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口气看了三部关于切·格瓦拉的片子,《摩托日记》、《切·格瓦拉:阿根廷》、《切·格瓦拉:游击队》,之前一直都不知道切·格瓦拉是何许人也,欧美电视剧看多了,注意到他们墙壁上经常出现一个人的画像,带着帽子,胡子拉碴,很朋克,以为是某个摇滚明星,查了一下原来是个大名鼎鼎的革命家,一位伟人,普通人的生活已经够复杂,伟人更为复杂曲折传奇,让我感到震撼的不是作为革命家的格瓦拉,而是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格瓦拉。
《摩托日记》是切·格瓦拉的超人前传,格瓦拉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在医学院主攻麻风病专业,23岁时他和朋友决定一起驾驶一辆摩托车从阿根廷出发,计划穿越整个南美大陆。接下来的情节有点陈词滥调,他看尽民间疾苦,世间诸多不公,决定弃医从戎,开始了革命者的生涯。理想主义者有很多种,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步入丛林拒不缴税的梭罗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近代中国也不乏出身富贵人家的俊男靓女投入到革命的滚滚洪潮中,然而不像鲁迅那般对国人不争的咬牙切齿般痛恨,也不像梭罗那般悠闲自在地调侃世人,格瓦拉对人类的爱是真切的。摩托车旅行中他遇到过一对被剥夺了土地的共产党夫妇,在矿场工地等着工作的工人,一位文笔不好但是努力写作的医生,一群为他庆祝生日的麻风病人,这些人都让他体验到了人性之美。记者采访格切·瓦拉时问道:“革命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哪一点?”他回答说:“爱。”“爱?”记者怀疑的口气。“可能这让人觉得很可笑,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有大爱指引着他……对人性、正义和真相的爱,不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在革命政府担任过数个要职后,放弃了优越显贵的生活,又投身到玻利维亚领导游击队运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格瓦拉旨在解救人民大众于水火之中,最终却由于当地农民出卖而被捕惨遭杀害。在监狱里,一名看守他的士兵问他:“你没有什么信仰吗?”他说:“有,我相信人性。”他本身不是一个完人,他有严重的哮喘,与女下属有私情,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无私无畏博爱的人。“我对你的爱就是对人类的恨,因为爱上了人类,就不能专心爱你了。”他有妻子,有情人,有儿女,但他都可以放下,看似不近人情,确是豪情似海。
他处决强奸农夫女儿杀害农民的游击队员,但是尊重每个人的去留意愿,不勉强,不抓壮丁,在被困的最后那段时光,他忘记了携带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缺少食物,不断有战友牺牲。“我们现在处境艰难,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犯了错误,而我的错误最严重,因为我没有带上我的药。现在的困境让我们有机会成为真正的革命者,达到人性的最高层次,成为真正的男人,怀揣最纯粹的理想。”

传上这张“世上最知名,最有魄力”的照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1002-72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