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下水作文
文章标题: 《深外葛福安高考下水作文:“接受”而不“享受”》
     阅读次数:161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深外葛福安高考下水作文:“接受”而不“享受”

(国家级骨干教师

深圳市高中教学比赛第一名获得者

程少堂工作室成员

深圳外国语学校语文科组长)


  
 
如果我的“生活难以为继”,如果恰巧有“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向我提供捐助,如果这份捐助并不会被用来如“光标哥”那般捐助后而炫示,那么,我会选择接受这份捐助,只是,我从心里会对自己说:接受,但不要“享受”。
  诚然,接受捐助,从心底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滋味,毕竟,“不食嗟来之食”乃古之良训,但是,当一个人的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有人施以援手,如拯之于泥淖,拯之于洪水。这双温暖、善意的手,对于受助者而言,自然是恩大于天,高兴感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再扩而大之,一个社会,在无法达到“均贫富”的时候,自然会贫富不均,自然应该有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存在,自然应该能让“慈善”而成为一种事业。这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之必需。而让“慈善”能成为一种“事业”,就应该让慈善者的“同情”而被“认同”,让他们的捐助活动成为一个社会中被寻常看待的事。如果这样,“慈善”才赋予它真正的含义,“慈善”之举才不会让“受助者”与“慈善者”都受伤。
  “接受”,让捐助者的善举有了落实,这是慈善的意义;接受而“不享受”却应该是受助者秉持的准则。
  中国自古有“救急不救穷”的古训。如果“穷”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懒惰与不为,那么,慈善之血是无法让他永远获得健康的肤色、进取的精神的。虽有慈善在,捐助之举无益于他的生活,解决了这一段的“难以为继”的生活之后,之后的生活更加“无法为继”。我们常听到有公益组织把良鸡品种引进某贫困山区,这本是弃“输血”而成“造血”的用意,但是,结果却是村民把口吃鸡杀掉吃掉了。我们也常听到某些职业“乞者”,利用他人的捐助与“施舍”,人前“楚楚可怜”,人后却“纸醉金迷”。接受了捐助,如果毫无自尊、寡廉鲜耻地“享受”这份善意,再多的善意和善举,到最后,只能徒增这类人的软骨,却无益于他的精神,更伤害了这样一份原本崇高的“事业”。
  从精神上讲,“苟非己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确是令人神往的境界,但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连秦叔宝也能遇到的,我们平常人,难保没有“难以为继”的坎,如果不幸而遇上,而且无马可卖,无锏可当,如果有幸遇到慈善者的捐助,接受它,记住,“接受”而“不享受”,这也不失英雄本色。
  

最后更新[2013-6-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