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著名作家熊召政在北京大学演讲,题目为《楚人文化精神要略》,实录如下:
[熊召政]:昨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说到这里来给学生们做一个交流,我说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智慧之树文化的地方发展到这儿,来和同学们交流对于我来讲,我们一进这个校园,在这儿我们可以闻到很多文化大事,看到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建议,这一切都会给我们很多人文温馨的回忆和怀念。 [10:29]
[熊召政]:今天我在这个地方,我没有那种能力像大师给你们振聋发聩的学术探讨,但是我将我对楚文化我个人的看法,跟同学们交流。昨天我跟朋友们讲,明年高考可以出一道题目,什么题目?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国。这两个题目里面就可以说出我们整个文化的地域的流向,中华是整个黄河的中部,陕西和山西交界的中条山和陕西境内的华山,这两个山在一起称之为中华,他就说明我们的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在黄河,那是我们人文的一条河流。 [10:33]
[熊召政]:我在很小时候,大概十几岁,我渡黄河的时候,看过黄河壮丽的景色,我没有想象这个河流有多么伟大,黄河的河流波涛像夕阳的晚霞一样亲近我。后来我知道我们中华就是这么产生时候,我对他表示敬畏和亲近。我国为什么叫中国,大家知道我国有灿烂文化发源的时代叫做春秋时代,我们有一大批文化巨将、文人,孔子、庄子、老子,很多人在那个时代产生。春秋定义,春按照中国最早的易经解释,春为阳之中,秋为阴之中,阴阳的平衡状态中国的状态,中国讲话阴阳互动相生相克的道理。 [10:39]
[熊召政]:中国文化里面包含很深的东方哲学,当然这是从黄河诞生的,稍晚于黄河的另外母亲河就是长江,在长江这个河流里面,我们的先民当他们逐水慢慢从黄河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长江也继黄河之后成为另外一个文化的源地,在这个文化里面,它最具有代表性、最早向我们的世界发挥灿烂光芒是楚文化,在它之后出现了巴蜀文化。 [10:46]
[熊召政]:春秋和战国时代,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当年的诗章,但是我们可以从屈原诗歌里面想象,因此关于长江文化我就这样说过,万里长江按照区域划分,有三种文化形态,第一是巴蜀文化,第二是荆楚文化,第三是吴越文化,三种文化不同,对于人才看,巴蜀出人才,荆楚出鬼才,我这么说,我并没有说三种人才方式优劣比较,而是形态表现特征做一个划分。 [10:48]
[熊召政]:我每年都回到天府之国,中国是西部很高,慢慢到东部很低,整个中国的地形,大走向就决定了我们区域文化的走向,中国所有的高山都在西部,突然有一个山挺起来最终海拔越来越低,四川有这么多像九寨沟这样的美景,因此有很多伟大的文学家,还有我们的小平同志这样伟大的政治家,按照我们今天说不按常规出牌的,得地气之先,我们对应的方位是西,就是西部的高处,它对应的金属是金色,颜色是白,我老是想金属的颜色为什么像山,雪山是白的。 [10:50]
[熊召政]:我上个月去看蜀山,望着遥远的白色让我想到了纯洁,这样神秘土地上,我说充满了贵气。仅仅一套大动脉切开鬼门,流入湖北的时候突然感到天地如此宽阔,这一块宽阔的土地就是养育了灿烂文化的楚国。这个楚国用我们今天的概念来看好象是湖北,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核心,楚国就是中部区域都是除了山西之外都是楚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楚国地处中原,这片地方由于地理特定的环境,养育这方人这样一种硬朗、刚强的风格,所以说荆楚出天才,天才不可复制,天才更是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 [10:52]
