖,就掉头走了。
    “局长”刚走,又过来一个骑摩托车小伙子,那小伙子拿着老太太的花瓶仔细端详了半天,小声的对老太太说:“我是开(古玩)店的,这瓶儿不错,我出1300收了,您看……”老太太一摆手,还是那句话:“1500一个子不能少”。
   看到这里王大伟教授心里也有点动心了,后来他决定再往里走走,实在心里还惦记就回去买了。结果王教授刚往里走了不到30米,就看见里面是一个景德镇大棚,里面全是老太太手里那样的花瓶。再一打听,敢情老太太那个价值1500的明朝花瓶,也是打着借出来的,什么“好心”的老头,有钱的“局长”,“专业”开店的,都是和老太太一伙的……
 
    第五招苦肉计:
    其实好多骗术的原理,都是2000多年以前,春秋那时候就有的,而且都是一脉相承。我们看到现在这些花样翻新的骗术,也不要害怕,只要你仔细想一想,实际上都是中国古代的那种老版本。比如说一个外地老太太在家里坐着,忽然老太太的手机响了,电话是“医院”里打来的,说什么她女儿被车祸撞了,腿也折了,脑震荡了等等,再待会儿老太太家里座机电话又响了,这次是北京的“交警”打来的,说刚才处理一个交通事故,出事的是个女孩什么的。这时候老太太她不信都不行的,因为没有出事故,家里的手机和座机,怎么会同时被别人知道呢?老太太想都没想马上就寄出了两万块钱。寄完钱老太太还不放心,就要上北京去看一下,结果一看才知道受骗了。
 
    这种骗术是很新的一种骗术,可是老太太家里两个电话号码怎么就让骗子都知道了呢?原来是她女儿的手机丢了,手机里存着家里和妈妈的电话号码,结果骗子一开机,就是家里所有联系人的信息,骗子很轻松的就获取了信息。
 
     第六招瞒天过海
    小刘刚毕业要租房子,他根据路边的小广告,联系到了自称房主的周某。看过房后,小刘很满意,就一次性的交纳了一年的租金和押金共1万3千块钱。可没想到,刚住了10天,又来了一个人声称是这个房子的房主。来人不仅拿出了自己的房产本、身份证,还拿出了一份与周某签订的租房合同。原来周某和小刘一样只是这间房屋的一个房客,他只支付了三个月的房租,快到期时假冒房主骗取了小刘一年的租金和押金。
           
   这种瞒天过海的事,自身的防范非常重要。遇上这种事,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谨慎小心,每一件事都不一样,没有固定的防范措施。比如说坐火车,王大伟教授有一首儿歌比较适用:上了火车要低调,金牌名牌尽量少.聊天一路不涉己,对面美女心莫跳,不喝对方的饮料,起身回来茶倒掉。
 
    第七招抛砖骗玉
    朋友的同学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后来听人说在网上炒虚拟房地产可以赚大钱,她就试着买了10平方米的地皮,没想到一个星期后,真有人高价要买,几天时间她就赚了500块钱。她一高兴又多买了几块,就这样买来卖去,持续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她就赚了几千块钱。
   正好十一到了,那个网站上打出十一6折优惠的广告,还多买多送,她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就一下子把半年来赚的钱和借来的6万来块钱全买了地皮,想着大赚一笔。但是半个月过去了,没有人来买她的地,就连那个网站竟然也上不去了。她赶紧打电话咨询,服务人员倒是挺客气,告诉她网站正在升级,让她过几天再上。但是几天之后,不仅网站上不去,客服电话也打不通了,她这才知道上当了。
          
   这是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先给你点甜头,然后不断地升级,好像是西点军校他在培训士兵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特别顺利地越过了战壕,然后又特别顺利地打到了敌人内部,丝毫都没有反应的时候,这时候灾难就要来了”。军事和商战是一个道理。现在理财的人很多,理财的方法也很多,那就要注意理财防骗。
    第一原则就是理财先不要把财给别人,或者说理财第一原则就是不要让别人把你的钱骗走,就得想法先保值,保证财还在。理财的第二原则,叫不懂不做,跟风就容易受骗。好比这车开得特别快,刹车就得特别灵,否则肯定出车祸。也就是说当我们特别顺利的时候,我们在心理上,要做好理性的控制住刹车的准备好。
 
