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下水作文
文章标题: 《二外龚志民:深圳一模下水作文》
     阅读次数:329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外龚志民:深圳一模下水作文

201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自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在《圣经·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队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

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守望者是天空那片深情俯瞰的孤云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龚志民

 

天空有片孤独的云,深情地俯瞰着人间祸福,轻轻地言说提醒世人循天道而生活,不可倒行逆施。

云出于深涧,流连于人群头顶,地上冷暖,云彩先知。如无至爱深情,云怎会有长久的流连和不尽的风采?云的气质和品行,真像大地的守望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守望者天生是孤独的。他们或许独来独往,却绝不是独夫,他们的独是慎独,是特立独行。圣人说:“慎独”是人类的美德之一。真正的守望者,只有宁静的情怀和发现的智慧是不够的,还要有勇士赴死的果敢和谏官的直言善辨。守望者不仅需要刚直不屈的正气,孤忠赴难的迂气,不偏不倚、中正立言的德行,还要有导引世人改过自新的悲悯情怀,和壁立千仞的淡定寡欲。

守望者天生是寂寞的,非贤者不能为。守望者独行人群中,独思万物间,言不避凶吉;行无愧良心。真正的守望者,不仅能观自然与天象的秋毫之变,更能察民风的兴观群怨,其德行、功能,有时一言能抵万夫功。

守望者必须无己、无功,自身超脱功利,才能拥有拨云见日的智慧,才能成就公正无畏的勇敢。真正的守望者,是一个时代巫师般的智者。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守望者不仅要看到社会的凶吉,更要敢于直言不讳地向当下指戟问难,不计得失,不惧滔天白浪。

虎猛而独啸,鹿驯而群居。真正的守望者,以独立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立身于人群,置心于云端,超脱静观,和而不同。对功利世俗,既入乎其内,更出乎其外。守望者不善唱颂歌,但他们常常笔舌如剑,令强权压公者、令指鹿为马者、令马屁精狼狈不堪,或许他们有时会令某些人厌恶,但世间不可一日无此君。

屈原是一个泱泱大国走向灭国失家的守望者,魏征是初唐从呀呀学语走向风华正茂的盛唐的守望者,方孝儒苞是明末士人铮铮风骨和儒家浩浩正气的守望者,鲁迅是弱国文明的守望者,他们如威威的三峡大坝,拦污秽于上游,蓄正能量于怀中,一旦开闸,便是滔滔洪流。有他们,时代与社会方能知祸福、有希望;无他们,正气与正义就会揠旗息鼓,邪恶就会甚嚣尘上,假言就会横行于世。如果说优伶让人笑逐颜开,那么“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自新”的守望者则专注于盛世危言。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守望者之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要让世人未来免于灾祸之苦。假如社会没有守望者,只有假笑假唱和巧笑谗媚,行吗?

任何时代、社会、团队都需要守望者,需要他们无私深邃的眼光和智慧。古有史官、谏官,现有独立评论员、评论家;国内有人大、政协议政,联合国有独立观察员;大凡政治清明的时代,都尊重守望者,听其言而思,信其断而行。大凡黑暗的时代,无不以种种手段令守望者缄其口、裹其足,尔后自以为是的少数人自说自话,尔后在灾难降临的时候顿足捶胸、誓天哭祖,追悔莫及。

历史就是这样因果循环的。盛与衰、凶与吉,本是一种必然,并不在任何人的口中。但守望者能提醒世人未雨绸缪,能匡正阴阳。守望者是社会和生命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正能量。任何讳疾忌医、掩耳盗铃都是没有用的,不能避凶趋吉,只能加速灭亡。

这是历史和生活的辩证法。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守望者是季节末失望中的希望。凛凛寒风传来的梅的隐隐暗香,潜藏的是始终是春的消息,无论梅高论于人前,还是无言于墙角,都在提醒世人:春天将来了,我只是春的守望者。

 


最后更新[2013-4-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