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谈天说地
文章标题: 《官升辈分长:袁世凯对张謇称谓的改变》
     阅读次数:239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官升辈分长:袁世凯对张謇称谓的改变

称谓的改变

2013年6月7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郭庆晨

  郭庆晨

    有些人,在尚不得志时,眼睛总是朝上看,见人都要矮一辈。可一旦位高了、权重了,眼睛就开始往下看,辈分也跟着长起来。在这方面,曾经当过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就是较为典型的代表。

    袁世凯年轻时,曾与张謇同在吴长庆幕下为官。张謇是清末的状元,很有些名气。袁世凯初见张謇时,曾以弟子礼相谒,来往通信皆以“夫子大人”相称;自从担任山东巡抚后,再写信,称呼就改了,不再是“夫子大人”之类,而是“季直先生阁下”;待到升任直隶总督,又由“季直先生阁下”改称为“季直我兄”。从“大人”到“先生”再到“我兄”,尽管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但还是把辈分长了上去。按说,辈分是固定不变的,孙辈就是孙辈,爷辈就是爷辈,既不会长也不会矬。可袁世凯为什么会长了辈分呢?无他,只是因为升官了。张謇是个有学问又有几分诙谐的学者,他在给袁世凯的信中不无讽刺地写道:“夫子尊称不敢,先生之谓不必,我兄之称不像。 ”揭穿了袁世凯早先对自己在称呼上的虚伪。

    那个曾经写过《悯农》诗的唐代李绅,官运不济时,曾在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里寄居,并称其为叔。后来,李绅当了大官,不满意李元将仍管他叫侄儿,李元将知趣,便以兄相称,李绅仍不高兴,李元将再改为以侄自称,反过来管李绅叫起叔叔来,可李绅还是不悦。无奈之下,李元将不得不以孙辈自称,管李绅叫爷爷,李绅方才勉强相容。寄人篱下时是侄子,一步升天后就变成了爷爷。辈儿长得够快的了。

    在改变称谓上,还有一个情节让我难忘,那就是《红楼梦》里元妃省亲中元妃与父母相见那一段。元妃省亲的礼仪结束后进入内宅与父母相见。贾政和王夫人两人要先给元妃行礼,要直挺挺地跪下,然后一口一个“贵妃”地叫着,说贵妃怎么好,怎么洪福齐天,不要以我们的身体为念,要专心伺候好皇帝。本来是该叫女儿元春的,如今却要叫 “元妃娘娘”;本来是女儿应该跪父母的,如今却要父母跪女儿。这种变化,虽然不是个人的初衷,但却体现了皇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威严。父母见了女儿要下跪,要称“贵妃娘娘”,还不是因为女儿嫁给了皇上!成了贵妃,也就不再是女儿——沾了皇上的光,长辈份了。这,也算是官升辈分长的延伸吧。

    称谓的改变,源于地位的改变,而地位的变化皆由官位来决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官本位”的厉害。鲁迅先生的“人一阔,脸就变”,说的就是官本位给人带来的这种变化——当官了,升官了,贵显了,人的脸色立马就变了。当然了,脸色的变化只是心态变化的反映。他心里在想:我当官了、升官了,终于可以高高在上,做人上之人了。如此一来,如何不给自己长辈分,让别人降辈分!

    细细想来,官升辈分长,实在是一种悲哀,人格的悲哀!

最后更新[2013-6-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