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磊,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北大中文系硕士,现为深圳市南头中学语文教师。)
冬至节的前三天,程老师在龙岗区讲学,是他的语文味集大成的一次会议,我应邀欣然前往。三个年轻人,加上程老师的爱徒高足徐组(徐国年),我,司机阿罗,六个人满满一车,有说有笑的赶赴语文盛宴。
驱车一个多小时,看到紫薇路时,徐组眼睛放光,这意味着我们一次到位,没有走岔绕道。
车开了进去,沿着斜坡下滑,便是龙岗初级中学的校门了。
初中和高中有明显的不同,一进校门,老师好的声音不绝于耳,三个初中生站立在校门旁,恭恭敬敬的大声对每一个来访的老师问候,那份热情和认真,让每个人不得不停下脚步,回应孩子们的问候。
蓝色基调。蓝色的荣誉墙。蓝色的塑胶地面。蓝色的校训。就这样,被蓝光牵引着,我们走到龙城初中报告厅。
报告厅可坐600多人。过道里,年轻老师们亲亲热热问候,密密挨挨签到,报告厅里面,蓝色的座椅上晃动着红黄蓝黑褐的冬衣,卷发,裙摆,男人的手拎皮包或者女人的各式拎包。
台上已经打了电子横幅,自然是程少堂语文味讲座之类。台上,程老师看着几个不是电脑高手的语文同行在整电脑,银幕上现在是蓝屏,电子信号没接通,大家一筹莫展。
文人的世界果然是奈何电脑不得。
程老师本来是在台下和大家无障碍交流的,因为这电脑,在台上被晾了20多分钟。好在语文人都有好脾气,你忙你的,我自然也不会闲着,程老师不着急,不生气,下面的语文老师们也不着急,不生气,大家相互问候闲聊着,终于聊到电脑被“修”好了。
程老师先来炫一通他的弟子做的PPT,关于语文味的,有好几个版本,各有千秋,但都有或雄壮或悠扬的音乐背景渲染和堂吉诃德式样的画面显现程老师的心路历程和语文味的追求,最后一个PPT版本,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做陪衬的程老师提前写好的遗世独立的墓志铭:“斯人虽已逝,语文味长存!”
心志表达完了,程老师开始播放一段视频:2009年11月8日深圳电视台名牌栏目“第一现场”记者对他的采访。
记者采访主要是説程老师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采访从深圳市读书月现场作文大赛“十年磨一剑”的作文题切入。程老师说,采访的机缘是他偶得的。记者问学生如何而理解“十年磨一剑”,学生大多从学业方面诠释,他在旁多了一句嘴,说:不仅是学习,其实人生也是一样。记者一听,这话大有深意,再一询问,原来眼前的就是出题人,立马约定采访程老师。
程老师面对镜头,还是老实人说老实话,他说到小时候读书灵光、早慧是有原因的。因为自己小时候个子瘦小,老被人欺负,但又和普通男生一样希望得到女生青睐,于是,很小就发奋读书,显得聪慧异常。然后又说,自己老家离武汉很近,但是却用了20年的光阴才走到武汉。他是考学考到武汉学校才和这个城市结缘。程老师一点也不忌讳自己数学不好,说自己考大学考了三次,每次都是数学拖了后腿。第一次数学才考了8分,第二次考了9分,第三次考了40多分,这才够大学分数线,才走近仰慕渴盼想象已久的大武汉的。
程老师又说,他看镜头有些不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记者是个美女,老让他看着美女自己。程老师说自己不敢看美女,但又想看,而且还不得不看,所以眼神有几分闪烁和游移,语言也有些磕巴——有些紧张的缘故。程老师一说到女性,总是赤子之言,他不避讳男女天然的吸引力,所以让很多男老师和女老师活跃起来。他说的是大实话嘛,谁都不是圣人,谁见了异性都有点心猿意马,程老师的坦白让每个人觉得自己很正常。
开始切入正题了。关于语文味的定义和研究以及语文味教学法内涵。语文味教学法内涵,第一个层面——语言。程老师读了一首诗,举“春蚕到死丝方尽”等诗句,讲古人造字读音和情感关系,开口开朗,闭口悲切,升调快乐,降调肃杀等,他的朗读形象而有喜感,大家会然于心。然后程老师开始讲语文味教学法的第二个层面——文章,文章的结构段落起承转合之类,第三个层面是文学,第四个层面是文化。最后说文章是语文味教学法的重点,文化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
