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聚龙:“灰色”的辉煌
“灰色”是他的课题,也近似他单调和简朴的生活:今年56岁的华工大教授邓聚龙,每天都是“一支笔、一迭纸”地写作、思考,一般人难得忍受那份寂寞。
然而,他的“灰色系统理论”1982年问世时,国际学术界一片惊愕。
邓聚龙在他的论文中写道:我们用黑表示信息缺乏,白表示信息完全,信息不全就叫灰。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大如一国的经济运行,小如某产品的生产过程,这些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往往含有“黑”——一些制约着整个系统发展却又无法计量、统计的因素。邓聚龙说,这些信息不全的系统就是灰色系统。
邓聚龙创造了一系列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推理、运算;预测未来,加以控制。应用这个理论,山西吕梁地区对每年霜冻日期进行预测,误差只有几天,避免了秋收作物10%~30%的减产;全国7个省作粮食总产预测,经近几年检测,精度绝大多数在98%以上。10年来,成功地预测及控制在国内外几十信领域作了几百例。
邓聚龙打破信息不全系统不可解决历史的理论,令美、德、日学者惊奇:几个数据就可以作预测,与实际相差无几;而传统未来学有时用了计算机都无法容纳的数据,预测还时时“离题万里”。
邓聚龙仍在不懈地探索着。他担任了由7国学者合办的“灰色系统”杂志主编,今年春天他出差杭州,在车船上审完了全部英文论文。1985年至1989年,邓聚龙每年出一本“灰色”专著。目前他正在写第6本——集注函分析、拓朴学、集合论、近世代数和实函数论的方法,为灰色系统理论建构一个全新的基础——灰色数学。
(长江日报 1991年10月31日 作者:李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