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颖
跟周有光先生的儿子周晓平先生联系上后,他让我先拟一个访问提纲,再定时间。以采访者的身份登门拜访,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摄影是我的另一个目的。通常,我都是随机拍摄,没有什么预设方案。这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郑重其事,也拟了一个提纲。1.周老有一个绰号:周百科。记得看他和张允和先生的一些居家生活照,背景中可见书柜里摆有全套的英文版百科全书,将之充满背景,拍一张侧身坐照。2.周老喜欢喝红茶,每天上下午定时,与太太举杯齐眉,是游戏,也是互重互爱的表达。拟拍一张背景纯粹的照片,周老双手捧着杯子停在齐腰处,低头看着杯子里的茶,若有所思。3.大雁粪雨的故事,反映了周老性格的多面,行事谨慎,未雨绸缪,通达乐观,笑看生活。用草帽作道具,让他“表现”或“成为”某种样子等等。
借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到了北京。抵京后,却一直是忙着观展、听会、业务拜访。1月12日晚终于得空,给周老发了贺寿邮件。马上收到晓平先生的回邮:“明天(13日)下午三点后可以来我家……不知你有空否?”一定是冥冥中的神佑,第二天的上午、中餐、晚餐都已安排,下午的空档难道是专为拜访周老而留下的,这可是周老108岁的生日!一定是!
三点,经历了一番波折,我赶到了后拐棒胡同周老的寓所。周老刚刚起床,大概是他的曾孙女接待了我,让我稍等,一边忙着在 iPad 上收邮件,内容是前一天《新京报》举办周老108岁寿诞活动的系列文字。很快周老准备好了,我走进了那间“熟悉”的房间,周老坐在他的宝座上,我快步上前,伸出双手,感受了周老那不大、温热、绵软却不乏力量的双手的一握。周老示意我在桌子对面坐下。
资中筠先生在某次电视台的节目中说的一句话流传很广,说现在的重点大学是“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想听听他的意见。我注意到,周老拿到提纲,看了第一个问题后,随手就在“毁灭之”三个字下面划了杠。听了我的问题,他笑了起来:“资中筠教授的话当然是开玩笑。”应答之机智巧妙,不得不佩服。接下来他大谈现代中国教育制度之源,批判苏联教育理论,强调通识教育的科学合理。最后,他收拢话题,做总结:“我呢,已经没有办法参加社会活动了,所以现在的教育情况我不是很了解,都是朋友讲的,对不对呢,我也不知道。不过朋友都来讲,我们的中小学里有很多的无效劳动,累得要死,学生苦得不得了,学生在中学小学经历了一个很不幸的少年时代。”当然,这些观点他的书、文章都多次谈过,关键是他在问题前应对裕如,信手拈来。
“坏时代能做好事情”,这是周老的回忆中的一节。由此我想到史景迁的书里说的,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是合理的。周老没关注过史景迁的书,前面所讲的关于“文革”合理性的说法,具体是指什么,让我具体解释一下。我说,大意是“文革”是土改的延续,把中国几千年的土地关系和宗族关系彻底打破,造成了全新的社会底层结构,可以在上面建立起一个新的关系,进行数目字的管理。
对此,周老不以为然。他说“他(史景迁)不懂中国,不懂苏联。土改是完全错误的,土改是要完全消灭地主阶级。他们不了解地主不完全是剥削农民啊,地主是农业生产的组织者、投资者、设计者、指导者、管理者。地主阶级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动力。”他谈到一个苏联朋友给他详细讲述了苏联土改消灭地主和中农,破坏农业,至今还没有恢复。而美国则刚刚相反,鼓励土地兼并,要把小土地变成大土地,变成大农业,机械化、科学化。他还用日本战败的“有趣故事”加以说明。日本战败后,美国命令日本重新订宪法。日本根据它们了解的时代进步的条件来订的号: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美国说三民主义早已过时了。平均地权,就是将土地平均分配嘛,若分成一块块的,美国农业就完了。美国鼓励大资本吃掉小资本,才能有力量来发展新的技术。这个故事中国人很少知道。日本人一开始不理解,很多年后才明白。日本有一个教授对我说:‘日本最大的幸运就是打了一个败仗。’这当然是开玩笑,但说得有道理。因为日本的封建特权荒谬得不得了。在美国的统治之下,把这个特权彻底否定了,这样子就能真正自由发展,所以日本成为先进国家。日本打败仗、制定宪法的经过,我是在英文报、日文报上看到的,中文报上没有这样的报道。”
至于语言及文字改革的问题,我想听听他怎么看待激烈的反对文字改革一派的意见,特别提了江枫多年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文字改革不妨暂停———简议汉字的恶性简化》。“文字改革已经暂停了啊,不是 ‘不妨暂停’。……不过,我讲的暂停和他讲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他讲的‘暂停’是否定这个运动,我讲的‘暂停’是肯定这个运动的。”
问答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开谈后,周老的声音越来越大,中气十足。谈着谈着,他忽然停了下来,打开抽屉,拿出一板小电池。助听器没电了,刚才说话音量的提高,可能也与此有关。他熟练地取下助听器,换上新电池,不到一分钟,整个动作流畅自如,一气呵成。
结束了采访,准备拍照。房间开了一盏大日光灯,跟窗外的光一样强。我想使用单一光源,请晓平关了灯。周老马上问,“为什么关灯?我要亮!”晓平建议戴上眼镜照相。周老不愿意。曾孙女跑进来,说:“戴上眼镜,戴上眼镜。”可他就是不同意,“我不戴。”“不戴太难看了。”“不自然。”看来,周老有很强的自主意识,给他拍照面临了很大的挑战,我开始担心他会不同意戴草帽了。
按照事先的计划,我说出了拍摄的构想。先提出以百科全书为背景的想法,这时才知道,因空间太小,两套英文的、一套日文的全送掉了,只剩下架子上这几本,只得作罢。第二张是喝茶的照片。我以为这张照片反映了周老现在生活的全部:背景小书架上的书,表明了他的生活常态,读书;杯子停举在半空,双目微闭,若有所思,可能是在想念允和先生陪伴的日子或思念某位好友亲朋,也可能是短暂的小憩,还可能是回味刚刚看过的东西……当我小心翼翼地说明带了一顶草帽,想请周老戴上拍照时,竟然马上获得了应允。晓平先生直接就把帽子扣在了周老的头上,周老说,在宁夏戴的草帽比这宽大很多,说着将双手举起来比划了一下。
得告辞了。晓平说,送走我,他爸爸就得马上睡一睡。上午已经接待了七八批客人。
108岁的生日,多么充实的一天啊。
我的提纲本意只是想提个话头,有些问题显然也不合适这样提出,比如史景迁对“文革”的看法等等。没想到竟是逐一作答,而且看得出这份提纲周老事先并无准备,有些还特别陌生,可一旦明确了问题所在,马上回答或加以批驳,回答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展示了他的博学多识、机智敏捷,还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