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 新闻报道
文章标题: 《致语文:中语名师论坛暨语文味网开通十周年纪念会隆重举行》
     阅读次数:363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致语文:中语名师论坛暨语文味网开通十周年纪念会隆重举行

“致语文”

——深圳市第三届中学语文名师论坛成功举办

 

对深圳乃至中国语文教学界来说,20131127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十年前的这一天,语文味网在深圳高级中学举行的深圳语文教学论坛上正式开通。十年前,很少有人关注此事,即使有人知晓,也不会视为大事。十年织一“网”,语文味网从当初一个小小的学术网站,锻造成为今天中国语文界的著名网站,访问量已超过120万人次。十年间,有多少语文专业网站在风雨飘摇中从声势显赫走向无息无声,而语文味网站,却在艰难中一路前行,写出十年无限风景。回眸十年,滋味悠长。

这是风雨的十年。

这是兼程的十年。

这是回头一笑百媚生的十年。

为纪念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20131128日下午,一场主题为“致语文”的“深圳市第三届中学语文名师论坛暨语文味网开通十周年纪念会”,在语文味网发源地深圳高级中学学术报告厅举行。当天,深高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会场里热气腾腾,一如窗外煦暖的冬阳,空气里弥漫着古曲《高山流水》的雅韵,屏幕上一棵花果满枝的槐树风姿挺拔,傲然独立。这曲,这树,缓缓拉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全市高中语老师和部分初中语老师济济一堂,尽享着这场诗情与语文的盛宴。深圳市名师、深圳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汪进,深圳市名师、深圳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高级中学语文科组长黄磊特级分别代表深圳高级中学和黄磊语文工作室向程少堂先生和语文网站送上鲜花以示祝贺,程少堂先生接过鲜花后,疾步走到今天的特邀贵宾、自己的恩师孙东临先生面前,转而将这大束鲜花恭敬献给了恩师,台下一片热烈掌声。

本次论坛由一节诗歌欣赏公开课、两位名师评课和三位专家讲座等活动组成。

公开课执教者为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何泗忠老师。何泗忠老师带着一份对语文味深深的感动而主动请缨开讲。他以程少堂先生为张岩《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所作诗序《荒原中的舞蹈》为教学内容。这堂课的主题自始至终突显着“语文味”和“程少堂”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与此次论坛的主题巧妙吻合,因而有着特别的意味和特殊的意义。何特以“初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形象美;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三读诗歌,领悟诗歌的情感美”三个部分来组织教学,以朗读贯穿全课,以比较品味语言走进诗人细腻丰富而孤独的灵魂深处,以情感层层递进的方式在听者的心灵上不断掀起波澜直至推向高潮,引得台下的程少堂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眼睛湿润了。整堂课师生情感热烈激荡,时而激越高亢,时而浅吟低唱,听众为之感怀神牵。深圳高级中学的学生也深为此诗所打动,并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特别是那位朗诵全诗的女同学,其朗读字正腔圆,情感把握比较到位。正如深圳市名师、龙岗区语文教研员曹清富先生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首诗遇到何泗忠先生是这首诗的幸运,先生遇到这首诗也是先生的幸运,我们遇到这样的诗歌课堂是我们的幸运。”

《荒原中的舞者》一诗中的“我”正是由语文味创始人程少堂先生幻化而来。能在语文的课堂里“舞蹈”,本是一种美丽的生命状态,但是,现实中的“荒原感”却往往会消磨一个人的激情斗志,泯灭一个人的狂热梦想,这种“荒原的孤独感”极有可能扼杀了舞者的这份美丽与曼妙,所以,能在“荒原中”执著地激情独舞,温暖地深情呼唤,舞者那信念之坚定和精神之高蹈,则更显弥足珍贵。诗中“我”的抒情形象里,分明活跳出程少堂先生那孤独执著的灵魂。十年间,他独舞在语文教育的茫茫荒原之上,舞出了一名斗士奔逸绝尘的潇洒背影,舞出了一片风光无限的燎原之势,何等自豪,何等气魄!然而回首这十年,其中的非同寻常,个中的甘苦滋味,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和体会?深圳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汪进老师在回顾语文味风雨十年的历程和他与程少堂先生十年相知相得之谊的点滴情景时,情深意切,听来令人动容,他总结了程少堂先生十年间一路走来的坚毅与执著,激情与感动,称“语文味已经成为程少堂的生命和灵魂”。此番概括,真可谓兄弟之间的肝胆相照,心有灵犀。 

