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学术大师 需要时代的尊崇》
     阅读次数:143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术大师 需要时代的尊崇


2013年06月21日 深圳特区报
学术大师 需要时代的尊崇
徐 锐
书名:人文大师:奠基性研究与创新方法 作者:林坚 出版者: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3月

大师们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人文领域与科学方法密切相连,最高的境界往往是相通的。二者从山麓分手,在山麓会合。

􀳀 徐 锐

学术大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大气象,《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师”一词的解释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单有高深的学问而无众人的尊崇,难以称得上大师。大师的学术高度是自己创造的,他们既是深厚传统的集大成者,又是开一代风气的先行者。我们尊崇大师,不是因为他终结了真理,而是他开启了通往真理之门。

林坚所著的《人文大师:奠基性研究与创新方法》特别属意于梁启超、王国维、胡适、傅斯年、陈寅恪、李济、赵元任、金岳霖、冯友兰九位人文学者。从了解他们的人格成长和治学成就出发,《人文大师》突出一代大师们的奠基性研究和开创性成果,阐述他们的创新思想和理念,力求对今天的研究与创新有所启迪。

学术文化真正的全面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专门技术的专家,更需要继往开来的大家。大师们在自己的学科中大多扮演着奠基人的角色,或博古通今或建树专攻,为一时代的楷模,令人敬仰。被誉为“启蒙大师”的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推崇自由、鼓励创造,以科学和人文的精神构造新哲学与新文学;他治史以求新为本,除旧布新,构筑新史学及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王国维创建了一个时期的关于“独学”与“绝学”的光辉历史。他的“三目”研究方法、通方知类和治学三境界不仅影响了诗词文学与戏曲史研究、古史新证和甲骨文研究,更是以一股独立与自由的新风结束旧学,开创新学。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变迁,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进步,科学本身只是一个态度,一种精神,“故而各种学说之目的,不在于叙述经验,而在于成立道理,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冯友兰)大师们的所述言犹在耳,大师们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人文领域与科学方法密切相连,最高的境界往往是相通的。二者从山麓分手,在山麓会合。文学创作之道拥有巨大的洞察现实的力量,而新方法则分层缕析地把客观的规律和秩序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漫长的历史里,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极其丰厚的人文成就,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深藏其中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都是可以审视、可以触摸、可以体味的。在“许以千古,仰其光芒,沐其清新”之时的新世纪,人们得以引发科学研究的兴趣,跃上科学联想的良骥,以致纵横驰骋于科学创造的疆场,此乃人文大师门始料未及,却也出乎必然。

我们考察与体悟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精神境界,常常浅解这些大师研究的领域古老而狭小,囿于学术的象牙塔尖。其实,大师的书斋绝不会与现实割断。陈寅恪先生致力于唐代政治与中西思想交流的研究,关注各种宗教对中原的影响,隐含着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们对于中国如何吸收外来文化、重建强盛之国的深切关怀,根底里他们所关注的正是中国如何走向现代文明的关键命题。

在过去百年,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一批大师级人物,因为各种原由,这样的人物今天不复多见。学术大师需要时代的尊崇和呼唤。一个没有学术大师的时代并不可悲,可悲的是缺乏对大师的尊崇。背离大师,我们会被各种刺耳的喧嚣所遮蔽,从而迷失方向。造就优秀的学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却须臾不能迟延,有定力的学者多了,学术大师才不会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远。在寻求变革中呼唤未来人文科学大师的脱颖而出,这既是对前辈大师们最好的怀念,也是无以替代的环境条件。当我们翻开《人文大师》的纪念册,大师的形象是真实的、清晰的,这里有的不只是追忆和怀念,它是内心的一份需要,为现实提供一剂良方,作为未来的指引。


最后更新[2013-6-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