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不一般,本说三月去看看,没想到今天(2 月 28 日,编辑注)就得知王澍获得普里兹克奖的消息。要知道普里兹克奖堪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对于有些支离破碎的中国建筑史和快速激进的城市化发展而言,当今中国的建筑师能获得如此殊荣更是难得可贵,而王澍对建筑的执着和坚持,更是使他能够获得今天成就的必然。

王澍,第一位获得普里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曾于 1983 年获得这个奖项。王澍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向当代建筑语言转化的建筑师,他以批判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代表作品: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等。

发起这一大奖的凯悦基金会主席普里兹克说,选中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将在发展建筑理念中的作用。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争议: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产生没有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宁波博物馆





宁波五散房



相关资料:普里兹克奖
1979 年由普里兹克家族的杰伊·普里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