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蒋勋:道德不是用来批判他人的》
     阅读次数:130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蒋勋:道德不是用来批判他人的


从法国回台湾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私立大学任职,是校内13位一级主管之一。当时学生如果被记大过,就必须开除,13位主管都同意签字后通过。这事通常是由训导单位决定,到会议上只是做最后的确认,不会有太大的争议。


第一年参加这样的会时,看到一个案例,那是1977年发生的事。一个南部学生到北部就读,在外租屋。房东写了一封信给学校,说这个学生素行不良,趁她不在时勾引他的老公,学校就以此为罪状,要勒令学生退学。
我觉得应该了解背后的因由,当下不意签字。当我提出看法时,听到旁边有个声音说:“蒋先生毕竟是从法国回来的,性观念才比较开放。”


听了,吓我一跳,还没来得及说明,就已经被判定了。


不管是这个案例还是人们经常提到的自我反省,其实都是不自觉地受到群体化的影响,许多事情变成了“想当然。”即使后来发现不是如此,也不会有人去反省。


群体的道德意识往往变成对他人的指责。在西方,道德观已经回归到个体的自我检视,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行的反省才是道德反省。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学生要他逃跑,他在服刑和逃跑之间,选择了服毒。因为他认为他的死刑是经过民主投票,他必须遵守这样的道德意识,接受这样的结局,才是道德。非如今社会中,从上至下,不管是政治人物还是市井小民,都在振振有词地指着別人骂:“不道德”。得到的结果,反而是道德滑坡!  


阮籍不在母亲丧礼上哭,所有的人说他不孝。而看到他悲伤吐血的只有一个朋友,便把这事写在《世说新语》。他不是没有道德,而是他不想让道德情操变成一种虚伪的表演。


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做假,就会演化出各种形态的演出,而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社会将怎样的道德面貌?—                                           —作者 蒋勋
    《孤独六讲》


最后更新[2012-12-3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