[熊召政]:我写过张居正、开国领袖毛泽东这些这类的人才。毛泽东年轻的时候最早20来岁的时候,他说自信人生200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他自己的志向,并没有历史上定位的方式,此后不两年写了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给自己定位在历史上做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共产党的事业的确是前无古人的,这是一种楚文化的一种刚烈到极致的表现,所以我说当所有的惊涛成为地域的机宜,这一片土地变得温和,那么井然有序,那一片地方是鱼米之乡,那片土地治家、治国。 [10:55]
[熊召政]:天才是不可复制的,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在这一片纸醉金迷之地,历史上有很多故事,我们知道梁祝的凄美的爱情,表现爱情的方式就是梁祝这样生死相依,表现就是可以大胆的私奔,一土文化养一方人,这种文化在交相辉映的时候,他们同样构成了长江文化的灿烂。长江流入九江之前的叫荆江,因为荆江产生了荆州、荆门,很多的区域,荆江的来源是荆山,荆山是楚国一个很小很小的国,他们封闭在一个荒山恶岭之中,这个荒山野岭就是今天的南昌、保康一带。这一代的山脉叫荆山山脉。楚国800年的根基,最早就产生于荆山,当他们批着兽皮,穿着极为简陋的衣服,印陶器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 [10:57]
[熊召政]:后来我看到我们出来了金铜器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为什么就那么个区域,最终经过了几百年的奋斗成为中原的霸主,成为唯一南方文化的代表,他征服过吴越,击败巴蜀,保留下来,他是开放性的,当只是层次比较低急于壮大自己的雄心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希望就在于他会把天下人才变成他的人才,这种胸襟最早在楚国体现淋漓尽致。鹿角烈虎,地下是虎,背上站着一只鸟,就是说他可以把山林中的王虎,天空中鸟用优美的线条构图,逾越结合在一起,用我们今天的思维看起来很平常,最早这样做一定是伟大的文学家。 [10:59]
[熊召政]:楚文化在发源过程中融汇过程中变得非常的艺术,变得充满了贵族气,贵族气生活中感到非常的优雅、但是无法抵挡秦国的金戈铁马,当我们生活以战争定义的时候,楚文化没有显现出它的伟大;当我们的生活以和谐、发展定义的时候,楚文化的优势明了体现,它不是一个战争的文化,是一个生活的文化,把生活推到极致,把艺术发挥到一个高度的文化。 [11:09]
[熊召政]:这里面楚文化一些特点,我想作为人上我讲三个人,第一个卞和,他在荆山发现一块玉,为了献玉,他的膝盖被下无法走路,可是他仍然坚信自己这一块玉是天下无双的,不管经受多少坎坷、折磨、难以想象的痛苦,他绝不改变自己的想法,我手上的玉是世界上最好的玉。第二个人是春秋晚期的伍子胥,当楚平王杀掉他的父亲、哥哥的时候,他逃出来他的朋友帮助他,最后离开韶关的时候,我小时候听这个故事,人的头发一夜怎么会白了,那一年他只有23岁,他在和朋友告别的时候说一句话,我从此以后的志向就是消灭楚国,楚王。他的好朋友把他救出重围,说如果你灭掉楚国我将重新振兴楚国。17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国使荆州变成平地,实现了复仇。两年后,他的朋友重新恢复了楚国。今天一诺千金其实真正是我们楚国人前进,迈步回来诺言,把整个生命作为实现理想,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 [11:13]
[熊召政]:说到必须做,不然所有人视其为草芥。同样屈原,他对故国充满了深切的感激,最终看到他的国家覆亡,投江而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三个人,基本上把楚国人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呢?强悍、刚毅、不屈不挠,绝不拿自己的原则做交易这样一种性格。 [11:14]
[熊召政]:为什么没有吴越地区人物和前秦君子,没有巴蜀文化人那么遁世,原因就是整个东部地区从来都是中国的逐鹿之地,过去讲中原方逐鹿,中国政权根底都是在中原完成的,这片土地饱受战争的蹂躏,在这样的地方更多以强悍表示自己地域文化。如果在长江两岸,淮河以南,我们看到更多是英雄辈出,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说缺少一些温暖,所以我那一年去拜佛,一个老和尚跟我讲,他说,夜观运气,中原大成气象稀薄,我说老和尚哪有大成气象,西北,当你在西北雪山上经过的时候里面修行的高人,我们佛教讲大成气象,实际是一种圆柔,一种谦和。我们中部更多表现是刚烈,我到天龙寺的时候感到仍然像一千年前,尽管现代化速度非常快,但是仍然让自己保持与俗世的一定距离。 [11:17]
