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双重人格与双重标准:《造假的知识分子》》
     阅读次数:125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双重人格与双重标准:《造假的知识分子》

双重人格与双重标准
[ 发布时间:2013-10-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造假的知识分子:谎言专家们的媒体胜利》,[法]巴斯卡尔·博尼法斯著,河清译

    英国学者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一书,以近乎八卦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对私生活的描写,对历史上的一些大师进行了褒贬(当然主要是贬斥和批判)。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师的名单:卢梭、雪莱、列夫·托尔斯泰、萨特、威尔逊、高兰茨、海明威……每个人都有专门一章,捎带着被品评的,还有拜伦、狄德罗等。

    约翰逊想说的是:这些人在思想上很崇高,但为人处世却十分卑下;这些人自我标榜多么热爱人类、关注下层,实际上却都极端自私;这些人对人对己搞双重标准,欺骗甚至戕害朋友;这些人在婚姻和感情上极不道德,在性上常常乱交、变态;这些人虚伪、吝啬、褊狭、自恋、贪婪、刻薄、傲慢、撒谎成性、言行不一——

    卢梭靠女人生活,他不断地从养母或者养母兼情人那里榨取钱财,而当这些女人穷困潦倒之时,他却从未想到要帮助一下她们。他把与自己同居多年并为其生子的女人看作仆人和动物,随意加以伤害和侮辱。

    雪莱因行为不端被赶出家门之后,经常采取威胁、欺骗、辱骂等各种手段,不断向父亲要钱。他终日周旋于众多女性之间,随意玩弄她们,再将她们抛弃。他四处借钱,却从未还过。

    列夫·托尔斯泰立志要用自己宗教般的思想拯救人类,却终日沉迷于赌博和嫖娼,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小说给他挣了很多钱,他的庄园早就给输掉了。他经常把爱挂在嘴边,摆出一副农奴解放者的架势,却从没实际行动过。在两个哥哥贫病交加之时,他从未资助过他们,他的一个哥哥临死之前要见他,他竟然冷酷地拒绝了……

    约翰逊的观点显然是走了极端。在评论卢梭们、托尔斯泰们的时候,首先要注重的,应该是思想和艺术成就,以及它们对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与其在现实中的作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如果说《知识分子》一书有什么意义,我以为就在于,它提醒我们注意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和双重标准的问题。

    另一本论说这一话题的著作,是法国学者巴斯卡尔·博尼法斯的《造假的知识分子:谎言专家们的媒体胜利》。因为博尼法斯是一位国际问题专家,他所抨击的,更多的是“国际关系的迪斯尼化”,是置身其间的那些戴有色眼镜的学者们。在他们那里,道德如同“一个极其多变的几何图形”,而谎言则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手段。

    “比如‘独裁者’这个词,不是根据一个独裁者的残暴性或其镇压的规模而使用的”,而是根据使用者的战略需要来界定的。萨达姆是独裁者,应该被推翻,而智利的皮诺切特同样独裁,却得到了西方的支持。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尼加拉瓜前独裁者:“他是一个婊子养的,但他是我们的婊子养的!”一语道破天机。比如,同样是针对女性们的境遇,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问题,在印度就不是问题。

    在博尼法斯看来,这些学者们置事实于不顾,肆无忌惮地攻击巴勒斯坦、伊拉克和伊朗,是因为跟随西方“主流意见”没有风险,而且还能收获到好处,而像站出来与他们唱反调的塔里克·拉马丹这类人物,则成了道德的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这些人把复杂的国际问题简单化,再掺假掺毒,对公众进行欺骗。他们形成了一个群体,彼此之间具有“同伙感”,即便是有人出现明显的错误和歪曲,他们也将相互掩盖。

    博尼法斯意识到,在媒体时代,这些造假的知识分子已经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取得了胜利。

    被博尼法斯列入“造假的知识分子”名单的,有“系列说谎者”卡洛琳·芙莱,此人最大的特长是断章取义和反真实,是“给对手们横加一些该受谴责的立场”,而这种立场常常是她自己虚构的;擅讲“奇妙故事”的大叔阿桑克桑德·阿德勒;谎称曾潜入基地组织和华人黑社会组织的穆哈麦德·希法维;坚决认定伊拉克和伊朗拥有核武器的“重拳夫人”德蕾丝·戴尔佩克……

    真正大师级的造假者样板人物,是贝尔纳-亨利·莱维:“他装扮成一位全身心致力于为道德而斗争的人,实际上却代表了无耻本身;他装扮成毫不妥协的自由的捍卫者,实际上却是一位麦卡锡主义者;他装扮成一位普世主义者,实际上却是一位狂热的族群主义者。”莱维是法国所有媒体的沙皇,无论是学者,还是记者和主持人,谁只要站在对立面揭穿他的谎言,谁就有可能受到排挤,甚至被开除职务。在莱维的书中,充满了谎言和错误,但奇怪的是,每经历一次被拆穿的危机,他的名气都会变得更大,地位会变得更稳固。

    《造假的知识分子》出版后,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也许说明了,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在法国存在,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双重人格与双重标准


最后更新[2013-1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