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名家名作
文章标题: 《纪弦:为现代诗开辟沃土》
     阅读次数:184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纪弦:为现代诗开辟沃土

纪弦简介


纪弦(1913- ),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出版的诗集有《易士诗集》(1934)、《火灾的城》(1937)、《三十前集》(1945)、《摘星的少年》(1954)、《隐者诗抄》(1963)、《晚景》(1985)、《半岛之歌》(1993)。

纪弦(1913~  )当代诗人。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青空律。原籍陕西周至,生于河北清苑。1924年定居扬州。1929年以路易士笔名开始写诗。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专,举办画展。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翌年与杜衡合编《今代文艺》。1936年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此时诗作深受现代派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流转于汉口、长沙、昆明、香港等地,曾任国际通讯社日文翻译,主编《诗领土》。抗战胜利后始用纪弦笔名写稿。1948年由上海赴台湾,曾编辑《和平日报》副刊《热风》,创办《现代诗》季刊,发起成立现代诗社,引起台湾诗坛关于现代诗的一次论争。1974年自台北成功中学退休,1976年赴美定居。著有诗集《易士诗集》、《行过之生命》、《火灾的城》、《爱云的奇人》、《烦哀的日子》、《不朽的肖像》、《在飞扬的时代》、《纪弦诗甲辑》、《摘星的少年》、《饮者诗抄》、《槟榔树》(分甲乙丙丁戊5集)、《晚景集》、《纪弦诗选》、《纪弦精品》,诗论集《纪弦诗论》、《纪弦论现代诗》以及《纪弦自选集》等。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

 
 
 
________________
 
“写诗是我的事业,事业不可退休”
2013-07-27 
来源:城市晚报    
纪弦 当代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与覃子豪、钟鼎文并称台湾现代“诗坛三老”。

  其所作诗集有《易士诗集》、《行过之生命》、《不朽的肖像》,诗论集《纪弦诗论》、《夜记》、《一封信》、《纪弦自选集》等。

  凡爱诗之人,几乎无人不知纪弦。在现代汉语诗歌史上,纪弦或许可以说是最突出的一位跨越了两个时代的诗人。

  诗人流沙河在《台湾诗人十二家》中,曾用十二种动物,对应喻指十二家诗人,其中他将纪弦比作“独步的狼”。如今,这位曾写下“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的诗人,只能在另一个世界中长啸、独行。

  当地时间2013年7月22日,纪弦在美国加州逝世,享年101岁。

  这一消息最早由诗人、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于奎潮在微博上发布:“刚接越洋电话,惊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纪弦(路易士)先生逝世。沉痛哀悼!”消息后经纪弦长子路学恂确认。

  作为开启台湾现代诗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离去,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近年失智不记年龄

  纪弦1976年移民美国,近况并不为大众所知。据北美媒体报道,2010年,纪弦生病,北美一些华文作家一起到纪弦家探病。纪弦见到这么多老友前来,很是欢喜。大家问他健康如何,纪弦自称:健康良好,心情愉快。再问他今年高寿?纪弦就搞不清楚了,喃喃说道,今年80多岁了,并问旁边的人,“我有没有90岁?90多岁了吧?还不到100岁。”

  当时,纪弦97岁。与他同龄的妻子胡蕙珠坐在轮椅上被女儿推着出来,纪弦连连呼唤:“老伴!老伴!”

  张爱玲曾撰文赞誉其诗

  纪弦,本名路逾,191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6岁开始学习写诗和绘画。1933年,以笔名路易士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易士诗集》。

  曾有不少学人误以为“路易士”和“纪弦”是两个人。学者张曦就曾在《诗人档案——从路易士到纪弦》一文中写道:“很早就知道台湾有名的现代派诗人‘纪弦’,而‘路易士’这名字,则是在张爱玲的一篇散文《诗与胡说》上初次见到。”张爱玲对路易士的诗歌评价很高:“路易士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样的洁净、凄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没有时间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

  1934年,路易士开始向全国各地的报纸和刊物投稿,在上海渐渐享有名声,并在1935年出版了第二部诗集《行过生命之事》。施蛰存在《跋》中称路易士的诗“是他自己独特的艺术品”,“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心有所感,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就写成他的诗了”。

  1936年路易士前往日本,在东京第一次尝试用超现实派的手法创作新诗。是年10月,卞之琳、戴望舒、冯至等发起《新诗》月刊,作者以新月派、现代派诗人为主,路易士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发表了十来首诗。不过在同年创刊、以左翼诗人为主要作者的《今代文艺》上,也有他的诗作。但此时现代派的两员代表,一是在上世纪30年代即以晦涩的象征派诗歌著称的留法诗人李金发,二是以《雨巷》、《我的记忆》而著名的戴望舒,后者几乎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中流砥柱。路易士,在当时还是“默默无闻”。

  诗歌中鲜明的智性色彩

  1945年,路易士出版了诗集《夏天》和《三十前集》。所谓“三十前集”,路易士在此书《自序》中说得很清楚:“其所以名这书为三十前集者,主要是由于所收均系我满三十岁前的作品故,此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命意了。”《三十前集》其实是路易士前期诗作的自选集。

