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考查能力仍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个层级,但命题原则、考试内容、试卷难度有何变化?高考语文中的作文又该如何做好临考准备?昨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
命题不会有“大变动”
记者(以下称记):今年广东高考语文也是自行命题,您估计语文命题方面是否有“大变动”吗?
程少堂(以下称程):我个人认为,高考语文命题形式和题型不会有大变革。理由如下:一是考试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的规律,当以稳为主。其二,目前离高考仅剩两个多月,时间短决定了今年广东高考自行命题不可能“大变动”。三是从社会层面看,高考命题改革必须考虑到社会整体人群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高考涉及很多孩子的未来,所以高考命题的“大变动”不利于教学秩序稳定。
记:也就是说,高考语文命题也是“以稳为主”?
程:对。省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高考进行分省命题只是改变了命题组织形式,仍在教育部的《考试大纲》框架下进行,其命题原则基本不变。据了解,高考语文试卷难度也与以往一样保持在国际标准难度0.65左右。所以,考生可安心按原计划学习、备考,以“纲”为纲,从容应对。
记:那题型结构方面是否也与以往一致?
程:大体不变,但估计可能有小变化,即第一卷将减少一道客观题,第二卷增加一道文言文翻译题,这样,第一卷分值由45分减少为42分,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分值增加3分。
考试范围将有三变化
记: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语文考试范围有何不同?
程:今年考试范围主要有几点不同,首先是标点符号列入今年的考试范围。在去年《考试大纲》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标有“*”号(意为不列入考查范围),今年《考试大纲》中去掉了这个“*”号,这表示已把标点符号列入了考查范围,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点号和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结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9种标号的基本用法,能辨析或纠正文字中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能力层级D。
从1998年以前的考试看,标点符号题的测试题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单选性标点符号正误的辨析题,分两种形式:段落中标点符号填充题,1990年、1991年和1998年试卷出的都是这种题型;句子的标点符号判断题,在1993年、1994年、1995年和1997年卷中出现。另一种是与修改病句结合考查的文字表述题,一般把标点和词语、语法结合起来考查。
记:除此,高考语文考试范围还有其他什么变化?
程: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中的“成语”改成了“熟语”。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成语,结构定型,大多数成语的意义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如“洛阳纸贵”不是说洛阳的纸价高,而是比喻文章名贵。“熟语”是语言中起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除了成语还包括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熟语的测试题型主要有: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题和意义相近的成语和俗语替换题。前者是成语测试的固定题型,测试的四个成语大都从意义、对象、色彩和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考查;后者则以笔答题的形式出现。
记:除了标点与熟语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变化吗?
程:古代诗文阅读E层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中的“文学作品”改成了“文章”。
记: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程:十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都是选自史书,并且大多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材料都是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带有正统说教的色彩。例如2001年考题中的田单机智勇敢、2002年考题中的李广宽缓惠人。《考试大纲》中的“文学作品”改成“文章”,实际上意味着扩大可阅读材料的范围,也就是说除了史传文之外,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其他散文,如哲学家、政论家、史学家、地理学家,乃至农、工、医等诸子百家写的各类散体文章和日常用的序、跋、表、书、疏等应用文,也成了阅读材料。
考前提倡个性化阅读
记:高考语文中,作文题永远是“重头戏”。您估计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方式与方向有变化吗?
程:近几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是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的,估计今年也是。比起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提供给考生更大的发挥自由度,尤其是具有个人写作特色的考生。
记:对于高考作文方面,您给考生什么更好的建议?
程:这里只提一条:临考时提倡考生采取个性化阅读方式。我们的阅读一般有两种方式:多元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平时考生——也不只是考生——应当尽量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积累素材、多吸收思想,就像人平时吃饭一样,要吸收多方面营养才健康均衡;但到了临近考试的时候,我提倡考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个作家作品常读精读,比如鲁迅、沈从文、老舍等。这样考生更容易进入某种意境,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更有利于考生考试时写出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