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画家周春芽是一位坚持用油画这种传统媒介方式,不断地体现出前卫精神的艺术家。当年,作为显示“文革”后新时期美术实绩的四川美院画家群的成员,他便较早地表现出了对绘画艺术本体的关注。当这一个时期的多数画家把人道主义的情感共鸣寄托于写实主义的表现形式时,周春芽的《剪羊毛》、《藏族新一代》等作品,却采用了更具有绘画性的方式,而同样诉说了对少数民族同胞充满人道激情的关怀。这些作品以特意强调的线条和笔触,抑制着三度空间、明暗变化和体积塑造等写实性要素,在刻画对象与建立平面关系之间,在文学性主题与视觉性表达之间,维持了谨慎的平衡。这是在’85新潮美术运动之前,对形式自律性进行探索的较早尝试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看,所谓“前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特定文化氛围下的艺术环境,都有其前卫因素;但“前卫”又有其绕开时间流变的绝对含义,那就是以个性化的艺术方式对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存的独特性作出敏感的回应。如果说周春芽早年的艺术体现了前一种意义上的前卫精神,那么,其今天的创作,便是后一种前卫精神的切实表现。 从1997年起,周春芽以不同寻常的规模和速度陆续推出了一批用绿色画的狗,取名为《绿狗》。这一个系列的作品,尺寸往往大得惊人。有时,狗的旁边伴有人,但常常是一条单个的狗,在空茫茫的背景上,伶俜地站立着或行走着,既不知其所在,也不知其所终。
狗的形象是用带有流灑感的笔触塑造出来的,这些笔触充满生成性,它们带领着相当富有层次的色彩和颜料,在大多数时候像岩浆一样地涌动着,有时又像涟漪般地传递和扩散,总之,使人感到在色层中有一种极不稳定的因素,正在引出即将崩溃或喷射欲出的预兆。这又与沉静的绿色造成了矛盾,于是,颜料扭曲了色彩,狗的形象变得表里不一了:它张着大嘴、喘着粗气,样子很怪,感觉很累。
画家大约正在编写一部有关狗的性格史:自古以来,狗就混迹于人群,学会了看人说话和察言观色;对认识的人坚决拥护,对不认识的人一律反对;在不顺心时摇尾,在受屈时讨好卖乖……但狗又毕竟是狗,它原本是狼的兄弟,喜欢热闹,却向往孤独;逆来顺受,却渴望桀骜不驯。在画前站久了,我们会突然想起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狗因为和“他人”的关系而艰难地藏匿其本性。在人群中杀进杀出的我们自己,不就这样经常很累地活着,经常这样大彻大悟地孤独着吗?
也许《绿狗》系列提供了一个隐喻,拟人化地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社会角色与个性本色之间的关系图画。对这一部难念的经,画家却以轻松的讽刺式的口吻念出来了,甚至有点浪漫。不过,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敢对之妄下定论。画家本人这样说过:“绿狗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绿色是宁静的、浪漫的、抒情的,包含了爆发前的宁静的意境。”这就是说,画家在表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超过了任何一种确切的主题诠释。
但不论怎样说,《绿狗》系列在视觉上都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旷茫的空间中漂泊着的——表面温顺而内心澎湃的——狗,以绿色的身影、充实的质感和咄咄欲出的爆发力而令人难以忘怀。周春芽也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个人符号,反映了他1990年代后期以来艺术生存的状态。
周春芽《等待中的绿狗》650万落槌
新浪收藏讯 2012年12月8日,荣宝斋(上海)2012秋拍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开拍。在油画雕塑专场中,周春芽《等待中的绿狗》以400万起拍,竞价一路攀升,最终以650万的价格落槌。此件拍品之前估价为RMB 4,800,000-6,800,000,2002年作,尺寸220×320cm。
周春芽2002年创作的《等待中的绿狗》油画,是迄今拍场上出现尺幅最大,画面形态丰富且又艺术语言饱满让人有无限的意象空间。仰卧的绿狗由皴擦、摩擦、扭曲的笔触所构成,呈现了周春芽娴熟的技法风格,绿色的笔触极其轻薄,在大尺幅白色的背景下每一笔都能清晰辨认出来,仿佛一眼即能看穿仰卧绿狗的灵魂与思绪极大的反应出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作品运用留白的表达手法,抹除了背景元素,把绿狗置放于纯白的背景之中,更加突显色彩的表现张力,也彷佛展示着一种孤挠不屈的存在状况,使画面充满存在主义、象征主义的特色,揭示着个体的存在状况和生命中最真实的本质。