[熊召政]:陆游到四川他依然想以诗人的方式在潇潇的雨中骑一个小驴子经过剑门关,在中原的山水地方在讴歌这片土地的诗人都没有这么从容。李白发出的歌声是我本楚狂人,我既然生在此地,我成了湖北人,我就要向湖北人一样敢于藐视孔子,一点没有细雨骑驴过剑门,有的是一种潇洒,他的鲜明与地域性包括人的文化的基因表现都非常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11:18]
[熊召政]:通过这三个人我看出他们每一个人综合印象,楚文化表现的特点是,第一执着,那一年,有一个商人,他问我,我准备写历史小说《张居正》,他就问我你准备多长时间,我有下海的经历,我跟他们请教,他问你准备多长时间,我说十年,他一下从沙发跳起来,天啊,十年,你生命中有几个十年,你也经商了,你算一算你的成本,成功是一个未知数,十年是一个一定的数额,你花十年赌博,完成一个不见得成功的事情,值得吗?我当时回答他,你太不了解我了,他说我不了解你?我说你不了解我,我说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他说谁没有故乡,我说不,你没有故乡,你生活在汪洋大海,你漂到哪儿就是哪儿,我生活在文学,我一次一次离开这个土地一次一次回来,中间不管怎么样我最终回到我的故乡。其实我还有一句没有回答他,我这么做因为我是湖北人,屈原投江,这一份执着的精神星火传承一代又一代,这种血液、这种生命的印记无法改变它。流到我这一代楚人身上,成为我的基因、动力继续发展,今天看来我这本书得到了肯定,可是在我决心拿出十年的时候,我认为给予我作用不是任何一点其他功利的。 [11:25]
[熊召政]:屈原投江之前有一段故事,局势改了,活着没有意思。为什么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你应该迁就世俗,解说给你的命运,屈原不接受,拒绝拿自己的理想做生命的交换,这就是活得有原则、理想。这个理想与原则就来自于执着。 [11:26]
[熊召政]:第二个特点是担当,担当天下事。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楚狂人的另外一个特点。我刚才讲毛泽东要建设一个新中国,所以毛泽东说遍地英雄下西烟,在他的眼睛中,他所见到的人,都是英雄,这种心胸了不得。燕王朱棣住在我们北京的时候,他就一直想从侄儿的手上把皇帝的位子抢过来,但是犹豫不决,这个时候他的军师请来了相面的大师袁珙,这个袁珙一进北京很惊讶,咱们凡夫走卒都有王侯之相,再看燕王朱棣以后,围着他转了三圈,殿下必得天下。 [11:28]
[熊召政]:我到红安,这是我们省一个很有名的将军县,200多名将军都在这一片土地上生长,离开时县里一定要我给他们写一点东西,仓促之下我写了一首诗,为什么那么多的底层的老百姓,农村的孩子们,最终成了共和国的将军?一旦改朝换代,整个楚人担当的精神就会迸发出来,最终成为伟大的力量,成为一个伟大的力量。但是这种担当精神是要付出代价的,像屈原等等,伍子胥在那个时代实现他的理想比较容易。所以说春秋时代的政治是贵族的政治,1800年之后,张居正挽救明代的时候,那个时候是遍地小人的时代,当一个英雄开展富国的愿望,实现书生的梦想,可是面对是那么多小人和陷阱,他要完成自己的理想,这样一种担当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张居正上任之初说一句话,虽棘荆满前,万箭穿心我不后悔。再后来我看李商隐,写了雄健的诗,我非常奇怪,这么柔弱的女子写出荡气回肠的诗篇,真正做到就是张居正、伍子胥这样的英雄人物。 [11:30]
[熊召政]:第三个特点就是富有艺术气息,刚才说楚国的编钟,那时候中民鼎食,就是用鼎吃饭的时候,而要敲钟,敲钟是放学,吃饭很安逸吗?后来就是鼓民就是交响乐,把生活极度艺术化这是楚国人把他当成自己的一种享受,这里特别澄清一件事情,解决让国家沉浸在一个艺术氛围当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政治家以艺术的方式来管理国事,那恐怕就是一种谬误。 [11:33]
