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每周一读第二十五期——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
出处:《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作者:魏书生   阅读次数:156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周一读第二十五期——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

           每周一读

          第二十五期

《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翠园初中部教务处

                                                  2004年3月22

                                    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

                                             魏书生

(一)            组织教学

十几年来,我们经常有外省市老师来听课,刚接新班时,学生不习惯,有时我和学生在舞台上,台下坐满了听众,学生难免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显然要上好课,先得组织教学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课前三分钟,我喜欢分别用六种方法组织教学:

1.      集体唱一支歌

要求唱歌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的黑板,看黑板中缝的中点,将中点看成彩电,唱哪首歌,就意想彩电里正放映那首歌曲的录象带,然后再感觉自己全身心溶进了歌词所描绘的境界.这样入静入境地全身心唱歌,课堂气氛立即就轻松了,同学们甚至会忘记了是在舞台上上公开课.

2.      集体朗诵

有时我问学生:“大家愿意朗诵吗?最喜欢朗诵哪篇文章?朗诵陈毅的《梅岭三章》。”“可以。”“朗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也行。”于是我说,“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就像演员一样,好,预备,起!”全体铿锵有力地朗诵,显得容易振作士气。

1.            口头作文

正式讲课前,我喜欢请学生口头作文。我随意出一个题目,如《从二青会辽宁获72枚金牌想到的》、《我国入关的利与弊》、《租让土地的得与失》、《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听完题目,学生们稍加思索,便站在自己的位置,六嘴八舌他说自己的文章。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用不着担心打分少,也用不着别人批评,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

2.            气功冥想

也有课前我用饮弹学生做气功冥想的方法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起立,两脚分开,与肩等宽,俩脚平行,背直、头正,微闭双目,以目视鼻,以鼻对口,以口向心。然后意想丹田之处有一朵莲花盛开着,浑身放松,若感觉深呼吸舒服,则深呼吸。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排除与课堂无关的思绪。冥想则是引导学生闭双目,意想自己像一片云,飘向空中,然后变成一轮月,俯瞰地球这个直径比月亮大两倍的浅蓝色的星体,再想自己是一颗星在广阔的宇宙空间遨游,这时再看地球只是光亮极弱的一颗小星星,所谓“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样个人的得失进退荣辱恩怨就很容易变小,自然就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了.

5.再现自己做辉煌的时刻

也有时课前三分钟,我请每位同学让时光倒流,意念上走回当年自己最成功最辉煌、效率最高的时刻感受那时内心深处的愉快感、自豪感,使广扩大,使之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来。

6.扮演杰出人物的角色

有时课前我请每位同学扮演自己最崇敬的那位伟人或杰出的人物,意想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世都和那位杰出的人物一样。许多学生这样想了两三分钟,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上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我们管这种做法叫做“精神充电”。

经过课前组织教学,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境,迎来了即将开始的语文课。

(二)设计导语

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如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兵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先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这样全班同学的情趣很快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怀念中,学习这课的兴趣更浓了。

《论语六则》这课书的导语我这样说:“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六则》的兴趣便浓了一些。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

(一)       设计板书

我平时讲课板书少。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教材。以下五种板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1.            字体变化

     如讲议论文我喜欢用仿宋体或黑体美术字写课题:讲说明文则喜欢用楷书或魏碑体写课题:讲记叙文用行书:文言文则大多用隶书写课题。我写得认真仔细,学生便也极认真地看,有的还边看边模仿,同学们感觉汉字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激发了听课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练书法的兴趣。

2.            故意写错字

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戒。比如:我写《爱莲说》板书时,故意将作者周敦颐的名字写成周孰颐,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爱溜号的同学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趁此机会,我请同学们给改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也有时,写板书时,我便将难写的字、易错的字,干脆空着不写,然后请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到前面去填空,激发了学生改错别字的兴趣。

3.变换表述形式

提炼教材内容时,尽可能不只用横行续写这一种形式,而应经常变换形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网络式,或用金字塔式。如:表述语文知识结构,我爱用树式;进行单元教材总结,就大多采用表格式;总结汉语知识,就用网络式。

