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样板戏的创作以及评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其核心是“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三突出”和“三结合”创作原则。以及评价的“空白”论、“新纪元”论等。“根本任务”论的正式提出,是1966年林彪委托江青搞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的纪要中提出“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直接的动机就是要树立某种标新立异的样板,来和自己的斗争对象相抗衡,最终战胜敌人。换言之,要有所立,但立的目的却是破,即打掉反动派的棍子,是有政治目的的。所以根本任务并不是艺术范畴的问题,而是为政治服务的产物。问题不在于是否可以表现先进人物,而是要求文艺的,只能将中心的位置留给英雄人物而决不能给予其他人物,其他人物只能作为对英雄人物的陪衬或反衬物,否则就扣上“写中间人物”论或别的什么罪名。这是把文艺的某一种使命、某一种必要性推向了极端化,而从根本上破坏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剥夺了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同样,根本任务论的提出,又将英雄人物渲染为绝尘脱俗、六根清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非人。只能处理成高大全的特殊净化过的人物。或者拔高人物,让杨白劳反抗。1975年改变为写走资派为中心任务,很显然,根本任务论是实现四人帮政治野心的借口和工具。三突出,的创作原则,由于会泳首先提出,再由姚文元改定: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以此作为革命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此后,由三突出生发出一系列三字经,如三陪衬(反面人物陪衬正面人物、正面人物陪衬英雄人物、英雄人物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三铺垫、三围绕、三对头(感情对头、性格对头、时代感对头),三打破(打破旧行当、旧流派、旧格式),三出新(表现出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主题先行:带着上级分配的主题却深入生活,而不是从生活中发现主题。根据毛泽东的语录或领导人的论述确定主要人物,而不是根据戏剧冲突中的人物地位。沙家浜、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