[熊召政]:中国历史有两个皇帝,两位亡国之君,李后主把国家玩完了,这里政治的意思和我们艺术的艺术,是两回事,政治的艺术它是有一种艺术的思维,而是一种政治的形态,就是把政治引进想象力,来从事政治,这是楚国政治家一个大特点,这么说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毛泽东忽然讲话搞大跃进目的就是三年赶超英美,他这就是充满想象,这个想象失败了,可是他这个人就敢这么想,敢这么做,张居正正是在处理蒙古边镇时候,自从明代开国以来200多年,汉人和蒙古人战争从来没有停止,因为最终的问题是蒙古人需要汉人的茶,汉人需要蒙古人的马,可是双方都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进行交易,每年只有很少一点官方的交易,这个交易叫茶马交易,我们今天说茶马古道。 [11:35]
[熊召政]:张居正上任以后制订一个政策就是在大同之外,在蒙古人集聚的地方,设置多个贸易点,这个地方就是像小平同志设置深圳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创举,就是今天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茫茫荒原上因为政治家的一项决策,一个城市诞生了,这就是政治的想象力。 [11:35]
[熊召政]:就是说不是以常规的方式出牌,不是以祖宗留下的教条治国,也是用一种变通,一种崭新的模式来处理问题,这就是说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人创造自己的事业,我是一个作家,我是一个政治家,我面临多种选择,一个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就是时代,你说我要当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我必须回到唐朝去,这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说过了,我们不能选择历史,但是历史选择了我们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选定时代来创造我们的事业,但是我们可以给这个时代注入新的定义和新的演义,我们生活的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动物,像老虎这么凶猛,像飞鸟这么灵动,楚国人把它们嫁接起来,这从艺术就是变形的,体现在政治就是变革。 [11:36]
[熊召政]:有人讲,如果我生活在唐代,我会和李白是好朋友,生活在宋代和苏东坡成为好朋友,哪怕生活在清代也好,到西山和曹雪芹吃粥,我说不可能。不要做历史的猜想和假设,你要把这样一种很艺术的处理,你今天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件作品,政治家把整个国家作为一个作品不停的修改,一代一代政治家把中国改来改去,汉代的中国版本我们称之为大汉雄风,民清的版本,一直到今天中国的版本,你说哪一个版本是我们中国最好的版本呢?我们可以回头看过去,但是说我们想仿效哪一个版本作出我们的选择,那是今天政治家责任。作家的责任,作家的责任就是把不同的版本生动展示。政治家责任就是从不同的版本找到治国精神的资源,这个过程是艺术的过程,是筛选的过程。 [11:39]
[熊召政]:因此楚国历史文化曾经发挥出灿烂的光芒,但是我刚才说过,当战争定义我们生活的时候,这个文化立刻像完美的鸡蛋在石头上碎了一样,我有的时候也奇怪,为什么我们的人这么强悍?而我们战争定义的时候,艺术的一部分又那么不堪一击,我看这就是文化的两端,那么在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再不是遍地英雄下夕烟了,我们的社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变成了遍地老板下夕烟。 [11:40]
[熊召政]:去年有一个领导问我,中部崛起,你认为我们的楚国文化在新的这种时代之下,对中部崛起有帮助还是有制约呢?我当时笑了一笑我回答他,我说摇钱树,从来不可能长在疾风冒雨的环境中。也不可能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如果我们要想极力发展经济,那么我们要增强更多的包容性,稍稍减一点我们的刚毅。我说这一片地方,感人至深的一个口号是陈胜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为一种团队建设精神就有所欠缺,这样就生出湖北的怪鸟,九头鸟,不能说一个身子九个头,最终要把头剪掉,剩下一个头。 [11:41]
