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问题讨论
文章标题: 《刘全慧:左宗棠一幅白话名联及其流变与李嘉诚的故事》
     阅读次数:47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全慧:左宗棠一幅白话名联及其流变与李嘉诚的故事

左宗棠一幅白话名联及其流变与李嘉诚的故事

 

时近新年,土著也学学风雅,特作闲文一篇。借此祝科学网各位网友过客圣诞快乐,新年幸福,玩乐尽兴,吃喝到位。

————————————————

平日常逛岳麓书院,朋友来了,也偶尔山寨一回导游。渐渐对文人有了一点新的认识。酬唱奉和,文人所爱;臭味相投,最显华彩。从“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或者“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中,润之委员诗才不彰,反观“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才能知道土著老乡诗才不凡。

这些都是题外话。下面转入正题。

最近有副对联有点火。获知其初始作者为左宗棠之后,对它的流变发生了兴趣。此晚清中兴名臣不仅曾是岳麓书院门生,和润之委员还是小老乡。论文才,左宗棠自己认为比胡林翼强,不过在林则徐面前,还是稍逊风骚。科学网上的一些福建博友的文章文采飞扬,不愧林大人同乡。

 

一,左宗棠原联

1852年前某时,左宗棠(1812-1885)为无锡梅园题联一幅如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平仄似有不调,上联大白话而已,不过下联还是有所不凡,看得出出自文人手笔。此联收入左宗棠楹联著述《联语》,至少,左大人还是不舍其丢弃坊间成为无主之联。

现无锡荣(毅仁)氏梅园诵豳堂确有此联一幅,对联却是清钱塘(今浙江杭州)沈兆霖在1852年为自己的书房“静香斋”所书。由于一般认为此无锡梅园系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所建,时在清末。未知现荣毅仁府邸之荣氏梅园是否当年左宗棠赠联之无锡梅园故址。

对联也是荣氏家族的为人处世之家训。荣德生晚年,他卧室里也挂有此联,荣毅仁更是常在口边。照片如下(感谢太湖梅子提供,参见邂梅,最后的香雪海!):

 


二,清赵之谦改写版

晚清书画巨匠赵之谦(1829-1884)和都转盐运使王小初交厚,1879年,受后者之命,书一联如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向高处立拣平处坐往稳处行

其中“向高处立”有歧义,可以是心向高处也可以是面向高处;而“稳处”和“高处,平处”文白程度不符。所以,这一改写不甚成功。不过赵之谦的这幅字在市场上,已经市值100万了。照片如下:


 三,民国溥僴改写版

民国年间,满族画家溥僴(1901-1966)有作品如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一改,比王小初高明,但远不如原创。为什么?

对人的姿态,儒家文化要求“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当然还有“卧如弓”。不过,溥僴版转卧入住,不是文白可论,多了一丝市井气。难怪李嘉诚喜欢溥僴版。不过,因为李嘉诚最近一次接受采访,大力推荐,使得这幅对联全球流传。对宣传儒家文化也算小功一件。

两幅照片如下(其中溥僴原作市价10万左右)


 


 

文人喜爱,还是原作。有1947年沈曾迈先生(19001969,曾任北大教授)书有此联如下(原作市价约1)

 


 

   当然还有一些民间版本。例如陕西咸阳三原城隍庙前有一个改写联如下: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

就传播思想而言,有所价值。不过就文学性而言,就等而下之了。不赘。照片如下:

(本博文全部照片取自网络,无商业目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751854.html 

最后更新[2013-12-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