3.            图表、图画式

如讲《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文章时,我尽可能用画图表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也有的文章、诗词,为了使学生明白,我随手画一幅简笔画。讲古代以山之阳,水之阴为南,山之阴,水之阳为北时,学生不好理解。我便随手画一座高山,山下有一条大河。山河的南面画一轮红日。学生一看,马上理解了,能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岸坡,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亦然,学生觉得很有趣。

5.请学生写板书

请学生写板书,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比老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我觉得教书多了一分乐趣,学生也感觉上课多了一分乐趣。

(四)注意教态

老师的表情、姿态、手势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倘教师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怎么要求学生兴致勃勃呢?这些年来,校内校外的工作压力较大,也有一些麻烦事,不管这些麻烦事多么多,我也告戒自己不能把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课堂应该是乐园,教者应该是愉快、乐观、积极、进取、热情、真挚、满怀信心的。我经常告戒自己:今天要不昨天教得更好,这样便在极累的时候也能振作精神,精力充沛。

 虽然课堂有时也要有紧张的竞争,甚至需要教师严厉,但那必须是基本对学生真诚爱护而产生的严厉,,决不允许教师把在别处带来的不愉快的感情拿到课堂上渲泄。

我总想,教师的教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育本身的讲课兴趣。那些喜欢研究表情、姿态、手势的老师,大多对上课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五)       说话语音变化

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一句话,会说的人让人听了笑起来:不会说的,让人听了跳起来。富于变化的语音显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音变化可以从五方面入手。。

1.调整音量

       大音量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有时在大音量讲几句之后,再用小音量,学生反倒更感兴趣。有时我讲课,讲到精要之处时,便问学生:“老师是小声讲好,还是大声讲好呢?”学生纷纷要求先声讲。于是我便用极小的音量讲,学生纷纷伸颈,侧目,全神贯注地听,我便用较小的力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调整音调

同一句话可以用ABCDEFG等不同音调说出来。有的教师讲课值较高,但音量不大,很好听,叫做高音教学。有的老师说话调值尽管底,但音量大,听起来浑厚有力,叫做低音教学。如果调值高,音量再大,听久了容易使人疲劳。反过来,甚至自己的身体再小,同样是人感觉有气无力。我讲课时,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甚至自己的身体状况变换语调。

3.调整语速

说话速度的变化也影响到学生的兴趣。有时我讲话速度极慢。以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重视。也有时一连串排比句子说得极快,同样也是引起学生的注意。《陋室铭》这篇课文,在快而不乱的前提下,可以用12秒钟读下来,在慢而不断的前提下,可以用92秒钟读下来,两者相差八倍之多,但都具有不同的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其实都喜欢听别人抑扬顿挫的讲话,喜欢听别人疏密相间的发音。

4.            以情感人

音量、音调、语速的变化能影响人的兴趣,但这些都是声音的形,,而不是声音的神,声音的神的变化才具有更大的感染人的力量,什么声音的神态呢?就是说话的感情。比如:“要与人为善。”这句话,就可以用喜怒哀乐、热情、冷漠、挚爱、厌恶等几十种不同的感情说出来,感情不同,产生的效果当然不同,我经常要求自己用不同的感情去读同一段文章,经过比较,选择那种符合文章实际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5.进入角色

同一句话,不同身份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品质的人说起来,会千差万别。我读课文,读课外物时,尽力使自己进入角色,这样做,自然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谁都能说话,但说得好却不容易。说好了,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要说好话,就得研究音量、音调、语速、音情,并进入适当的角色;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       引导想象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我引导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有这样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以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为例。教这首词的时候。我说:“这是一首景物描写极成功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1.            勾勒形态

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蹶鱼的轮廓。

2.            染上色彩

请把黑白电视变成彩电,看谁脑子里画面更鲜艳美丽。学生们说脑子里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流水。

3.            使画面动起来

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欢快跳跃的蹶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

4.使画面更细致、更逼莫

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

不只写景的文章、诗词能变成图象放出来,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用特写镜头再现少年闰土那明亮、聪明的眼睛,红润的脸膛;中年闰土那暗淡无光的眼神,那布满皱纹的脸。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待续)


最后更新[2004-3-3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