    防骗专家王大伟教授的防骗秘诀就是: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跟亲人谈一谈。还有不懂不做,内去痴心,外防老千。也就是把自己的花痴、钱痴、名痴都给它去掉。随时外防骗子,一个骗子是托儿,两个骗子是双簧,三个骗子是局。贪便宜受害,爱小丢人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老话,世人一定要铭记在心。
 
 
 
[假电信员工上门促销“宽带优惠”竟是骗局]
漫画/陈春鸣
漫画/陈春鸣
  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通讯员越检宣报道:又到宽带续约季节,各路网络运营商抛出优惠吸引客户,作为消费者,这时要打醒精神,谨防犯罪分子冒充电信人员实施诈骗活动!近日,广州市越秀区检察院连续起诉了两宗假冒电信员工上门办理套餐优惠的诈骗案件。
  去年12月27日晚,被害人小惠(化名)接到一名自称“中国电信”员工的来电,称现在办理宽带上网的套餐业务可获得超值优惠,小惠初步了解后觉得划算,便答应对方上门办理。
  三天后,一名男子敲开小惠家的门,其胸口戴着“中国电信”的工作牌,显示工号为117190,姓名为“郭智伟”。小惠见来者证件齐全,便详细向其了解办理宽带的优惠。男子拿出中国电信套餐收费介绍单向小惠一家介绍了4种套餐,并推荐他们办理其中一种最优惠的套餐,只要一次性付款1500元,便可包两年无限上网流量。小惠一家当场交了1500元,并约好次日晚上再办个优惠套餐。
  次日晚上,该男子再次来到小惠住处,以同样的价格为其另一个上网账号办理了优惠套餐。小惠一家觉得这样的好事不要错过了,便将“郭智伟”介绍给住在海珠区的亲戚,让郭第二天到那里办理上网套餐。
  可是第二天,小惠的亲戚并没有等到郭智伟上门,小惠本想打电话催促一下,可再也无法拨通郭智伟留下的电话,他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今年1月18日晚,张姨(化名)家也来了两名佩戴“中国电信”工作牌的男子,他们称与张姨的丈夫已联系好,是上门来办理宽带业务的,980元可包一年流量,包两年则更划算,只要1700元,还可获赠一部3G手机和600元话费。
  张姨征询丈夫意见后,选择了1700元包两年的优惠套餐,对方当即拿出一部手机送给张姨,并让她挑选号码。对方还给张姨17张手撕发票,并说第二天会有师傅过来帮其办理相关手续,并换取正规发票。
  对方走后,张姨马上打电话给10000号咨询,工作人员说中国电信没有这种业务,也不允许现场收钱。张姨意识到受骗,马上报警。
  幕后
  拨打固话骗取地址
  飞信分工上门行骗
  原来小惠家和张姨家出现的男子都是诈骗团伙人员,他们受命于一名为张弛(化名)的同案人,而张弛也并非该团伙的头目,在其背后,有一伙人专门冒充中国电信10000号工作人员,先拨打受害人家中的固定电话,通过沟通获取受害人的手机号码,并确定部分有意向办理宽带业务的受害人,然后将受害人姓名、固定电话、手机号码、地址、套餐价格、备注(对不信任者继续沟通),发至张弛的手机飞信上,再由张弛指派手下的人上门去继续行骗。
  为获取被害人的信任,他们也准备了一些几十元的手机作为工具,通过赠送手机等方式,骗得被害人信以为真,当场付款。下线人员将诈骗所得的钱交给张弛,由张弛转账给其上线,再从所得中按比例分成。
  张弛归案后交代,该团伙收取被害人的钱财后,并没办理任何电信业务。他们所使用的作案工具礼品手机、发票都是从昌岗路某公司内领回来的,中国电信的工作牌是从别人处买来的,业务单据则是自己制作打印的。
  据张弛本人交代,自2011年9月起,他共参与作案10次左右,获利15840元。经查实,张弛的下线袁小译(化名,即自称郭智伟的男子)共参与作案2起,诈骗金额4310元。
  近日,越秀区检察院已对张弛、袁小译二人分别以诈骗罪提起了公诉。
  夏杨、越检宣
 