随后,论坛播放了“程少堂简介”PPT。五分钟里,高度浓缩了程少堂及其语文味十年间于荒原之上孤独舞出的无限风光,为全体与会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本次论坛共请来三位专家,一位是40年前程少堂中学时代的语老师、原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孙东临教授,一位是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学语文》杂志主编潘纪平先生,一位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写过多篇语文味研究论文的山西大同大学教授张毅先生。

年近古稀的孙东临教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眉宇间一派学者风度。他谈到了当年在湖北黄冈新洲县农村中学的艰苦生活,深情回忆了程少堂少年时代刻苦求学的情景,说程少堂很早就表现出了写作的天赋。教授说他为自己的学生程少堂创造性地提出“语文味”的教学理念并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而感到自豪。教授还说,程少堂的“语文味”理念与他本人在大学时的古诗文教学主张有很多相通之处。端坐在老师身旁的程少堂先生,听着自己当年恩师的温情叙述,不禁思绪飘飞,悠悠往事历历在目,四十年那剪不断、载不动的师生情谊,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竟感动得他几度哽咽,几近落泪。 

潘纪平先生的报告从学理层面阐述了“语文味与民族化”的关系。他特别着眼于当今中国语文教学几大流派来看“语文味”,认为论语文情感教学,于漪老师是一个高峰;论品析语言,洪镇涛先生做到极致,那么,语文味理论独有的特色在哪里?先生通过研究认为,不管哪一个语文流派,语言这一关都是绕不过去的,都必须要学语言,而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语文味在突出语言的文化性方面更为突出。有老师在讨论中谈到,语文味虽然有浓郁的文化性,但是这种文化性与一般的文化教学并不相同,语文味教学中的文化味儿是有前提和依托的,那就是生命体验,从语文味教学的几个成功案例来看,无论是“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还是“从《荷花淀》看中西文化”,都有执教者鲜明的独到的生命的印迹,这种生命的印迹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教学的文化味儿,因此,语文味教学流派与其他流派的不同,最核心还在于在教学中灌注生命体验,是一种热美学指导下的教学。 

张毅教授带来的报告题目是《在黄土高坡我闻到了“语文味”》,这个标题极富感染力,很能吸引人眼球。正式报告前,教授谦逊地自我介绍说,他来自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大同,那是一个很封闭的地方;然而,就是在那样一个“很封闭的地方”,他也能闻到“语文味”,可见,程少堂先生的“语文味”之深入人心,之影响深广了。

教授的报告从“语文是什么”这一感性话题谈起,进而指出母语课程的本质属性就是民族性和语文性的统一,并由此认为,“语文味”的理念是契合中国语文的本质内涵的命题。张毅教授指出:和“语文味”近似的“语文性”这个词早就有人提出,却并没有流行起来,而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语文味”一经提出就形成燎原之势,原因何在呢?对此,教授给出了一个颇为风趣幽默却又耐人寻味的回答:这是因为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谈“性”,(语文味网按:即客观研究),中国文化喜欢谈具有审美特质的“味”,所以“语文味工作室”不能改成“语文性工作室”。由此可见,“语文味”的盛行是中国文化和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驱动使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讲到经他考证,“语文”一词并不是由叶圣陶最早提出,而是张之洞从山西巡抚任上来粤任职在广东最先提出的时,对“语文味”研究兴致淳厚的教授,特意将张之洞、叶圣陶、程少堂三人照片依次排列开来,为听者展现了“语文”特质发展的一脉相承。张毅教授进而引导听众思考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张之洞率先在广东提出的“中国语文”,在百年之后,又回到了其诞生地广东,这恐怕是“语文”本身的美丽回归,也似乎是程少堂对张之洞百多年前呼唤的应答。