绿狗已经成为周春芽的一种个性符号,被刻画的狗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姿势, 暗示了现代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危险。周春芽以一种轻微的威胁,轻微的幽默形式,采用动物的形态喷射出能量和侵略性。绿狗是符号,一种象征,绿色是宁静的、浪漫的、抒情的,且包含了爆发前宁静的意境。
画面的绿狗实质为一位仰卧的女人体,在曼妙婀娜的身姿中传达的是传统的东方韵味美。赞叹周春芽那传统的写意情境,以物咏人的高古文人气息,及西方表现主义油画的创作模式融合的恰到好处。画面少了赤裸裸的性事表达,也不再是殷红色调的暴露狂,不再是那张牙舞爪的凶悍绿狗,更多的是体现含蓄而矜持的样貌。表达艺术家对女性的爱护与关怀的唯美心境。
在周春芽的《等待中的绿狗》最重要的还是表现人际关系微妙情况,绿狗这幅画让他能够对这种人际关系进行评论。同时也是周春芽对人性的一种宽厚和热情的表现。所有周春芽心理的想法都把他转换为一种画面的处理方式,贯穿在他要表达的幅幅作品之中。
周春芽属于性情型的画家,每一次作品的变化,都与他的生活变化密切相关。90年代末期,周春芽画出了一批绿色的狗和花,区别于他惯常使用的褐色调。但这种绿色调也是一种暖绿色,只是比以往的暖褐色要温柔得多。狗被画成绿色,成为周春芽感觉中的符号,绿色即是真狗转换为情感符号的狗的语言中介——玩具化在此处成为周春芽的一种言说方式;绿色狗与花,又可以成为周春芽目前生活状况的一首抒情诗——安逸、温情和浪漫。前期热情的笔触在这里变得缓和而绵密,色彩变得纯净、鲜艳和漂亮。只有那幅在空旷背景中画的小狗,有一种可怜兮兮的孤独感,但那是一种温情的孤独——满怀着对爱的眷念与期盼。
周春芽《等待中的绿狗》表现得是那种简洁和概括,令人惊叹不已的表达方式,在当他力求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丰满时,画面反而有些泛化,当他逸笔草草,竭尽简略时,整个画面却获得了填满我们想象空间的丰富性,他笔下那只看是枯瘦、变异、扭曲的绿狗竟然能够如此深入地打动我们,以至看过绿狗的人都难以忘怀,就象梦中情人一样,让人魂牵梦绕。
————————————————————————————————————————————————
周春芽 艺术像桃花一样灿烂
2010-07-20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彬 唐真龙 ○编辑 王颖
有人说他是艺术史上奇花异草型的特殊例子。在技法上,他具有浓重的手工情结,这使得他的作品如同一块老玉,没有太多的光泽但是充满年代和磨蚀的触感。在精神上,他是个绝对的自由主义者,那些大胆的甚至有些肆无忌惮的反自然色彩成为他最具标志性的符号。
他是传统的,他也是现代的,他是独一无二的。
⊙记者 李彬 唐真龙 ○编辑 王颖
在印象中,画家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很像画家的画家:或光头、或长发,一身不修边幅的打扮,一张个性十足的脸;还有一种是不像画家的画家,衣着也好、长相也好,你可以想象他的各种身份,但就是想像不出他是搞艺术的。周春芽显然属于后者,见到他时,他刚刚从湖南卫视在北京的演播室录完节目出来,一身黑色的休闲套装、洁白的衬衣。他温文尔雅,亲切随和,看不出半点桀骜不驯的影子。
就在一个月之前,周春芽完成了他艺术历程上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2010年6月13日,上海美术馆。
习习凉风吹来,6月的上海不似往年那般燥热。下午3时许,平静的美术馆突然热闹起来,谭盾、于丹、吕燕、杨乐乐、汪涵、林依轮这些文艺圈的明星以及“中国当代艺术F4”成员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钧悉数亮相,不过这些“腕儿”们都不是今天的主角。
浓艳的“桃花”、夸张的“绿狗”,展馆里充满张力的色彩告诉人们,今天这里的主角只有一个:他就是周春芽,这位与“当代艺术F4”齐名的画家。
展览“1971—2010周春芽艺术40年回顾”正在这里举行。在55岁时办回顾展,这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并不多见,不过对周春芽来说,办一个回顾展非常有必要,“这40年不仅是回顾我,更是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周春芽表示。而他对此也很有底气:就在两个月以前,胡润百富发布了《2010胡润艺术榜》,榜单公布了2009年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最高的中国在世艺术家排名。周春芽第三次荣登榜单十强,以5262万总成交额位列第八。
奇花异草型的范例
“周春芽实在是一个美术史上奇花异草型的特殊例子。”对于周春芽,来自台湾的策展人胡永芬这样评价。透过此次“40年回顾”,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与老一辈艺术家相比,我们比较幸运,经历了比较开放的时代,我亲身体会到从1977年开始,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在艺术领域。”周春芽表示。
