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谈天说地
文章标题: 《黄侃说五十不著书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哪个对?》
出处:百度知道      阅读次数:167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侃说五十不著书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哪个对?

黄侃说五十以前不著书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哪个对?

 
 

3条回答

2012-04-05 10:18nickadams|九级
"五十以前不著书"肯定不对,那么多作家在50岁之前都写出了很好的作品,王小波去世的时候才45岁,海明威五十岁之前已经有了《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曹雪芹普遍被认为48岁去世(也有不同说法,去世年龄大概在40-52岁之间)。如果这句话里的"书"指的是自传、回忆录,我觉得也不全对,再拿王小波举例,他的人生经历很丰富,下过乡,插过队,留过洋,会编程序,会写小说,这么一个人的自传,哪怕他是四十岁时候写的,我也很想看。另外,我觉得即使人生经历不丰富也未必就不值得写,一是自传表达的是一个人看待自己过去的方式,二是想象力比脚步走得更远。
“出名要趁早”这个在各人了,如果就是想要出名,把这个作为人生目标,那为什么不早一些呢?单就作家这个行当来说,作为读者的我当然希望有好作品的作家尽早出名,这样才能早点看到嘛。我知道有些人出了名后来就迷失了,比如布兰妮之类的,但是我觉得这取决于他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因素,和名气本身的关系倒不是绝对的。
评论|1
2012-04-10 23:56小艾10969|四级
张爱玲对。
首先要说明一下,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并不单指写书,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这样的,只是前后文都再说自己的文字,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事关写书的。(这一点是个人认为。)真正一个人要是想写书的话是不分时间限制的,情之所至。黄侃的意思也很明了,即是说“五十岁以前即使著书的话,其质量也不是很高的。”是从理性的角度考虑的。诚然,现实对一个的磨砺才是文学背后最重要的素材,但是你会发现,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都是天生的,他们不会为了著书立说而写,他们只是在将自己所钟爱的事情热情洋溢的那么做下去,所以其实要写出伟大的著作受时间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在在很小的时候就洞悉了这个世界,比如张爱玲,她如此年轻的文字但是确是如此的深刻。
其实黄侃的话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好像是他人生的目的就是用一生去积淀成一部书,(可以说绝大多数文化人人都梦想成为作家,写一本书)这成现在中国文学最大的障碍,就是积厚有余,创造不足。现在我们的周围充斥着无话八门的书,就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制造”出来的。文学“创作”,只有到你真正确定要通过文字表达的时候,文字才会推陈出新,因为每个人都很难用别人既定的方式完整的表达出自己。每个人都想写一本书,这样会巩固文学的现有定式。尤其受当代媒体业发展的影响,更多的人可以实现自己出书的梦想。这种人是为了写书而写书,其实能够长久影响世界的文字都是天才创造的,这些人注定的要成为作家,或许这种选择是上天安排的。因此并不是说你用自己的时间去积淀就能成就伟大的著作。不知道有没有谁注意到,很多的优秀的作家都是半路杀出来,比如上面提到的鲁迅,沈从文,王小波,莎士比亚;而且这些人的作品奔放洋溢,有一种贯通的气韵。但是另外很多世代书香的人,他们写出来的作品似乎都有一种有堆砌,繁缛的毛病。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张爱玲也强于黄侃。
而且,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一句简单的话,但是确实很多人的心声,真实贴切。张爱玲在练句方面的方向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会有一种从上倒下被贯彻的通透感觉。
评论|0
2012-04-21 12:17sakai1840|四级
五十岁前不著书,说的是思想,需要严谨、老练,著书时文句练达
出名要趁早,说的是诗歌小说
作家和思想家不是一个层次的,思想需要集大成,年轻思想相对50以后不太成熟。

最后更新[2013-9-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