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年轻是吗?别着急,会变老的》
     阅读次数:99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年轻是吗?别着急,会变老的

2013年08月01日
来源:晶报
慢生活
插画/勾特

○晓高

消极的懒惰不会导致一种“闲”,消极的懒惰只是一种切割和消磨。这种懒惰会把我们的时间切割成很多份,而这种切割本身其实朝向的正是一种变态的忙碌——时间成了碎片,我们忙着在碎片与碎片之间缝缀。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种加速度。越懒惰就越忙碌。

1

你最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朋友问我。我说:慢一点。

慢生活,就是有点闲,有点懒,有点恍惚和不着四六。在一杯茶里消磨掉一个清晨,在一个句子上晒半天太阳,在半个梦中看满天星光。

慢生活,就是让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让身体和心灵的节奏与自然万物和谐一致。

你看一匹马在草原上吃草,从来不会狼吞虎咽。那种悠闲与淡定,与草原的辽阔融为一体。但在这淡定中,马的体内却蕴藉着奔驰的力量。

你看一朵小花,早晨还是带露的骨朵,中午已是迎着阳光盛开。它盛开的过程只是短短的几个时辰,但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是在哪个时间点上将自己打开的。它不着急,它懂得盛开的节奏。

你看一头狮子,它大部分时间都是那么安静、那么低调。它不需要时刻都证明自己是头狮子。

蚂蚁最忙,忙着觅食,忙着搬家,忙碌的一生只为一个泥穴。

火车最忙,忙着奔驰,忙着到站,循环往复在同一条轨道上。

看到一个故事,说一只狐狸看见园里的葡萄,因自己太胖钻不进去,于是饿了三天变瘦了,钻进去大吃一顿。吃完了又胖了,钻不出来,于是又饿了三天才钻出来。唉,这折腾来折腾去的人生,是不是很悲催?

忙碌的生活是一种病。在古代,忙碌可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名门望族的后裔要是不得已去干活,就会向人隐瞒自己的工作”。那时人们普遍贫穷,没有太多的工作要干,也没有太多的物质的欲望,宁做漆园吏不做丧家狗,因此可以躲到终南山去看月亮,或水酒几罐纵饮狂欢。现代的生活充满了做作,充满了忙碌,忙的哲学让经济贵族们也不敢怠慢下来。尼采当年感慨欧洲受到美洲“淘金热”的传染,闲暇成了罪恶,思考时手里也拿着表,午餐时眼睛还盯着证券报,过日子总好似在“耽误事”一般,“古老的欧罗巴也变得粗野起来了”。他认为正是这种生活哲学成了勒死人性修养和高尚情趣的绳索。由于忙,一切仪式和礼仪情感也消亡了;因为忙,所有繁琐的礼节、交谈的睿智都来不及考虑了。忙成为美德,生活变得毫无讲究,即使瞎忙也是好的,“随便干点什么,总比闲着好”,无事可干的人难免会感到不安,会自我蔑视。

我不要做蚂蚁。我也不要做小强。我想过一种慢生活。

有一天读雅斯贝斯的哲学自传,被一段话打动:“我常或凝望远景,或仰望苍穹白云;又常或坐或倚,不做一事。想象之流无拘无束,在其中的沉思冥想十分宁静,只有在这种宁静中,才容许那些宁静产生作用。否则,一切工作就要变成无结果的、非本质的和空虚的。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不是每天做一回梦,他的星,即引导我们一切工作和每天生活的星就会暗淡。”

如果忙碌得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做梦的时间,甚至没有仰望星空的时间,引导我们活下去的那颗星终将黯淡。

2

慢生活,并非懒汉的生活。慢是一种节奏,懒是一种态度。

罗兰·巴特认真分析过“懒惰”的哲学,通过词源学的考察,他发现“懒惰”的拉丁语写法piger,即意味着“慢”。在希腊语中,“懒惰”对应的词是argos,指的是“不工作的人”。希腊语要比拉丁语坦率得多。

按他的意思,“慢”或“不工作”就是一种懒惰咯?

一直以来,懒惰都没有好名声。它可能是世上最平庸、最老套的东西。罗兰·巴特随即解释:这只是懒惰最悲伤、最消极的一面。懒惰“最没有思想的行为,就像它可能最具思想那样”。

如果不想做的事,却又不得不挣扎着将它做完,就会导致一种忙碌的生活。不想做的事,如果无限拖延下去,或者干脆不做,此时,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就是一种消极的懒惰。

但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不想做的事。不可能每件事都顺遂心意。如果不想做就不做,天会不会因此塌下来?生活能否继续?

犬儒派大师第欧根尼是一个懒惰的榜样。据说第欧根尼常年住在一个木桶里。有一次第欧根尼正在晒太阳,亚历山大大帝前来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拽啊!

