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文化沉思
文章标题: 《文化小品:木兰围场话秋狝》
     阅读次数:84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小品:木兰围场话秋狝

木兰围场话秋狝

谭 生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04日   12 版)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经亲自踏察,在热河北部“上寨神皋”之地建了皇家猎苑,即“木兰围场”。“木兰”不是人名也不是花名,而是满语的汉字音译,意思是“哨鹿”或“鹿哨子”,是猎捕鹿的一种工具及操作方法,即以桦树皮制成牛角状的喇叭,在围猎时由身披鹿皮、头戴鹿首的伪装者吹奏出雄鹿的鸣叫声,诱来雌鹿等射捕之。

    康熙设置木兰围场的初衷有三:一是“肆武”强兵。在平叛“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八旗兵武备松弛,因此演兵备战已迫在眉睫。二是怀柔“绥藩”。可以通过围猎演武,绥服蒙古各部。三是可避疫病。当时蒙古诸部居于高寒地带,到内地往往因为炎热而出天花死亡,故“以进塞为惧”。建立木兰围场,可以在那里接见蒙古王公,有利于处理民族事务。

    木兰秋狝(音xiǎn)是清代皇帝的秋猎活动,更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在木兰围场行猎90次,其中秋狝大典88次。一般情况,木兰秋狝大军在农历5月或7月从北京出发,在8月中秋节前后到木兰围场秋狝。围猎的程序大概分四步:一是撒围。部队相度地势,建立行营,并把兵士撒向围场四周。二是待围。部队经过指挥调度,驰行前进,慢慢从围场四周向中间会合。三是合围。皇帝首先到围中射杀所围动物,而后皇子王公随射。四是罢围。将猎杀的动物献给皇帝,等候皇帝颁赐。在历史上,木兰秋狝与许多重要事件相关。康熙在这里派出代表团签订“尼布楚条约”,乾隆在这里接见了万里回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如今,木兰围场已经成为河北旅游胜地,即使在炎炎夏日,这里也是清凉世界,并且会举办“木兰围场森林草原旅游文化节”,吸引大量的游客到这里避暑度假。


最后更新[2013-7-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