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们七月三十一日到了澳大利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安顿好她们,找到合适的学校。了解一下,发现澳大利亚中小学的划分与中国的很相似。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但升级是在一月份,这儿的夏天。所以对于刚从美国过来的女儿们,就有一个是升半级还是降半级的问题。
在美国印地安那的时候,五年级的小女儿属于中学一年级,因为当地五年级就是初中里的第一年了。而九年级的大女儿上的是高中第一年,也就是说九年级就是高一了。在澳大利亚通过一番研究,参观,考察后,小女儿通过一个私立学校的考试升半级而上小学六年级,虽说是升了半级,但又回到了小学部。而大女儿通过了一个昆士兰州立重点高中的笔试和面试,明年一月才能上高中,也就是上十年级。虽然是她降了半级,但我的实验室却捞了个“免费劳力”(见上个博文),呵呵!
来澳大利亚之前,我曾担心的是小女儿的适应能力,她在美国对自己的要好朋友是很挑剔的,离开美国她最舍不得是同学朋友。目前定下来的私立学校主要是靠网上搜寻,我的同事推荐,再加上学校老师及其校长无比热情的欢迎而定下来去上的。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女儿去试上半天课的时候,虽然班里只有一个华人子弟,半天结束,除了华人小朋友之外,还出乎意外有五六个同学自发为我小女儿送行一直送到办公室,恋恋不舍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对小女儿在这儿没有朋友的担心。现在她已插班入学四个星期,虽然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很快就融入这个学校,一下子就有了好几个好朋友。六年级的课对她来说没什么太难的,初步感觉好像澳大利亚课的进程要慢一些,家庭作业也没有美国的多,当然美国还是无法与国内相比。只有从来没有学过的日本语是个麻烦,她的同学都学了好几年了,也许明年初上七年级从头学西班牙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大女儿没来前就自己网上查到昆士兰州立重点高中,这所学校也是她心仪的学校,因为它有IB Program(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这样今后上大学可以有多一些选择,所以来之前她就参加并通过了笔试。我六月到了澳洲之后听到了一些反面的意见,主要是学校太年轻(2008年才建立),教师质量没保证。学校就建在我们大学的校园内,有一次我就走到那儿随便和两个路过的高中学生聊了聊,问问他们的想法。两个人(一个印度裔,一个澳大利亚人)都是那么的阳光,自信,热情,笑容可掬地极力推荐这个学校,欢迎我的大女儿加入他们,有这样的同学做伴,我还会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电话中告诉还在美国的大女儿,她心里的最后的一点疑虑也跑得无影无踪了。
十二年制的中小学看样子是全世界统一的。但澳大利亚大学和研究生是欧洲模式,和美国大不一样。大学入学要统一考试就象中国的高考,但可以考多门,可以提前一年考,最高分的四门算分。申请大学的成绩单以高考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10%)。大学申请根据分数填志愿,一两页的申请即可,这和申请美国大学,做一摞文件的辛苦劲不可同日而语啊。
进了大学,澳洲一般大学学士学位也就三年,只有优等生才能进入第四年做些研究和有进入学硕士、博士的机会。明年我就会有机会用四年级优等生做点小课题,到时才能知道他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博士生的录取跟美国就更不一样了。学生首先和自己理想中的导师联系,写好一页的研究计划,向学校申请博士奖学金。通过后,就成了该导师的学生。奖学金一般三年,最多可以延半年。博士生期间不需要上课,研究出成果就行。与美国一般五年,第一、二年主要上课,第三,四,五年搞研究的期限比,澳洲这儿要短不少。我刚到,还没有什么人申请我的博士生,希望今后会改善(今年的是10月7号到期)。
通过帮助女儿们找学校,我最大的感受是从中小学生到成人,澳洲人与人间的关系要比美国放松,互相之间少一些防范,多一些信任。到处可以看到中小学生自己走路,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上学,这在美国是无法想象的。在小女儿的小学里遇到了一个象我们一样刚刚从美国搬来的家长,她感叹这儿的学生是那样的有礼貌。问问厕所在那里,能得到孩子们那样仔细,热情的答覆。我们觉得访问过的几个中小学校对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得挺成功的。的确,做好一个人要比考好分数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