还有一个段子:柏拉图有一次看见第欧根尼在洗莴苣,就说:“如果你向迪奥尼修献殷勤的话,你就不用洗莴苣了。”第欧根尼平静地回答说:“如果你会洗莴苣的话,你就不需要向迪奥尼修献殷勤了。”

看来,懒惰也并非什么都不做,因为再伟大的懒汉也不可能做到整天抚着肚皮晒太阳。懒惰只是捡自己喜欢的事做。不愿意献殷勤,那就洗莴苣好了。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也无非是要达成一种心智上的平衡状态。

消极的懒惰不会导致一种“闲”,消极的懒惰只是一种切割和消磨。这种懒惰会把我们的时间切割成很多份,而这种切割本身其实朝向的正是一种变态的忙碌——时间成了碎片,我们忙着在碎片与碎片之间缝缀。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种加速度。越懒惰就越忙碌。

3

罗兰·巴特说,他要的不是这样的懒惰,他渴望的是一种别样的懒惰——真正的懒惰并不是“什么也不做”,因为我们没有能力那么做。而是“什么也不决定”,就让它“在那里”。

“什么也不做”,这有点难。炎炎夏日,午睡片刻,躺在床上读几页书——事实上阅读也是我的工作;绿茶一杯,打开台灯,写点文字,让窗外的烦心事见鬼去吧——但写作也是我的工作。做一个懒汉事实上是很困难的。工作,明天再说吧,撂挑子不干了,我要休息了——但正如福楼拜所说的那样,“你靠什么来休息呢?”

这就是我们日常经历的那种作为痛苦经验的懒惰。

所以罗兰·巴特说,真正的懒惰是“什么也不决定”,就让它“在那里”,“他们不参与,他们不被包括,他们只是在那里,经历着时间,就像蹦蹦球一样。”

“在那里”,就是真正的闲下来,空下来。“在那里”,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融入和溢出。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种物我两忘的融入。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

旅行,将自己投身于一种陌生的环境里,让自己陌生化。这是对日常生活的溢出。

独处,将自己从众人中拔出来,让自己有面对自我的机会。这是对社会的溢出。

溢出本身既是一种享受和消费,同时也是一种创造。

比如说,对一个写作的人而言,懒惰就是一堂必修课。你必须先让自己闲下来,处于一种“溢出”状态,然后才可能有产出。余光中说“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惟独文化是闲出来的”。这是一种行家所言。尼采认为,不懈的创作欲是庸俗的,显示出一种嫉妒、羡慕和虚荣心。在这种生产性的人之上还有一种精神贵族,天生的精神贵族恰恰是不太勤奋的,“他们的作品创作出来,在一个宁静的秋夜从树上掉下来,没有被急匆匆地渴求,没有被推进,也没有为新生事物所排斥。”一切自然而然,遵循生命的节奏。

创作《追忆逝水年华》之前的普鲁斯特,是懒惰的。他需要让自己闲下来,空下来,慢下来,然后一点点反刍,让记忆像小玛德莱娜点心那样慢慢融化。但是,当他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又必须是勤奋的。也就是说,床上的普鲁斯特是懒惰的,而写字桌前的普鲁斯特却是勤奋的。这就是写作的悖论,也是懒惰的矛盾之所在。如果没有床上的懒惰,那些记忆可能就不会“在那里”,不会自然涌现。但写作本身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写作是一种愉悦,但同时也是一种艰难的愉悦,因为它必须跨越非常艰巨的工作的区域”。如果仅仅躺在床上,不可能出现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如果只是呆在写字桌前,《追忆》也可能是苍白的。

我们现在似乎已经没有“真正的懒惰”这回事了。现代人嘴里的“休闲”,也并非真正的闲,而是一种蓄谋已久的中断。也是生活整体碎片化的一种表征。

诗人帕斯说,“闲暇是一种我们忘却了的艺术,就像我们失去了默想和孤独的沉思的艺术。”如何才能找回昔日的闲暇呢?“这个问题没有诗的想象的介入是不会得到解决的。”

我现在时常回忆起小时候,夏季的黄昏,随父亲去湖边吃海鲜的情景。渔民们将鱼虾从湖里打捞上来,随便在湖边搭起一个烧烤的架子,火时旺时熄,顾客三三两两。渔民们静静地坐在马扎上,时而看看烧烤架,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着湖面发呆。这种闲,将时间拉长,将生活变慢。

为什么童年时光最漫长?因为童年有真正的闲和懒。

现在,人们见面就会问“最近在忙什么”,似乎不忙就有罪。通常的回答是:瞎忙。无头绪的忙,不自觉的忙,没必要的忙,不得不忙的忙。

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了,要等一等灵魂。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肉身和灵魂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肉身走得太快了,会把灵魂丢掉的。

年轻人,那么急匆匆的干什么,何妨去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想起爱玲阿姨的一句冷幽默:年轻是吗?别着急,会变老的。


最后更新[2013-9-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