 

骗术大观

(2012-12-08 14:04:45)

               假电信员工促销“宽带优惠”

   2011年12月27日晚,被害人小惠(化名)接到一名自称“中国电信”员工的来电,称现在办理宽带上网的套餐业务可获得超值优惠,于是小惠答应对方上门办理。三天后,一名男子敲开小惠家的门,其胸口戴者“中国电信”的工作牌,显示工号为117190,姓名为“郭智伟”。小惠一家当场交了1500元,办了一个套餐。

   次日,小惠又将“郭智伟”介绍给住在海珠区的亲戚。可亲戚并没有等到郭志伟上门,也无法拨通郭志伟留下的电话,她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原来,在郭志伟的背后有一伙人专门冒充中国电信10000号工作人员,先拨打受害人家中的固定电话,通过沟通获取被害人的手机号码,并确定部分有意向办理宽带业务的受害人,然后将受害人姓名、固定电话、手机号码、地址、套餐价格等记录下来,再上门继续行骗。

               “痴情男”苦求女友求复合

   日前,在重庆逛街的小倩(化名)遇到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哎呀,终于找到你了!”小倩发现,身后站着两个男子。30岁左右。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小倩一时语塞。

   “我们认识吗?”小倩问。“不要闹了,我一定会对你好的,这几天找不到你,我都快要疯了。”穿西装的男子提高嗓门,不由分说的抱住了小倩。

   小倩想挣开,可没有力气挣脱。这时,另外一个男子直接抓向小倩手中的手机:“你们两个就不要闹了。在外面多丢面子,你看过路的都看你们笑话呢。”

   看对方抓向自己手机,小倩马上提高了警惕这两个人不是认错人,而是想抢手机。“再不放开我报警了!”小倩嗓门也提高了,她一边向路人求助,一边一记侧踢,正中对方的膝盖处。

   或许是被小倩气场给镇住了,两个男子开始赔不是,随即离开了现场。

               “丈夫”责骂妻子购物狂

   比抢手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人竟然能在购物中心当众抢钱!一位南京民警靠诉记者,前时间有名女子报警说,她在南京某购物中心购物后,拎了很多东西。正准备付钱时,一名陌生男子突然窜过来,一把夺过自己手中的钱,还怒气冲天的大嚷:“不经过我同意,又出来乱花钱!”当时,该女子立马就蒙了;没等她反应过来,男子“哼”的一声转身,堂而皇之的拿着钱离开了。

   如梦初醒的女子报警时,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还问她,那不是你丈夫啊?弄得她哭笑不得。

               半夜三更,大街上“情侣吵架”

   今年初一的凌晨时分,在南京下关小市区某单位上夜班的一位女子下班后回住处。当时她独自走到中央门北站公交站台等车时,突然有名男子上前拉拽她说:“我们谈谈”。女子使劲推搡并发出了叫喊,男子连拖带拽,把她拉到离站台十几米外的一个昏暗处。这时,的哥朱师傅刚好在站台带了两名乘客。这两名乘客醉意朦胧,嘟囔着说是“夫妻吵架”。好心的朱师傅留了个心眼,对自己的两个乘客建议,若不介意就去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果然,意外出现了:朱师傅见男子在扯女子挎包,女子似乎对他们招手求助,朱师傅在乘客的陪伴下,大着胆子跑过去,女子这时大喊起来:“抢劫”!见此情景,朱师傅迅速报警后扑了过去。

……

(作者 夏杨 李涛等)

 

 

陌生来电骂不停 就为让你关手机


http://www.qianlong.com/2012-11-21 08:17:07千龙网

  电信诈骗再出新招 网上聊天索要手机号 在盗取网络账户密码后———

  陌生男子突然来电话,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骂人。近日在北京出差的刘先生就遇到了这样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儿,在和对方对骂的过程中,刘先生找来了“帮手”都没用,最后不得已关闭了手机。没想到再次开机后,弟弟打电话过来询问借钱的事儿,刘先生才知道上当了。原来,骗子此前和刘先生网上聊天时盗走了他的QQ号,逼着刘先生关机的一个小时内,利用QQ号骗走了刘先生儿子5000元。北京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指挥部专家提醒说,市民遇到类似情况应调静音或利用手机软件将对方来电设置进入黑名单,避免亲朋好友上当。