[熊召政]:第一个问题多一点包容,第二减少个人主义色彩,那么就是说,把天才心态减一点,而积极的增加这一片土地上的和谐、包容,这样当这片土风调雨顺,国家大成气象慢慢从西部到中原来,这个摇钱树经过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将会长成参天大树,十步之内有芳草,摇钱树长了之后,我们的土地上也会产生屈原、产生老子,继续产生这样一些文化的巨匠和伟大的诗人,是因为雄厚的经济和艺术,虽然不是正品,但是提供的整个的社会的空间将会比任何一个时代,在财富激烈的时代和群雄竞起的时代,我们的眼光将会变成非常的阔大、辽远,这个时候让一流的政治家出现,让一流的企业家诞生。 [11:41]
[熊召政]:领导同志听了以后说你的观点很好,楚文化能改造吗?我说这个改造不是像动手术说这个人脾脏坏了,把脾脏划掉,没这么简单文化改造,无疑是基因的改造不是一代人可以实现的,但是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当我们大家变成谦谦君子,春秋时代的贵族气氛就会回来。我们在这个土壤上将会产生很多奇花异草,楚文化再一个兴盛,将指日可待。我们的兴盛不是全盘从历史的文化进行一种毫无选择的,我说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组成的中华文化一定会在今天世界上重新振兴。我们这一代人,开始进行一项伟大的过程,就是重建我们文化的长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如果不知道这些,就不知道我们这一文化有多么宽阔,今天耽误大家的时间,我这个汇报就到此结束。 [11:43]
[主持人]:感谢熊老师的演讲,接下来时间有没有一些同学有意见和熊老师交换一下。 [11:44]
[学生]:熊老师您好,我正看你写的小说要是我没有记错,您讲话的燕王朱棣的故事就有,刚才您说您自己以为可以把长江文化分为巴蜀文化、荆山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出人才,荆楚文化出鬼才,屈原可以说是荆楚文化的奠基人,像屈原的《九歌》里边感觉特别的缥缈。现在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找到。荆楚应该包括湖北和湖南,而且沈从文把民间当做救国的理想,可能算作救助中国,他的一种想法。李白、苏轼,李白是天才不可否认,王安石曾经说他当着苏轼面说如此人不知多少年出一个,我觉得文化之分是不是可以调换一下? [11:45]
[熊召政]:巴国和蜀国他们两个也是战争之后得融合,但是楚国、巴国的日子很难,但是楚国最终攻占了巴国,吸收了很多的巫文化,巴文化巫文化发展起来的里面充满了鬼气,进入唐代之后,整个巴国退缩三峡以上,跟四川联成了巴蜀之后,离开了最早的文化形态,湖北这一块有关中原的强悍这一块慢慢越来越突出,你的观点非常好,在春秋时候的表现和最后整个诸侯国变成大一统中国的表现,慢慢慢慢这么流变就开始了。 [11:46]
[学生]:熊老师你好,我自己是湖南人,从荆楚文化角度我一直想比较多是从湖南角度讲,我觉得向岳麓书院就是五次获得御赐箴文,我想您有没有楚文化一个大文化范围内,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部分地区整个楚文化圈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些小文化圈因素,比如湖南、湖北两个对照,我自己认为湖南更南方的地区,陕西从北向南转化的地方,湖北先与湖南有这样的发展,屈原是湖北人,被楚王流放湖南,屈原把这个湖北的文化传播一片到湖南,然后生根发芽,还有您也谈到湖北出将军,同样在新中国缔造阶段,湖北更多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军多,湖南文化政治多,这是不是反映了小文化圈不同? [11:48]
[熊召政]:你提的很有意思,我前年到驿路书院,他说湖南人不谦虚,我说没说错,掉了下半截,他说楚有才,才满江汉天,甚至明清后。你刚才说为什么湖南出政治家,湖北出将军,古人也讲过叫湖北尚武,湖南好文化,他是一个简单的分别,而且明代的时候没有湖南和湖北之分,清代才有,那个时候叫湖广省,湖南和湖北是一个省,湖南潭州,今天的长沙,有一个官员反张居正,张居正和他通信,天底下没有老乡反老乡的,在我身上出现了。湖南和湖北那个时候一直是一家,这个文化也不是屈原把文化带到湖南去的,他一个人没有这么大力量,湖南也是整个楚国一个很重要的地区。 [11:50]
