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雷克昌:勿忘“半字师”》
     阅读次数:109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雷克昌:勿忘“半字师”

 

2013-05-2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月8日,本版刊发文章《古今“一字师”》,有读者来函回应——

  有“一字师”,也有“半字师”。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两浙观察使任上,一次于视察中路过杭州清风岭时,在僧房墙上题诗云:

  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

  后来,僧房诗中的“一”字,被添了笔画,赫然一个“半”字在墙。原来,钱塘江水是随着潮汐涨落的。月上中天时,江水盈涨,这时说“一江水”才确切。月落时分,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了。从岸边的水痕看,江面也只有原先的一半宽了。这时题“月落一江水”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据传,改诗者是“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后人也就戏称他是高适的“半字师”了。

  清代东海地方有位会作诗的闺秀,作《咏兰菊》诗,有句云:“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意思是说,因为喜爱南山的青翠颜色,故而把东边竹篱旁的菊花也特意染成蓝色了。有个叫龚炜的文人见了,嫌“别”字用得太硬,便举笔抹去偏旁的一“刀”,改为“另”字,诗句也就变成“东篱另染一枝花”了。仅舍半边字,却尽得风流。细细品味,既不落俗套,又平添其韵味,使佳句更为增色。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离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联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后,建议主席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两字看来只变动了下半部分,可整篇诗意却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亦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定稿时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遂称梅白为“半字师”。

[责任编辑:赵进]

最后更新[2013-5-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