接着,张毅教授从历史的高度详细阐释了“语文味”话语的三种意义。(一)是母语课的高标的提出。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也指出:母语教育“包括三个任务:A.语言文字;B.语言文字的运用;C.语言文字及其运用所负载的文化内容(包括文学等)”。可以说,完成A任务只能说是解决了扫盲脱贫问题,完成B中的语言文字一般运用的任务则相当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学习语言文字的艺术化运用及C中语言之文化传承的任务则属于奔小康以及进入小康阶段了。因此,语文课教学出语文味是母语课的精神标高。(二)语文味的提出是对两个传统的继承和重建——既是母语课程的历史转型,也是对“五四”以来形成的现代性诗意(审美)启蒙传统的重建。首先,语文味的提出,是母语课程的历史转型,具体说是“五四”以来形成的现代性诗意(审美)启蒙传统的重建,语文味是在审美与启蒙之间对一种现代性的张力的寻求。其次,语文味是中华民族兴味美学传统的激活。“语文味”话语激活了本应受到重视却长期被漠视的汉民族的兴味美学传统,是母语教育界对中国美学当下因趋向重视“中国体验”而致力于抢救和转化中国传统美学话语的大趋势的回应,是汉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东西方教育话语交流中对于自身话语权的一种争取。中国母语教学界有望构建起以“语文味”为核心概念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自洽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他认为语文味既是在审美与启蒙之间一种现代性的张力的寻求,又是中华民族兴味美学传统的激活。(三)语文味是对“中国梦”这一民族振兴宏大叙事主题的积极应答。“语文味”作为能够体现中国精神、反映中国文化、利用中国表达的话语体系,是用本色的中国话语对伟大的中国梦在我们学科建设上的具体呈现的准确描绘。

张毅教授还建设性地指出,“语文味”这一话语进入课标有着充分的理据和现实的必要性。

教授的报告,时间不长,但视野宏大,内涵丰富,在历时与共时的纵横捭阖中挥洒自如,在幽默与活泼中凸显出深刻的逻辑力量和强烈的哲思冲击力,极富有启发性,其研究角度与前瞻性评价,让程少堂先生深感“与我心有戚戚焉”,当天和之后曾多次引发程少堂先生发出“知音能逢”之浩叹。张毅的报告也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来自“很封闭”的黄土高原的学者,思想非但一点儿也“不封闭”,反倒更有着黄土高原般的原始的开放与博大,充满着感性与理性、严谨与奔放相统一的理论审美张力。

20131128,正好是西方的——感恩节。深圳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程少堂研究员在论坛尾声满含深情地总结道:“这次会前,我在我工作室征求意见,问大家希望听我老师讲什么,去年深圳高中语文教学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国家级骨干教师、深圳外国语学校语文科组长葛福安说,请孙教授回忆:程少堂怎样做学生?然后程老师再讲:怎样让一个学生永远记住这个老师?今天我的老师讲的就是葛福安想要听的内容。至于我,如果有时间我打算讲——‘一个人如何能记住另外一个人’。‘记得’不是‘记住’,我们有时能记得许多人,但我们并不一定能深深记住这些人。把一个人‘记住’,是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世界深处,放到我们灵魂的家园深处。而值得我们像精神家园一样崇拜敬重的,一定是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灵魂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一定是在我们人生最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精神上以特别鼓励的人。这样的人让我们记住一辈子,感恩一辈子,我的老师孙东临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今天是感恩节,让我们感恩所有帮助支持我们的人。”

会后,会务组还向与会老师赠送《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有近200名老师获赠此书。老师们纷纷请该书的“传主”程少堂先生签名留念。纪念会在一片温情与激情中结束。我们期待着语文味和语文味网站未来十年获得更大发展。

(语文味工作室 徐国年、葛福安、梁青等人供稿。)

 

 

 

 

上图:程少堂老师在主持会议。

上图:会标。

上图:会标。

上图:会场。

上图:汪进代表高级中学向语文味献花。

上图:程少堂把第一束鲜花敬献给老师孙东临教授。

上图:程少堂给老师献花。

上图:市名师、特级教师黄磊在给语文味献花。

上图:特级教师何泗忠在上公开课。

上图:特级教师何泗忠在上公开课。

上图:市名师、市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汪进在评课。

上图:程少堂老师在主持评课。当汪进深情回忆十年前语文味网在同一地点开通以及与程老师十年情谊时,程老师脉脉凝注着汪进。

上图:市名师、微型小说猜读续写课题主持人、龙岗区教研员曹清富评课。

上图:程少堂40年前高中语文教师、原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孙东临先生在深情回忆40年前程少堂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

上图: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主编潘纪平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上图:对语文味有深入研究的大同大学张毅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上图:会议尾声,程少堂老师含泪倾诉“一个人为何能够记住另一个人”,深情回忆高中时代语文老师孙东临先生当年给他的巨大精神帮助和激励。

上图:程少堂含泪回忆恩师孙东临先生。

 

   

 

 

 


最后更新[2013-1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