周春芽的艺术成就正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的。1980年,25岁的周春芽以成名作《藏族新一代》崭露头角,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如《剪羊毛》、《若尔盖的春天》等都已成为美术史上重要的藏族题材作品;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周春芽的肖像和人体作品则崭露其色彩天才与风格化线条造型能力;此后他便不断登上艺术的高峰,创作了《山石》、《红山石》、《中国风景》、《太湖石》系列、《瓶花》系列,还有大众最为熟悉的《红人》、《绿狗》、《桃花》系列。
“我的艺术不是属于那种非常前卫、先锋的艺术,而是跟传统有所粘连的,我的艺术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正在加速,对于艺术家来说,张扬的个性似乎已经成为时代的标签。虽然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周春芽并无意打破传统的界限,“在思想上我的画跟中国的文人画有一些联系,但是整个来讲介乎前卫的艺术和传统的绘画之间,我追求的理想状态就是有自己的个性但又要跟传统有所粘连。”
在艺术创作阶段上,人们常把1986年出国留学德国作为周春芽艺术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他的创作题材主要来自西藏。1986年至1989年他在德国留学三年,在此期间深受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西方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表现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他此后的创作。回国后,周春芽开始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发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中国古典文人绘画(诸如“元四家”、八大山人和董其昌充满书写意味的绘画作品),并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线型韵律情有独钟。于是,他便尝试着运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来传达逐渐清晰的、由中国传统文化序引出的文化兴奋点。
“很多艺术家其实都很可贵,他们完全打破了传统,完全创新,这一类的艺术家在中国非常多。”周春芽表示。但他并无意彻底打破传统,“我喜欢当这种艺术家,传统的东西不要丢了,有点粘连,这样才有意思。”周春芽认为,当代和前卫是有时间概念的,现在所有的先锋艺术可能再过50年、100年都会变成传统的,传统和现代之间会有一个转换。而他目前要做的就要是把传统的东西糅合进现代的艺术中,但是这种糅合是精神上的糅合,而不是简单的手法上的糅合。
艺术?意外?
凶狠的狼狗,如鬼魅般的绿色,夸张的表现手法……这样的画面出现在你面前时不知你会感到恐惧、惊奇、特别,还是其他说不出的观感,这就是周春芽的作品——《绿狗》给人的感觉。然而正是这一奇怪的“绿狗”形象却成为周春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系列之一。
“绿狗是个意外。”对于绿狗的创作周春芽不止一次这样表示。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系,这一点在周春芽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曾有一段时期,周春芽把家庭成员作为自己创作的原型,他画妻子、画女儿,而“绿狗”也是他的家庭成员之一。它叫黑根,是朋友送他的一条纯种的德国狼狗。“我并没有把它当成一条狗,而是把它当成家庭的一员。”1997年,周春芽开始画黑根,刚开始还是画一个正常的狗,毛是黄色的,在黄的毛中有一些反光的绿色的东西,不经意间,他把这个绿色夸张,扩大,再扩大……最终就成了现在看到的绿色,没想到这样一来就成了一个特殊的形象,并引起了轰动。“画绿狗完全是下意识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任何一个艺术家要设计一个形象、一个符号,并想引起轰动,肯定不会成功的,因为设计出来的其实不是内心特别想表达的东西。”周春芽认为做艺术一定要以真情去打动别人,而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
艺术是下意识的积累,很多成功的画作往往都是在这种积累之后,通过一种“妙手偶得之”的意外跃然于画布之上。周春芽创作“绿狗”也是如此。他表示把狗画成绿色实际上是人的一个观念,凶狠的狼狗加上反常的绿色,再加上画家的笔触、表现方式,“绿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十余年间,周春芽创作了几十幅“绿狗”系列作品。被刻画的狗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姿势。他表示,“绿狗”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模糊、暧昧的场景是这种象征不确定的延伸,暗示了现代人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危险。
