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文化漫谈
文章标题: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阅读次数:178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2011-07-01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在: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故此也就造就成了湖湘文化中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继为贾谊。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论湖湘文化精神

来源: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604156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富。从广义来看,湖湘文化是指自古以来陆续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之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是指自古以来湖南的原住民、各个时代的移民及流寓者所共同创造、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应该是一个丰富的、多层面的复合体,既包含了意识形态层面的观念文化、精神文化,也包含了物化形态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既包含了上层社会的主流文化、庙堂文化和精英文化,也包含了世俗的大众文化、草根文化和江湖文化;既包含了最早生息于湖湘大地的原住民及后来陆续迁徙进来的“三苗”、“荆楚”等多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也包含了秦汉以降,作为主流文化传入的汉民族文化及中原文化。其中,既具有强烈稳固的原生态文化特质,又有着因应社会时代变迁之流动性、发展性、变异性等衍生态文化特质。正是在这些多元文化因子的持续互动与合力作用下,这一地域文化才日益丰富并逐渐定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
 
先说湖湘精神吧。湖南有三气 :灵气;匪气;霸气。 刚是内核,毅是灵魂,灵是气质。霸蛮与灵泛,能辩证统一。虎气与猴气,能集于一身。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忍之志,又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迈之气。湖南人倔强,按湖南话说是“犟”,人们常常以“石头”、“骡子”、“辣椒”的习性来比喻湖南人的性格。大凡湖南人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有了一种思想主张,就不会轻易改变;认死理,一条路走到底,遇到困难勇往直前,“虽九死其犹未悔”;势之顺逆,人之毁誉,全不顾及;断头流血,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湖湘精神与地理环境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并培育造就了独特的湖南人精神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的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带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到水文、植被和人民生产生活,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文环境,又影响人们习俗风情、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形成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南北阻大湖,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口呈马蹄形盆地,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我国地势的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入海,而湖南省南高北低的地势,却使“湘江北去”。这种地形地势,冬春寒潮由北到南,长驱直入影响全省;而南面的暖湿气流,因五岭阻挡使湖南难以更多地受益;还造成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遂使早期湖南士人思想保守,很不容易接受外界思想的影响。 
早期的湖南从远古起即为多民族交错聚居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属于楚文化的范畴,后虽变异,相同之处尚多。由于远离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视为南蛮之地。湖南古称“四塞之国”和“蛮荒之地”,历史上有不少著名人物被贬谪流放到湖南,被视为屈贾伤心之地和柳刘流之地。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可以作证。考古发现表明,湖南是世界稻作文化最早的发源地。迄今为止最早的即125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是在永州道县玉蟾岩发现的,8500年前在洞庭湖澧县一带已有大规模的水稻栽种,改写了“中国稻作是7000年前从印度传进的”定论。 
  地理文化学认为:地表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对气候、交通等因素产生影响,综合形成区域的文化差异。比如:西北戈壁草原的人多数粗犷豪迈,东南水乡的人则较柔弱文静;恶劣的环境条件使人坚强奋进,优裕的环境条件易使人佚乐放浪。俄罗斯一位哲学家说过:“水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活动因素,而且是历史的真正动力。是刺激文化的发展,刺激文化从江河系统地区向内海沿岸并从内海到大洋过渡的力量。” 独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群体个性,崇山峻岭之侧往往多慷慨悲歌之士,绿水粼粼之滨每每集文人骚客为群,自然环境对人才的成长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类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所创造的文化或者文明,都与地理环境有密切联系。


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是重实践的经世致用务实学风,主张通今学古,顺时而动,以天下为已任。它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格物究理 不囿成说 湖湘文化是以人性为本体的哲学思想,主张格物究理,从人性、物性中寻求万物所共同的本质,亦即统一万物的本原之性。以人性为本体的哲学思想,对湖湘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是王夫之的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曾国藩的理学,谭嗣同的仁学,还是杨昌济康德式哲学,无一不是具有重视格物究理的哲学特点,都主张把握事物大体大势,深入堂奥,直取根本。 


2、经世致用 不喜空谈  湖湘文化第二个特点是重实践的经世致用务实之风。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学风,十分注重引导人们走向实政、实用、实行的经邦济世之路,贵实践而耻空谈,主张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以寻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通治之计,通今学古而致诸用,以天下为己任,研究有用之学和社会实际问题,而不是只寄情于山水、埋头于经史、着笔于风花雪月。


3、博采众长不偏一说  湖湘文化第三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存门户之见,又自成一体。南宋时,理学派别很多,湖湘学派对这些学派,采取兼容并包,融合众家之长的态度,即不盲从,也不自傲,而是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均受到欢迎,可以到湖湘学派的中心基地——岳麓书院传授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交流切磋。 


4、重视教育不偏一方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及理学家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是思想家,又是教育家。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教育方法上不偏一方,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不拘一格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英才。湖南人喜好读书,视读书为至上。再加上本来的传统思考和现实困惑交相纠结,使他们颇有些愤青游侠气质,历代湖湘学派的鸿学大儒都在皓首穷经的背后隐藏着驰骋疆场的壮志雄心。


5、自强不息不畏强暴 湖南素有民风强悍,朴实耐苦之誉,人们常把“石头”、“骡子”、“辣椒”的习性比喻湖南人的性格。湖南英烈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精神,尤为世人称颂。他们居险阻而不颠,遭危困而不辱,厄其身而不屈,困其志而不降;在大是大非面前,无私无畏,大公至正,不随波逐流,不媚世苟安;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强悍刚烈,杀身成仁,卓厉敢死。履凶游浊、守贞笃志的王夫之,维新运动中英勇就义的谭嗣同,庚子之役英勇献身的唐才常,为抗议日本政府投海自杀的陈天华,舍生取义的夏明翰,宁死不屈的蔡和森,无不显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些人的悲壮情怀,是湖南民风和社会心理的反映和升华。


6、主新反旧不泥于古 湖湘文化的第六个特点是主新反旧、不泥于古、切于时务,为社会变革服务。湖湘文化的创始人胡安国、胡宏都主张,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弊端,必须变法改革。胡宏认为:“国家之政,必有坏乱不起之处,深知其处大变革之者其功大,小变革之者其功小,不变革者必沦胥以亡。”,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主张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顺应和驾驭时代的潮流,顺时而动,遇机而发,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最后,湖湘精神可用四首名篇淋漓尽致的概括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汨罗江畔的老翁,那纵身一跃,留下的是一代爱国志士的不屈灵魂。“路漫漫其修远兮”,鼓励着无数湖湘儿女,奋勇向前!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上,俯瞰八百里洞庭,何等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彰显的是湖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博大胸怀 
  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橘子洲畔,谁人指点江山?看这苍茫大地,是谁人主宰!淋漓尽致的彰显出湖湘人的英武豪迈的霸气 
  四.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天下之才何等多,偏偏我楚地湖南于斯为甚。谁道湖南人一介莽夫。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左宗棠,毛泽东,无不带有一丝儒雅之气。这便是湖湘儿女,能文能武。文人挥笔豪杰气,武将弄枪儒雅风.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世界大学城


最后更新[2013-5-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