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红烛型教师需要转型》
     阅读次数:108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红烛型教师需要转型

红烛型教师需要转型

源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2171b40101f8b2.html?tj=1

 

前几年,我们组织学生评教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学生评教的结果按照一定比例的分值加进了教师的考核里。

现在,我们组织学生评教,原来单纯的目的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就是想通过学生评教来获得一定的信息,为进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价值、可参考的第一手资料。

虽说,在学生评教中也存在只凭感性认识和个人情感对教师随意评价的现象,但大的方面还是好的,也的的确确能反映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

从学生评教结果上看,最受学生欢迎与肯定的教师有这样几种类型:踏实敬业红烛型;活力四射激情型;风趣幽默活泼型;热情大方亲生型;知识渊博潇洒型。

踏实敬业红烛型的教师,每一个人都会肃然起敬。他们身正德高,敬业勤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辛勤付出,不求回报的师德风范。他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教育、对学生一片赤诚,累垮在讲台上,病倒在教室里也在所不惜。

但不能否认的是,单从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上分析,学生更倾向于活力四射激情型;风趣幽默活泼型;热情大方亲生型;知识渊博潇洒型的老师。传统的“红烛型”老师学生虽有敬意,但却敬而远之。对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爱的投入,学生只能当做神圣的敬仰藏在心中,却不敢轻易的碰撞和揭开。这种距离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很明显。“红烛型”老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学生、要求学生,不管学生接不接受,他们都会坚持,不厌其烦的指导、纠正和监管,致使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压力和“恐惧”感,学习兴趣非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大打折扣。

而学生所喜欢的后几种类型老师,他们虽谈不上真正的德高身正,敬业奉献,或许也谈不上楷模与师道尊严,但他们个性直率,活力四射,激情奔放,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时尚雅致,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容易被学生接受,受学生欢迎,是学生崇拜和追随的偶像。学生对他们所教的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他们所讲的道理乐于接受,并主动践行。

面对学生评教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量成N倍增长,教育已不再是简单的经验传授。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关注学生,关注生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最核心的目标。这个目标之下,传统意义上的“红烛”教师是否还能经得住时代的考验?

其实,今天我想谈的“红烛型”教师不是那些敬业奉献,无私进取,身正德高、默默无闻,受人尊敬的老师们,而是那些工作踏实勤奋,态度积极端正,能吃苦,愿担当,但却固守自我,不善于学习思考,不善于创新改进,与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恃清高,教师架子端起的老师们。这样的老师也是“红烛型”教师,只不过是一支只管燃烧自己,也不管能不能照亮别人的“红烛”。他们的执教生涯其实是很可怜的。一辈子含辛茹苦,默默无闻,甚至是兢兢业业,小心翼翼,但一辈子鲜有成就,很难获得被人爱戴与尊重,很难获得学生的肯定与信赖。这些老师之中,有一部分人长期固守着这样的心态和工作模式,长期坚守着自我,久而久之已经麻木不仁了,对于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已经是无法接纳和吸收,更谈不上改变自己。所以,他们的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教育教学的效果却始终平平一般,付出与收获始终不成正比例,甚至是反比例增长。从这个角度上说,“误人子弟”绝不仅仅指的是那些师德败坏,学识肤浅,工作不负责任的老师,更可怕的是这些工作认真负责却固执保守的老师。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效率已成为当代人所致力践行的价值追求。作为当代教师,面对教育的变革,面对日益繁荣和无限扩大的知识文化,固守着自己这只红烛显然已近再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教师的文化素质、激情活力、个人修为、专业水平,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的生命体得以健康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文化素养、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熏陶学生,用火热的激情点燃学生。教师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储备、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人格魅力不再是一支“红烛”,而是一台“光热传感机”,把光和热传递给学生,并能在学生之间相互传递,形成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这种光和热让学生受益一生。

在执教中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努力提升自我。不再是一支“红烛”的满足和消耗,应让自己的能量变得更加强大,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然后去照亮学生们的生命盲区,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出激情涌动的波澜与光点。

在知识、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固封自守的“红烛”已经不能在适应时代的要求,裹足不前就意味着消亡。教育的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远远高出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红烛型”教师形象。

从学生的评教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中,那些敬业勤奋,不断改进,无私奉献,亲近学生的“红烛型”教师依然还受学生们的欢迎,而那些固封自守,不善学习改进,远离学生的教师已近淡出了学生的欢迎范围。而那些活力四射激情;风趣幽默、开朗活泼、热情大方、亲近学生、知识渊博、潇洒自若的老师们,却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因此,我们的出来这样一个结论:新时期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必然是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的品质,渊博的知识储备,正直的人格修为,宽阔博爱的胸襟,勤勉上进的品质,幽默风趣的个性,激情活力的风格,热情大方的态度,潇洒雅致的风度。

其实,我们在得出的这个结论里,是把前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亲近学生,善于学习的红烛型教师与后面几个类型的教师进行了综合。这样以来,可能就能相对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能了。当然,这只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有一孔之见之嫌。但我们在谈论这个话题的同时不得不再次强调,我们没有否认“奉献”这个品质。

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中,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样的状况下,奉献都是高贵、神圣的精神品质。奉献精神永远都要去称颂和肯定的。我们真不敢想象,没有奉献,这个世界将会怎样?而教师职业的奥义就在于为人类的进步而奉献。所以,教师的奉献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与崇敬的。只是,我们不要把“奉献”与“消耗”,“奉献”与“死做”相混淆。我在文中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去谈后一种“红烛型”教师,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就是在“消耗”,在“死做”,一辈子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但却真正的苦了自己,害了学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知识视野、信息量不断增大,这一些改变,都迫使我们要尽快转变“红烛”观念,加快前进脚步,与时俱进,勇攀潮头。在教育变更、发展中,能适应,能发展,能创造,做新教育的掌舵者、划桨人,成为学生生命长河中的贵人。

 


最后更新[2013-1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