“其实,绿狗在某种程度上正象征着我自己,它的形象以及所处的场景实际上都是我文化性格及现实生存境遇的投射。”周春芽表示。
1999年在画“绿狗”的同时,周春芽也开始了“红人”系列作品的创作。而桃花的创作还源于他一次看桃花的经历,春天在成都附近的桃花山看桃花时,他被那满山遍野的桃花触动了。“那满山遍野的粉红色,流淌着让人血脉贲张的妖冶,让我感到原始生命力量的律动。”于是他便开始构思“桃花”系列作品。与“绿狗”系列相比,“桃花”系列作品的色调明艳动人,绚烂的桃花、红色的男女,构成一幅幅暧昧的情欲场景,周春芽表示,“桃花”系列描绘的就是“色和情”——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绚烂的桃花与野合的红色男女人物奇异地并置,这种组合消融了人类与自然的阻隔,也模糊了罪恶与道德的边界,在一种流动的色彩情绪中放纵着真诚而本能的幻想,在一种宏大的场景中将人的自然属性彻底的释放、引爆——温和而暴力。
艺术家画一个题材,一般都要画一段时间才有体会,从“山石”、到“绿狗”再到“桃花”,周春芽差不多每过几年就要更换一个题材,而他在画新的题材时,也不会忘记老的题材,偶尔也会去画一些老的题材。不过他坦言,每一个题材和每一段创作都反映了一个阶段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状态,所以有时在对旧的题材有的新的想法之后,想画但很难再回到过去了。“比如现在让我去画山石我可能画不出来了,画藏族的题材可能也画不出来了。时间已经过去了,那种状态和心境已经不是当时的情况了。”周春芽表示。
躁动的市场
艺术品投资在眼下是个热门话题,若想知道中国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到底有多热,看看拍卖市场就知道了。今年5月,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的国内单季拍卖最高纪录,也是国内拍卖市场首次单季总成交额跨越20亿元大关。同样在5月,张大千晚年的巨幅绢画《爱痕湖》拍出1.008亿元。6月初,黄庭坚的《砥柱铭》创下4.368亿元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艺术品投资市场为什么会突然热起来?周春芽认为,这跟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关系,在国际上艺术品除了艺术价值之外,早就已经具备投资的经济价值。而在中国此前艺术品投资一直是一个洼地,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投资艺术品同投资股票、房地产是不同的,艺术品本身是可以欣赏的。而每一件绘画作品都是一个故事,在传承的过程中会衍生出一系列的故事。”
相关报告显示,在目前社会投资的三大热点中,金融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15%,房地产业约为20%,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回报率则在30%。以周春芽的画为例,从2006年起,他的作品价格直线上升:2006年的4月,周春芽作品在拍卖场上的总成交额一跃上升到534.96万元,仅仅两个月后更是陡增至2249.9万元,年终上海泓盛拍卖拍出的《山石图》以440万再次刷新了周春芽作品的拍卖纪录。有统计显示,在10年的时间里,周春芽的油画价值翻了200倍。这一上涨速度让人瞠目结舌。这也难怪像刘益谦这样的资本市场的大鳄,以及握有大量现金的山西煤老板和其他各类金融资本蜂拥而至,纷纷投入到艺术品市场。
“各类资本的到来对当代艺术将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周春芽表示。不过他认为作为艺术家,不应该太关注市场的表现,市场好时要搞艺术,市场不好时一样要搞艺术。“艺术家要做的就是把作品画好,市场是收藏家和拍卖公司的事情。”
作为一个画家,周春芽不做收藏,他笑说在早些年,自己甚至没想到画也能卖钱,那时很多的画作都送人或是随便处理了。现在他也会偶尔买一些画,不过他买画主要不是为了做投资:比如一些年轻的艺术家生活困难了,交不起房租了,他就会买他的画,这样可以帮助这些年轻的艺术家解决眼下的困难。
“如果说要做投资就要慎重了。”周春芽认为要投资一件艺术品,不仅要看这个艺术家技巧怎么样,勤不勤奋,更重要的是要看艺术家的人品怎么样。“如果人品不好,即使他当时很有天赋,也不能做投资,因为人品可以影响到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前途。”对于投资青年艺术家,周春芽认为一定要看这个艺术家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