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 文章转载
文章标题: 《推荐:学术争鸣中的品格》
     阅读次数:158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学术争鸣中的品格

(程少堂按:推荐一篇谈学术争鸣应有的品格的文章。考古大家邹衡先生“攻击”别人的学术观点还能写成文章,毕竟显示出他对自己理论的高度自信。这比对别人的理论不是进行公开的学术争鸣,而是在暗中到处攻讦要高尚得多。)

学问千秋事(旧博)

(2009-07-29 )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f52770100e302.html

 

    《考古与文物》2007年1期上有一篇邹衡先生的遗文,是和杜金鹏先生论争的文章,看了之后颇为惊讶,也为之惋惜。 
    邹先生是夏商周考古学界的大家,记得他去世后,一个师弟告诉我,杜在上课时非常动感情,说邹先生是一座高峰,我们都在攀登他!言辞间有无限的难过。


    杜与邹在夏商分界这一问题上,多年来一直分属两派。邹是前辈,杜是后学。邹先生在夏商周考古学界的贡献自不待言,但是一涉及学术论争,就不同了。杜批评邹的学术观点,还仅限于学术。能在给学生上课时说出“邹先生是座高峰,我们都在攀登他”这话,可见在其心间,对邹先生是非常敬重的。但邹先生则不然,对杜不仅在学术上否定,对其人格乃至基本素质也进行挞伐。邹说,杜“对考古并不太在行”,而且乃至划分地层、分类分型分式、识陶片、做统计一概都不过关。此言若属实,则杜根本不必呆在考古界了。因为谁都知道,划分地层、识别陶片等乃是一个考古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正如公文写作是一个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一样。连这都被邹先生否定,还能有在考古界存在的资格吗?邹先生真是言辞刻深,把人一捋到底。真不知邹先生有何根据。但邹先生只是赐以语录体的评价,泰山压顶。行文之中,邹先生更斥之“痴人说梦”,言辞之间,似乎少了一点长者的厚道。

    邹与杜的学术之争,学问上的是非其实还可以不论。对于邹先生论定“偃师商城不太多的几座宫殿又如何容得早商五代十个王”之类论断的逻辑,小子自是不敢苟同。对于杜先生的学术观点,我也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些方面甚至还更倾向于邹先生的观点。

    但问学商榷,正如钱大昕所说,“学问乃千秋事,订伪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但议论须平允,词气须谦和。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足观耳“。杜是邹的后学,对邹先生而言,“訾毁前人”是落不到他头上的,但不知对于后学是不是就可以不需要“议论平允”了!

    有人说,中国大陆考古学界只有一个半大师,一个就是夏鼐,半个则是苏秉琦。此言然否可以置之不论。但是我们知道大师是需要有大师的风范的。邹衡先生一辈子感念夏先生,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夏一直给他以支持和动力。即使在夏身为所长的考古所中,多数学者和邹在夏商问题上观点截然分歧,夏也总是热情地鼓励邹。这在邹的文章里是可以看到的。

    邹先生是夏商周考古学界的大家,本应垂范后学。学问之道,到了最后,是学术品格的凸现。无论其学问起初有多么出色,一旦故步自封,听不得异见,他自己是难有进步的。想邹衡先生当初孜孜以求,苦心孤诣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东南西北,上下求索,指导研究生开赴不同地区实施他的学术战略考虑,以致他的学生都各据其荦荦大者一端,自成一家。无论将来后人对其观点如何评价,他在夏商周考古学界示范的这条学术轨途和其问题意识,在那个时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然而近十余年来,他对夏商周考古学的进展,非但无垂范后学、另开蹊径、深化研究之功,反而多绕进夏商分界之争的漩涡里,少能听进不同的声音。固守自己的学术体系尚可以说是一种坚持,对持异见者横加指责,乱扣帽子,则无论如何只能说是一种学术品格的缺失,让我辈后学无言!

    斯人已矣!邹先生的去世,是中国考古学的损失,考古学界无不为之悲痛。为了未来考古学的进步,我们自应跟随邹先生,师其学术之长,不断开拓新学之径。但邹先生在学术争鸣上如此“垂范”,我辈后学切勿效尤其短,失去“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学问探索的精神。问学商榷,当以钱大昕之语为圭臬。如此,方有考古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气象,才能承前辈之长,开新学之蹊径。多一些问题意识,少一些裹步不前,多一些问学切磋,少一些党同伐异,庶几一代有一代之新学问,一代有一代之希望!


最后更新[2013-4-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