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君主为什么要“火箭式”提拔人?》
     阅读次数:103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君主为什么要“火箭式”提拔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8d6470100fwox.html

 

毛有一个很突出的用人特色,即看中一个基层的人选,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帮助他一步登天,“火箭式”地窜跃到高层。这样的例子,政治上有陈永贵、华国锋,军事上有林彪,等等。

韩非说:“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韩非子·显学》)明确主张用人要起于基层,从基层培养,但他没有说升迁的方式。升迁有渐进式的,也有连升n级一步到位的,宰相和猛将用哪种方式从基层、行伍中升迁上来,他没有说。总体来说,毛是循惯例,让人通过事功表现逐步升迁的,但特殊情况下他就大胆提拔,放手使用。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原因,公开的明面儿上的大家都知道,即领袖慧眼识珠,给人才以优越的成长土壤和建大功业的条件,但是,也有一些心腹之言,怕是未必方便公开地讲。

我大胆地猜测,“宁用庸人,不用才士/小人”可能是毛的一种考虑。按照司马光在《通鉴》里对四类人的划分,道德及才干皆平平的人为庸人,才士虽有才干,但道德上说不过去,这样的人就是小人。注意,这里的“道德”二字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一国之广大民众来说有道德的人,在专制君主眼里则未必有道德,只要这人威胁到君主的利益,那在君主眼里就是没道德的,是小人。也就是说,“道德”与否要看评价的话语权在谁手里,在不同人眼中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誉,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韩非子·八说》)

臣主异利,那些得民之心的大臣,在专制君主眼里多半是容不得的,对自己的权威是种威胁。深喑法家统治权术的毛,应该很懂这一点。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缺少监督和民意选举的制度下,一个人升了官,他首先要提拔的必然是自己的一帮老部下。其动机,好的时候是出于熟悉人才,坏的时候其实是在结党营私。这种现象,在官场和部队上都存在。

这样的话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即每个权力等级中的人,都层层对直接的上司或较为直接的上司尽忠——因为是后者提拔的他,而不对最高层的领袖尽忠。这样最高领袖的权力势必无形中被弱化,造成“只指挥得动身边那几个人”的现象。

出于削弱大臣党羽,巩固自己权势的考虑,最高领袖需要自己从基层亲自提拔人到高层,做自己的亲信,这样身边便可拥有一批直接效忠于自己的人。所以深喑政治权术的专制君主,都懂得与群众接近,因为群众是他用来牵制大臣的一股重要依靠力量。相比于民主制度而言,专制政治制度依赖专制君主的人治,君主舍群众无以制大臣。这就是领袖与人民亲的原因。

 

 


最后更新[2013-5-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