[熊召政]:文化是一个流向,不是一个人能够左右的,但是湖南我刚才说地域文化江西在宋代、湖北湖南都不如江西,吉安一个地区,后来说井冈山,将军、国务院副总理吉安出了26个,远远超过今天,所以那个时候整个宋代的文脉就发在江西,唐代在湖广,从楚国荆州这个小城里面走出三个中国一流的政治家,第一个是伍子胥,向南走而建立了强大吴国,这是第一个宰相之才。往南走,第二个楚国之才是诸葛亮,三国有名的大政治家。第三个向北走张居正,整个人物的走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里面有历史的匀称在起作用,谢谢你。 [11:54]
[学生]:熊老师您好,我没有问题,我只想谈感想。我感觉到非常有一种归属感,因为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说我们在清华,去年有李清照家乡山东过来的,市委市政府到北大宣传,我觉得我们湖北这方面至少我自己感觉看得很少,所以一看到荆楚讲堂,马上就过来了,您讲的非常大气,内容深刻,我自己感想,相对于湖南缺乏一种领袖气质,性格过分的张扬,我说这方面你讲对自己楚文化就比较深刻的了解,张居正我对这个人了解不太多,我觉得张居正是湖北老乡,非常的不简单,从文化角度谱写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宣传我们的楚文化,宣传湖北,我觉得把文化学习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以个人的名义表示感谢。 [11:55]
[学生]:我也是湖北人,我现在是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刚才听您讲座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我不太确定,刚才您提到春秋时候提到屈原、老子、庄子,我印象中庄子更多是战国时代人? [11:55]
[熊召政]:我说春秋战国,春秋是伍子胥,战国提到了屈原。 [11:56]
[学生]:然后提到李白的时候,我不太确定是李清照还是李商隐,我记得更多是李清照。您刚才有一点口误吧,我追求是一种严谨,对于伍子胥,我个人对伍子胥我看到他有一种反感,作为一个人把复仇放在王国之上,这是中国人现代的眼光看这个,作为古代也是,我不太愿意听到他这种以私仇的感觉。吴越也出现英雄人物,陆游,他曾经参加过战争,近代跟屈原相关的人,也是为了文化、为了理想最后也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文化中间的话,我觉得如果做太过于明确的区分,我个人有一定保留意见,这是我的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想跟你商量一下。我自己的问题就是前一段时间,就是在某些地方出现过一些排外的现象,有一些公司打出直接表示不招收湖北人,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所谓楚文化,湖北地区代表一部分楚文化,我们当地文化和古代楚文化之间有完全的延续过程,有没有一个断裂或者转折,如果有您认为在什么地方?我们湖北的文化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间,全国一个大文化总体情况下,我们所能作出的贡献,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或者我们最大不足是什么?就是这个事想向您请教? [11:57]
[熊召政]:说不上请教,你说是另外一篇演讲的题目,刚才你说伍子胥,我当时跟人家探讨过。上次我在荆州,荆州市委说不要伍子胥,我们不喜欢,但是历史上司马迁、屈原都给他很高评价,主要的原因是楚王把自己的儿媳妇作为自己的皇后,杀自己的儿子,昏庸到极点,伍子胥一家在阻止这件事情,他和灭国,灭掉楚平王,他之所以这么艰难就是带着本来的继承王位的王子杀了以后,他带着自己的儿子逃跑,楚国的恩怨事非常的有意思,今天没有时间跟大家细谈这个历史,因此大家对伍子胥的误解,就是今天中国人怨恨自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1:59]
[熊召政]:第二,楚文化今天的作用。楚文化有没有断裂,这个问法你提的非常专业,也非常的难以回答,中间的非议太多了,今天湖北人很多表现,湖南人楚文化对远古的楚文化继承多一些,湖南比湖北好一些,安徽也好一些,湖北的的确确常年的战争,湖北的战争比任何一个省多,这样养成了强悍。我们说非常好听就刚健,如果我们少一点个人色彩,多一点融合更深,那么很多的公司就不会打着不接受湖北人了。 [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