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先锋人物
文章标题: 《参观程老师“北书房”小记(图)》
     阅读次数:536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观程老师“北书房”小记(图)

 

另类解读,别样教研

——程少堂工作室5.15活动报道

 

(作者为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员)

515下午,借福田外语高级中学举行开放日之机,程少堂工作室在福田外语高级中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福田外语高级中学童宝玉老师以程少堂老师的诗歌《荒原中的舞蹈》为教材,授研讨课一节。

《荒原中的舞蹈》是程少堂老师在东北师大张岩答辩获全优的硕士学位论文《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增补稿22万字,即将以《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书名正式出版,见此书名之际,夜不能寐所写的诗,是为张岩书名的一种另类解读。这是一种抒情式的语文味研究,是基于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解读。

这首诗是对诗人在语文教育事业追求过程中的心境的描述。诗篇恢宏,于悲壮的基调中承袭了深远历史与广袤时空的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悲凉苍茫的色调中,让独舞者成为广漠背景中的一抹亮色。诗中既有慷慨淋漓的胸臆直抒,又有委婉含蓄的内心叩问。诗人一直在以一种呼唤的姿态出现,无论是喃喃自语,还是拳拳呐喊,抑或是默默无言,都表达了一个教育者在孤独冷漠乃至苍凉的世道中的坚贞执着且不悔的信念。诗人不甘于寂寞的生,不甘于在时间的长河中做一颗随时沉在淤泥中的沙子,不甘于表现昙花一现的短暂华丽。花开虽然绚烂,但镌刻在石碑上深刻,是诗人心志的追求。我们能看到诗人对理想的狂热追求,更能看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冷静理智。世道的冷漠与苍凉无法熄灭诗人内心的火种。但凡有所追求者,都会与孤独冷漠打交道,也唯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还主体一颗清凉的内心。诗人跳出了自我,又表现了自我,抒发了自我,又审视了自我,有文学的感性,更有哲学的冷静。

如果这首诗是一条隐含着苍凉的深沉的河,诗人的狂舞是河面热情的浪花,愚以为,这条河会坦荡而执着地流淌,并最终归于平静!

这首诗歌给了执教者一个很好的教授范本。无论是“我”版的直击诗人内心深处,深入诗人灵魂的直白,还是“他”版的远远关照,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严肃冷静的审视抒情主体的行为,都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审美体验。超越徘徊于诗歌之外的解读,向青草的更青处满速,深入抒情主体的内心,并达到从个性到广泛的人性解读,才是语文味课堂诗歌教学所要追求的文化层次。

语文味的课堂,注重文化的碰撞,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为“荒原”的特殊背景,才有了这节课上学生的绚烂舞姿。

将创作上的精细严格追求,甚至吹毛求疵,作为一种创作态度,是一种境界;而将创作上的困惑以课堂的形式去探究,获取各个不同层次群体的意见,更是独辟蹊径。我们的教研在以百花齐放的姿态出现。

课后,工作室成员就童宝玉老师的课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之后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参观程少堂老师的书房。一走进程老师家的客厅,但见沙发后靠墙矗立着一大排书架,书架是整整一面墙那么长,高度是从地板直抵天花板,可谓名副其实的“书墙”,书架厚度为45厘米,每层都挤挤地里外放着三排书,很是壮观浩瀚,引来一片唏嘘惊叹。可这还不是书房。程老师的书房和他女儿的房间相邻,十多年前,住进新房前装修时,为节省空间,程老师将书房和女儿房之间的间隔墙壁打掉,以一排从地板到天花板、深度45厘米的“书墙”代替墙壁,这样,朝南向阳的一间自然成了她女儿的“闺房”,朝北面向马路的一间则是程老师的书房。走进书房,发现书房为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长约四米左右,两米多一点宽度;北面朝着马路的一方开着窗户;朝东的一面,刚好能靠墙放下一方写字台;写字台正面的墙上方,挂有书法家撰写的“语文滋味长”的匾额。书房其他三面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其中,西面、南面两排书架,也是45厘米深度,每层里外均放三排书。由于房间宽度有限,朝北的一排书架深度只有30厘米,每层里外均放两排书。就是这样多的书架,还放不下程老师的书,客厅、书房地板上都堆满书籍。见到这样的书房和这样多的书,大家自然又是一篇唏嘘惊叹。这一片唏嘘惊叹声应该带给工作室成员更大的影响与激烈。

程老师私底下颇有深意地把这间书房命名为“北书房”。是的,那是一个知识分子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后花园。一个学者浩瀚的学术气象和学术自信,必然来自于这样浩瀚的精神后花园。

图一:工作室童宝玉老师在讲研讨课。

 

图二:工作室成员在听课。

 

图三:程老师书房。

 

图四:程老师书房。

 

图五:程老师书房。

 

图六:(从左至右)工作室成员向晓璐、胡蓉、何泗忠特级、程老师、陈嫣芹在书房合影。

 

 图七:右一是工作室成员向浩。

 

图八:何泗忠特级和程老师合影。

 

图九:工作室最小的成员戴月和程老师在书房合影。

 

图十:工作室成员陈嫣芹在书房和程老师合影。程老师说在电脑上单独打“嫣”老找不到这个字,必须打“嫣然”才能找到“嫣”字,所以建议她改名“陈嫣然”。就是陈嫣然把手机拍的程老师书房照片发在工作室群里并像李白一样“噫吁嚱”:“程老师的家,学者的家,请大家一起欣赏,叹!!!”程老师认为陈嫣芹惊叹的原因有二,一是程老师家里书多得不得了,二是正在写作重要著作的程老师家里凌乱得不得了,沙发上、地板上,到处是书、卡片、笔记本,还不让人动,所以大家只能坐地板。

 

图十一 :工作室成员童宝玉(左)、王雪娟和程老师合影。

 

图十二:书房之外,程老师客厅的书架,45厘米深,里外放三排书,一个顶仨。

 

图十三:工作室来听课的全体成员在程老师家客厅的书架前合影。前排:(从左至右)王雪娟、童宝玉、向晓璐、胡蓉;后排:(从左至右)钱冰山、戴月、向浩、何泗忠、程老师,陈嫣然。

 

图十四  :这一张由钱冰山拍照。今天的主要摄影者邹先平(后排左一)换下了钱冰山。


图十五:陈嫣芹手机偷拍的程老师客厅照片。

 

图十六:陈嫣芹手机拍的程老师书房照片。书房中的书柜,有两排是里外放三排书。

 

图十七:陈嫣芹手机拍的程老师书房照片。


最后更新[2013-8-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