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程少堂:学位论文“伪参考书”现象已成学术癌癌症》
     阅读次数:136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程少堂:学位论文“伪参考书”现象已成学术癌癌症

(程少堂2013年3月29日19:47:00按:7年前我应邀开始参加华南师大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后,发现许多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把没有读过的书堂而皇之地列入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问他书中的内容完全不知道,追问“你实事求是说一下,究竟读过这本书没有?”回答是“没有”。2009年我就此给华南师大文学院写过一份公开信(见语文味网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6938),严厉批评教育硕士论文中泛滥成灾的“伪参考书”现象(同时我敢断定不止教育硕士论文有这种现象)。随后几年我都参加了华南师大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发现这封公开信批评的“伪参考书”现象不仅完全没有改变,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要是履行这封公开信的诺言就此行使否决权(我是可以行使这个否决权的,也曾经由于某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态度很不认真而将他否决。由于其他评委都是华南师大文学院语言文学专业方面的教授,所以每次答辩委员提问时,他们都很客气的让我这个“语文教育专家”第一个发言,是非常尊重我的意见的),那可能参加我那个组答辩的教育硕士大部分人都要被否决掉(我想其他答辩小组情况也不会好些)。今天的答辩情况也是这样,我从他们列入参考文献的书籍中随机挑出几本提问作者情况、书籍内容,答辩人脸红着支吾着回答“没有看过”,解释说只是在阅读文章或其他书中看到过这个书名,就写进参考文献了。
 
如今的教育硕士论文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啊。
 
实际上,谁也没有指望一线中小学教师在职就读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绝大部分有多高理论水平(不排除个别人的学位论文水平很高,达到甚至接近博士论文水平),有多少原创性。但是作为教育硕士本人,总要把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真正当成一个提高自己、特别是逐步掌握科研规范的一个过程。如果把没有读过的书写进参考文献,那不是鬼哄鬼吗?鉴于此,今年再次将这封公开信挂出来。明年再参加做答辩评委,我一定就此使用否决权。
 
顺便说一下,部分出书甚多、发表文章也相当多、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的基础教育“名师”也有一些学术痼疾——看见别人文章中有自己喜欢的好的观点和说法,就改头换面像中学生仿句一样“化用”到自己文章中,篇幅还不小,但既不用直接引用,也不作注,甚至连“正如有的人所说”几个字也不用,好像完全是自己的见解一样。前天就有一外地老师,将数百字发我,并问:“程老师,您对这些语言是否面熟?请猜猜是谁写的。”我一眼就看出这是我某篇影响广泛的文章中的观点,是谁“借用”我一猜就准。唉,靠这样的作风做学问究竟能走多远呢?文艺创作有集句一法,我的诗《五十吟》(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7084)即是用此法。拙诗共28句,尽管大部分句子是拼集古人名句,但也不用作注,因为这些句子太有名,不作注不会引起读者误会成是我写的句子。但是写正规的学术文章,引用、化用别人的重要观点不注明,偶有疏漏可以原谅,但习惯性地、甚至有意识地模糊来源不作注,有时还自称是自己的发现或发明,长此以往而不被发现,那要么是你研究的问题不重要,要么是你这个人不重要。
 
其实,别人发现与不发现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把自己的学术品位和追求,定位在基准线以上呢,还是基准线以下。
 
当然,也有例外,中国文化史上论天分得排前三名内的天才苏东坡曾经也有这个“痼疾”——苏东坡读书太多,记忆力超群,一写文章,就搞不清笔下的句子或观点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自己的,所以他当然懒得费力去作什么引用注释。其他人自然不敢也不配对他这种做派说三道四,因为当时中国学术界、文化界已有绝对的潜在共识——苏东坡怎么会抄袭?苏东坡就是抄了,对被抄的个人是抬举,对整个文化是创造,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幸事。天才总是不做寻常事。所以,你要是成为苏东坡那样的人物,你写文章用了别人的重要观点或重要句子也尽可以不作注。)
 

 


程少堂:给华南师大文学院领导的公开信

 

尊敬的华南师大文学院领导:

 

感谢贵院信任并聘请我为文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作为兼职硕士生导师,就要尽职尽责。本月20日我应贵院邀请,赴广州大学城华南师大文学院参加今年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我所在的答辩小组有4位学员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可能不大被注意但却是很严重的问题需要向文学院领导汇报:4位学员,除了第一位外,另外3位我都就她们的论文后的参考文献书目提出过问题,但是结果发现,答辩学员列入教育硕士论文参考文献的书目,有许多她们根本没有读过。例如,有一位学员,其论文是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我也是她的论文初审人之一,在初审意见中我就建议她阅读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等名著,这次答辩时,她的论文参考文献中列出了钱学森主编的《论思维科学》等书目,我很高兴,就想问问她这本书的内容,结果她回答说没有读过这本书。另一位学员论文是研究职教语文教材的,其中涉及到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她论文后的参考文献列出了李德顺等我国几位研究价值论的著名学者的专著,于是我问这几本书的内容,回答是没有读;我再就这几位研究价值论的著名学者的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向这位学员提问,她一无所知。

 

对此类现象我当场提出了批评。

 

我认为这种“假参考文献”现象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既是学术规范问题,也是科研道德问题。而且我估计这个问题在教育硕士中不是个别现象。所以答辩完后,我向中文系陈建伟教授反映过,他很重视,我也希望贵院重视这一问题。

 

教育硕士是面向中小学教师这一实践层面的学位,理论水平本来就不高,总共加起来也没有上几天课,如果不借做学位论文的机会扎扎实实地读几本书,不仅该看的书不看,而且在参考文献上弄虚作假,最后混个水分太多的硕士文凭,那真是没有意思啊!

 

下次如有机会参加华南师大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工作,再发现有此类“假参考文献”现象,我就要行使我作为答辩委员的职权了。

 

我把这封信在语文味网公开发表,是想借助网络平台,引起研读教育硕士的一线老师们 (不仅是语文老师)的注意。

 

专此。不妥之处请批评。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程少堂

2009-03-21

 

 

 


最后更新[2013-4-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