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这里
——写在深圳市第三届中学语文名师论坛之后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 谢海华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我听过不少语文课,私心觉得可分三类:很好,还行,无语。这三类课跟是否名师无关,跟是否热闹无关,跟是否“自主合作探究”无关。跟什么有关呢?我总找不到一个恰切的词语来表述,直至遇见“语文味”。
不记得邂逅“语文味”是什么场合了。是开会时听程少堂老师讲话?是拜读《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是网上阅读《荷花淀》实录?总之,“语文味”很对我味。
2007年劳动节前夕的一个上午或下午,我路过罗湖外语学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一位主任把我喊了进去。然后,在里面的座谈会上我找机会问了程老师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程老师答:初中感性一些,高中理性一些。顿时释然。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会议。这次座谈会是我语文教学生涯上的一个重大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我接受了一项任务,根据现场录像整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程老师并没有限定完成时间,由于劳动节放假我没有出去,更主要的原因是一写起来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感,几天时间,两万字的实录就出来了,程老师很满意:“完全实录!”不久,我写成了一份几千字的整理实录的学习心得。这心得成为了从彼以后我语文教学的底色;也从彼以后,我对自己每一份的手写教案问心无愧。
2013年11月28日,深圳高级中学阶梯教室,当张毅教授阐述到“语文”回家之旅:“中国语文”(张之洞在广东提出)——“语文”(叶圣陶)——“语文味”(广东程少堂)时,特意将张之洞、叶圣陶、程少堂三人照片依次排列开来,坐在最后一排的我顿感眼前一亮,不,是顿感眼前一片辉煌!
语文味理论,不仅仅能让语文课上得有味儿上得像语文课,更本质的是,它不同于“板块教学”等各种技巧性的教学方式,它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根本,它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哦!语文原来在这里。
最后要说明一下,为什么本文没有管程少堂叫“程教授”——貌似我也从未在纸上或口头上用过这个称呼——以上文字中的“程老师”的“老师”二字,不是职业名,而是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