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少堂研究
文章标题: 《从“应该如何对待莫言”谈到该如何看待语文味》
     阅读次数:76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应该如何对待莫言”谈到该如何看待语文味

(堂按:有些自己做不出事的人,你要搞出点实践性成果,他就会说你的东西是经验性的,理论性不强;你要是搞出一点理论性成果,他就会说你没有理论联系实际。而像语文味这样影响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有人也说什么“显性成果不多”。试问,什么叫显性成果?东北师大研究生张岩为写《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论文,曾查阅中国知网等中国学术论文数据库,发现在我们提出语文味理念之前,关于语文味的研究,一篇文章也没有;而当我们在本世纪初提语文味理念并开展研究之后,十年来研究语文味的论文有数百篇之多,十年前的星星之火如今可谓已经燎原。请问这数百篇文章算不算“显性成果”?是我们自己写几百篇文章才算“显性成果”,才有意义,还是全国各地专家教师纷纷投入研究才算“显性成果”,才更有意义?有一次,在一个又私人又正规的场合,有人似乎一片好心地跟我说:“你把百度‘语文味’相关链接上的数字说成是语文味的影响,难道百度上每一个提到‘语文味’的地方,后面都提到你的名字吗?”听了此话,我只能冷笑。对这样的人怎么办呢?我只能立即起身走人。我当然不是什么品牌,岂敢和莫言相比,但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理论家兼实践家,我现在完全有自信说,语文味既有广泛的显性影响,更有深远的隐性影响。难道不是吗?今年暑假期间,我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培训教师,讲座结尾提问交流环节,有一位老师提问我:“语文味现在影响这么大,请你预测一下语文味未来的寿命。”我脱口而出:“这个难以预测。我也不指望它永垂不朽。只是人总要做点事对吧。至于语文味未来的命运,我没考虑那么多,那也不是我能考虑的。毛主席厉害吧,可是毛主席一死,邓小平还不是搞他自己改革开放的那一套?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语文味的寿命会比程少堂的寿命长。”

原题:不要只把莫言当成商业品牌

李思辉

2013年10月09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家及文学作品的根本价值,绝不在于显性的旧居参观热和故乡开发热。相反,它更多的应该是对社会的隐性影响,比如激发人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对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人类思想情感的共鸣。

又到诺奖季,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将于近期揭晓。去年此时,莫言获奖振奋中国。时隔一年,“莫言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走向:一面是莫言的书籍逐渐退出畅销书排行榜,开始打折;一面是“莫言旧居参观热”依旧,媒体报道说,国庆假期,莫言旧居附近的沙口子村公路两侧,参观的车辆排了足足两公里长。

纯文学作品的受众一定,市场热度持续一段时间逐渐降温实属正常。不正常的是一些人刻意把莫言运作成一个商业品牌的功利心态。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固然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但是作家及文学作品的根本价值,绝不在于显性的旧居参观热和故乡开发热。相反,它更多的应该是对社会的隐性影响,比如激发人们对文学创作问题的思考、对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人类思想情感的共鸣。

令人忧心的是,莫言获奖一年来,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一种平和、理智、科学地阅读莫言及其作品的共识。相反,人们对莫言品牌的迷信和开发却急功近利。先是众多游客涌入莫言旧居抠墙皮、拔萝卜沾“喜气”,后是整个“东北乡”大幅引入文化投资,除了在高密拍摄《红高粱》电视剧外,当地还计划以莫言故居为中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投资6.7亿元,种万亩红高粱,上马“莫言工程”。游客的乐此不疲与地方政府的“干劲十足”可谓“相得益彰”。只是,这已然成为了一种旅游现象,而与莫言及文学毫无关系。

国人素有诺奖情节,未能获奖时踮着脚无限虔诚地张望,可是一旦获奖后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珍惜和善用。因此,用心读莫言作品的人少,涌去莫言家乡参观的人多;人们过于看重莫言的品牌功效、实用价值,而对莫言及其作品本身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研究、对书籍阅读欠缺兴趣。

今年4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很能说明问题,调查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图书读者群越来越老,年轻人已转向网络。18岁到70岁中国人的阅读率,已从2011年的63.1%下降到2012年的58.2%。去年中国人均阅读书籍仅为4.39本。美国人阅读书籍是中国人的两倍多,北欧人则多达24本。如果把持续至今的“莫言旧居参观热”放在这一大背景下去考量,我们就会发现:时下相当一部分国人对莫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推崇,实际上是非常浅陋的。

读书的人少、参观的人多,绝非作家和文学之幸。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为了表达敬意,他决定“带着鲁迅的书去参观他的故居”,这是一种对作家和作品应有的尊重。今天,中国人也应该向这位作家学习,多一点对作家及作品本身的阅读和研究,多一点对文学本身的虔诚和笃定,不要只把获奖作家当成一个商业品牌而已。


最后更新[2013-10-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