  ■陌生电话来骂人

  被迫关机图清静

  最近正在北京出差的刘先生是内蒙古一家公司的老总,前两天刘先生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一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刘先生说,自己完全不认识对方,对方骂人的语言也没有明显的指向性,但一骂开了就完全停不下来。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打错电话了,但对方连我的名字都知道,骂得难听极了。”刘先生说,自己一时搞不清状况,情急之下也和对方对骂了起来,但对方“仿佛背好了台词一般”,根本不听自己说什么,甚至连插话都困难。在对骂中不是对手的刘先生只好找来了自己的朋友帮他一起骂,但两个人最终都“败下阵来”。

  刘先生说,自己试图挂断电话,但是电话一挂,对方马上又拨了过来接着骂,如此反复几次,刘先生不得不把手机关了图清静。

  ■手机关机一小时

  家人被骗5000元

  刘先生关机一个小时左右后再次将手机打开,没想到很快接到了弟弟的来电,询问他是否出了什么事情。“当时一听就觉得奇怪,我儿子找我找不到,打电话到我弟弟那儿去了,好像我出了什么事儿似的。”刘先生询问了自己的儿子才知道,在他关闭手机的时间里,有人登录了他的QQ号找到了他的儿子,冒用他的名义骗走了儿子5000元钱。

  刘先生的儿子告诉记者,当天有人用刘先生的QQ号和他聊天,“我爸跟我说,手机在我妈那儿还没电了,有急事儿让我转5000元钱给他。”刘先生的儿子说,自己平常也和父亲在网上聊天,在外地上学的他从未遇到过父亲找他要钱的情况,但对方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还使用了视频,视频中正是父亲坐在电脑前的模样,自己虽然有怀疑,看到视频里的老爸也就没有多想。

  “但我爸缺钱肯定也不是几千块钱的事儿啊。”刘先生的儿子汇款之后越想越不对,于是反复拨打父亲的手机,但父亲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于是,刘先生的儿子便拨打了叔叔的电话,询问家中是否出了什么变故。

  ■网上聊天盗账号

  视频聊天全录下

  得知儿子被骗,刘先生才想起不久前曾经在QQ上加过的一个好友。“一开始他们就是以QQ好友的身份加了我,并聊了一段时间,因为熟悉了,我也告诉了对方手机号码。”刘先生说,自己发觉上当受骗后,第一时间怀疑这名网友,但当刘先生再次登录QQ时发现,自己已经被这名网友拉到了黑名单里,再也联系不上了。

  “现在想来QQ号的密码肯定被盗了。”刘先生说,儿子之所以看到了自己的视频,是因为自己此前曾经和对方视频聊天过多次,应该是对方将视频录了下来,在和儿子聊天时使用技术手段重现了当时自己聊天的画面。

  除了自己的儿子,刘先生的其他亲友也在QQ上收到了诈骗信息,幸运的是刘先生关闭手机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亲友们还没来得及汇款。

  ■用户手机关闭后

  诈骗方式花样多

  北京市民李先生上周也遇到类似骗局,同样是陌生电话打来,接了就骂人,“骂得特别难听,我开始还和他对骂,后来气得直接关机了,刚一关机我的朋友就看到我的QQ登录。”李先生告诉记者,庆幸的是当时自己与一位同学在一起,这位同学也收到李先生QQ发来的信息,才在第一时间就拆穿了骗局。

  记者了解到,冒用事主身份通过网络、电话诈骗亲友的电信诈骗屡见不鲜,而如何让事主关机是骗子们一直在“钻研”的内容,此前外地曾经发生过通过骂人、骚扰让事主关机,而谎称事主生病、遇到急事等原因而诈骗得手的案例。

  北京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指挥部专家提醒,以前曾发生过有诈骗分子不停拨打骚扰电话逼得机主关机的情况,此类案例需提醒事主在网络聊天时不要轻信人言,特别是将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告诉一些不可信的陌生人。 (北京青年报 李涛)

  ■线索提供/张女士



 

 
 

最后更新[2012-12-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