  上海学者陈子善曾在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承认《鲁迅自选集》、《达夫自选集》等书对研究作者创作不容忽视的价值,那么对路易士的《三十前集》也应作如是观。”《三十前集》封面是路易士的友人、另一位青年诗人赵璇设计的。路易士本来是学美术的,衬页背面有他的套绛红铜版自画像一帧,是他“二十几岁时用硬铅笔和烟草灰描绘了的”,颇为传神。扉页上注明“三十前集路易士诗代表作编年1931-1943”。《自序》后即为编年诗作,共收诗212首。“目次年表”反而别出心裁地移至书末,“目次年表”之前,又有路易士作于1944年初秋的《三十自述》一篇,对研读其前期生平、创作和“诗见”至关重要。

  陈子善认为,路易士在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中是后起之秀,上世纪40年代初渐趋成熟。《三十前集》中的诗有象征的,有写实的,有超写实的,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是思考的,用感觉思考,用意象思考,借抒情以思考,具有鲜明的智性色彩。

  1945年,路易士开始使用纪弦这个在台湾诗坛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笔名。

  诗的新大陆探索者

  1948年11月,纪弦迁居台湾。作为从大陆来到台湾的诗人,纪弦在台湾延续了当年戴望舒的“现代派”的基本精神,对诗的创作依旧积极,1953年,他创办《现代诗》季刊,并很快集聚了一批现代诗作者,1956年1月,由纪弦发起,方思、郑愁予等诗人参与筹备,在台北召开了第一届现代诗人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现代派”。参加者达到103人,形成一个庞大的现代派诗人阵容。

  这段经历,纪弦后来回忆说,“我是现代主义者,我写现代诗。凡是写现代诗的人,必须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现代主义是我提倡的,我提倡的现代主义是新现代主义,为什么叫做新现代主义?我把英国、美国、法国的现代主义取其长,去其短,这是我的理论。中国诗人写的中国现代诗,必须具有中国的文化精神。因此新现代主义,又是中国的现代主义,就是把欧美的现代主义拿过来,在我的理论体系里重新整治过,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

  1976年冬天,纪弦从服务多年的高中退休后移民美国,定居加州。在美国期间,他和夫人长期住在老人公寓里,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我还是写诗,还是不停地写诗,我一生一世地写诗,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停过。写诗是我的事业,事业是终身的。职业可以退休,事业是不可退休的。”

  ■ 纪弦的诗

  在台湾现代诗坛,纪弦拥有常青树之称,诗风多变,各个时期的创作都有可观之处。

  《狼之独步》是纪弦非常有名的一首诗,“狼”是纪弦对自己孤傲性格的形容,他从来特立独行,他认为:这样的个性,和独来独往的狼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从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比喻,由狼来指涉诗人的孤傲和诗人存在于天地间的姿态,表面上看似狂傲,实质上是有所坚持。

  《你的名字》也是纪弦最为读者熟知的诗歌之一。

  你的名字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狼之独步

  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

  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

  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

  并刮起凉风飒飒的,飒飒飒飒的:

  这就是一种过瘾。

  ■ 大家品评

  张爱玲  第一次看见他的诗,是在《杂志》的“每月文摘”里的《散步的鱼》,那倒不是胡说,不过太做作了一点。小报上逐日笑他的时候,我也跟着笑,笑了许多天。在这些事上,我比小报还要全无心肝。但是读到了《傍晚的家》,我又是一样想法了,觉得不但《散步的鱼》可原谅,就连这人一切幼稚恶劣的做作也应当被容忍了。因为这首诗太完全,所以必须整段地抄在这里:“傍晚的家有了乌云的颜色,风来小小的院子里,数完了天上的归鸦,孩子们的眼睛遂寂寞了。晚饭时妻的琐碎的话——几年前的旧事已如烟了,而在青菜汤的淡味里,我觉出了一些生之凄凉。”

  

  屠岸  我第一次读他的诗大概在敌伪时代的上海。他比我大十多岁,是我前一辈的人了,我和他没有通过信,也没有见过面。他的诗歌属于现代主义甚至是后现代主义,在台湾和海外有比较大的影响。抗战时期,他在上海办过一个刊物叫《诗领土》,当时他的笔名叫路易士。

  说到这还有一个笑话,他大概知道我这个人也写诗,就派一个人来和我联系,但那天我恰恰不在家。我母亲问他是哪里的,他说是《诗领土》的。我母亲听成了司令部,她就很害怕,说怎么日本宪兵司令部来找我的儿子了?她就说我儿子不在这里,《诗领土》的人就没再和我联系过。纪弦的诗总的来说,我读得不多,我感觉他的语言有一些新的东西,不是很传统,是一种现代主义的风格。

  

  沈浩波  纪弦先生是跨越了两个时代的诗人,对现代诗歌来说,上世纪50年代前后是一个断裂的历史。很少有人横贯一个世纪地创作,纪弦是比较完整地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他是有标志性意义的。

  纪弦先生到了台湾后的创作越来越成熟,他也是现代派诗歌早期探索比较成功的一位诗人,他的现代思维比较超前,我想正是因为有纪弦这样的诗人,才奠定了台湾现代诗歌的基本面貌,也让台湾诗歌从一开始就具有现代性。


原标题 [“写诗是我的事业, 事业不可退休”]


最后更新[2013-9-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