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文化天地
文章标题: 《“君子可欺以其方”析》
     阅读次数:251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君子可欺以其方”析


作者:凡昕 

来源: 许昌学院校报电子版 - 第325期(2011年11月15日) - 第04版  
许昌学院校报电子版 - 第325期(2011年11月15日) - 第04版

-
    闲来无事,偶翻古籍,看到古代圣贤在论及君子时有被人所骗这一问题时,有一观点颇值得思考与玩味。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这几个字的意思大致是说:君子是可以被欺骗的;但君子是不可以被愚弄的。
    无独有偶,与孔子齐名的另一位先贤孟子也持同样观点。《孟子·万章》曰:“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意思是说:君子是可以被合乎情理的谎言欺骗的;但绝不可能被不符合情理的谎言所蒙骗和愚弄。
    《孟子·万章上》中还讲述了一个君子被“欺以方”的具体事例:郑国国相子产是一位有名的仁德之人和智慧之人,是一位曾被孔子誉为“古之遗爱”的典型的君子。史称:有人曾给子产送来一条活鱼,仁慈的子产让手下的小吏拿去放生。那个嘴馋的小吏却把鱼儿拿回家中烹而食之。后来,当子产问其鱼儿是否被放生之时,那小吏骗子产说:已经放生到院子里的池塘里了。为了增加这个谎言的可信程度,他还绘声绘色地编造说:那鱼啊,挺逗!一开始被放进水里时,半死不活的,但很快就恢复过来了,不一会儿就摇头摆尾地游走了,不见了。子产听了之后连声答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他由衷地为鱼儿回到了它生存的环境里而高兴!①
    我们暂且不论子产先生之被骗,是否是其受智力所限。可恶的是那个把鱼儿吃掉还骗人的小吏,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他在欺骗了忠厚仁慈的主人之后,不仅毫无愧色,反而洋洋自得地走了出来,并告诉外人:谁说子产聪明和智慧啊?我明明是把鱼儿吃到肚子里了,他还连声地称赞:“鱼儿回到了它应当去的地方了!鱼儿回到了它应当去的地方了!这真是太可笑了!”
    被骗的子产先生,其智商果真是不及那骗人的“精明”小吏吗?究竟是子产被骗可笑?还是小吏的欺骗行径可恶?答案应当是很明确的。
    子产年少之时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政治才华,受到国人的钦佩与爱戴。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王权衰落、诸侯征伐的春秋时期。他所在的郑国,又地处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处境尴尬且国力微弱。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子产为卿,二十三年(前543)拜相,在其主政期间,他改田制,作丘赋,铸刑鼎,扶助乡学,国势逐渐由弱转强,诸侯宾服,国人称颂。在他身边,聚集了许多拥有各种才华的人,如决断果敢的冯简子,儒雅翩翩的子大叔,熟知各国情事的公孙挥(字子羽),足智多谋的裨谌,他们都是被子产的才华与人格魅力所折服而聚集在一起的。在这样一个执政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子产执政的二十几年里,其国家人事蒸蒸日上,很少失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②如果说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政治家的智商不如常人,有人信吗?
    圣人所说的“欺以其方”之方者,乃道也,法也,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常理的事物。圣人认为:君子是可以被符合常理或情理的谎言欺骗的。
    君子们的聪明和智慧是不应当受到怀疑的。那他为什么又是可以被“欺”之“以方”呢?正是因为君子的聪明和智慧,他不会怀疑正当的和符合逻辑关系的事物存在,不质疑合情合理的东西的存在基础;同样,君子还是善良和坦荡的,是不党和不争的,正是由于君子同时具有如此之多的品格特征,他才特别容易地被那些看似善良和合乎情理的谎言所骗。君子认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比防范受骗上当更为重要,所以古人有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也——一个处处、时时、事事都充满着质疑和猜忌的社会绝对不是君子们所理想的社会状态!君子憧憬的社会境界,必定是民心纯粹向善并有所皈依的。
    子产要小吏把鱼儿放生,完全是出于他仁慈之心的善良愿望,若是他把此事交给一个与他同样具有善良之心的下人去办,是完全可以放心办妥,并实现其让鱼儿获生于池塘之中这一初衷的。但不幸的是子产的这位属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猥琐小人——他不仅把那可怜的鱼儿吃掉了,同时还编造了一个放生鱼儿的故事,并且把这个故事说得活灵活现,合情合理,没有丝毫的夸张或演绎、戏说的情节,忠厚善良而又对此“结果”充满期待的子产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而且也是智者。他在对猥琐小人欺骗之前,已经站在了那些猥琐小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思想和品德高度!他期望着并且身体力行着,他所处于的社会里应该充满爱心、充满同情、更充满信任。
    再来说说那位“聪明的”小吏。他把别人对他的信任看成是愚蠢,他把别人的善良言行看成是可欺,那么,他又期望着别人如何来看待他呢?
    把谎言编织的合情合理、进而欺骗别人的人,不仅仅是一个言行猥琐的小人,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愚徒:他在编织谎言之前,自己已经首先地堕落了;他在欺骗别人的同时,他又已抛却了他在这个社会中本应属于他的那一席地位;他可以洋洋得意地得逞于一时、一事,他能顺水顺风地得逞于一生、一世吗?                
    注释:①《孟子·万章上》曰:“昔者不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最后更新[2013-5-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