我奇怪他把文学地位下降了一个等级,这对于一个诗性文人来说不容易,许是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他的诗性和文人性情也有所削弱罢了。要知道,现在语文人的共识是思维和文化,而不是文学。文学这东东,过于小众和感性,语文学科的确也不是培养作家,学校教育还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个人爱好怡情养性的东西,不宜大面积推广。
然后,程老师讲自己呕心沥血的语文味教学法创建了。从《荒原上的舞者》的封面说起,那封面上的树是他老家宅基地上的一棵槐树,是他老母亲亲自种下的,有三十多年了。其实就是很普通的一棵槐树,长得还真有些像程老师:不高,但还算壮硕。有一根枝桠被折断了,所以半空中往另一边补偿性的发展,这么一波折,到显出槐树的精神气质来,我以为像程老师,有些偏才和怪才,刚直不阿,还百折不挠,还我行我素,还承天地之润泽,自茂自荣。总之,程老师对这个30年青春不老的槐树情有独钟,他没说这槐树像他,只是说是过去生活一个标志,一种精神和岁月的象征。
程老师特别提到他家的清贞的桂子树,说灵异神奇的是那棵桂子树在他母亲八十大寿之前的几天总也不开花,一直到八十大寿庆典的头天才开写米粒花苞,到了大寿的当天,整个爆满了全树,满满一个院子里桂子飘香。自然,这桂树有灵气,是和他母亲心意相通的,也是他母亲德馨香远的一种写照吧。
这个桂子树的故事听得让我入迷。因为我最近看三毛,也是有很多灵异之感应,学生讲梵高,也讲到他自杀前去阿尔的麦田画的那幅乌鸦盘旋在麦田上空的画。我想,有些天分的人和自然是心意相通的,一般人感受不到的东东,他们会心有灵犀,戚戚休休悲喜。
讲到文章只是中的连贯问题,程老师讲到让学生用关联词连接句子,那几句话把我们气都笑岔了。原始几个独立的句子大概是张海迪姐姐学习外语,学习唱歌,学习写作,学习针灸,瘫痪了几句话。本来是要说她身残志坚的。但是学生用关联词连接出来的,令人大跌眼镜,捧腹大笑不止。其一:因为张海迪姐姐瘫痪了,所以她学习ABCD;其二:张海迪姐姐不仅学习外语学习唱歌,而且学会针灸,最后还学会了瘫痪,其三:张海迪姐姐学针灸把自己给扎瘫痪的,其四:张海迪姐姐学的太多太累,终于瘫痪了。一个个造句连句,把大家的眼泪都逗笑出来了。女老师们笑得花枝乱颤,男老师们则笑的前仰后合。
程老师是不笑的。每每把大家逗得乐不可支的时候,程老师一本正经说事,他越一本正经,下面的老师越是忍俊不禁。
讲到文学。讲到语言变异,程老师饱含感情的解读他的《荒原上的舞者》一诗,主要是以此为例说明语文味教学法中如何注意文本形式层面的“意思”。
程老师写这首诗真是激情燃烧、浮想联翩。古今中外,他年轻时所涉猎喜爱的历史人物和主题话语意象情感全部触类旁通的进入了他的“荒原”。他的荒原不同于艾略特的荒原,但可以看出艾略特对他的影响——一种生命体验式的阅读,年轻时狂啃大嚼深入骨髓的鲸吞牛嚼现在统统反刍出来了。西西弗斯、卡夫卡、蒙克、梵高、陶渊明、海子……意象叠加思绪翻滚的结果是你看到荒原上舞者的热情与孤独、燃烧和寂灭的矛盾冲突。
程老师说有的诗句是梯形,是因为情感的维度和声调的变化需要,而最后一段的诗行由一字一行逐渐加字递增到,是为了排出一个舞蹈者的姿态,仿佛是土耳其的天人合一的宗教旋转舞,程老师做了一个姿势,类似新疆的阿里木跳的举手提胯的旋转舞姿态。我不太喜欢阿里木这个人,所以又联想到的是安禄山在杨贵妃面前表演的胡旋舞。但是,程老师有些瘦弱,他又说那个字行由少到多的排下来整个是一个高举双手的腰肢和旋转的绽开的舞裙,他本来想用芭蕾舞来启发大家联想的,但是他坐在那里一手高高擎举类似“宝塔镇河妖”的姿势,哪吒手拿金刚圈托举通天塔的姿态让大家一下子联想到的竟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中学语文教材里的《荷塘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的那句,于是,众人再一次爆笑,为大才子的煞费苦心的解读和深情款款的造型,觉得一切甚是生机可爱有趣!
就这样,在程老师独一无二的身体语言加口若悬河的表达中,语文味总结报告会戛然而止。
远道的老师们匆匆逃逸,因为怕路上堵车,余兴未消的老师们则乘机走近前台,和程老师私下深入交流去了。大部分的人不急不慌的,吆三喝五、呼朋引伴的走出报告厅。
热热闹闹的开始,开开心心的结束。
语文味散去,冬至节要来啦。
夕阳西下,司机阿罗带着五人赶赴回校的路。一路山岚霞照,夕阳仿佛捉迷藏的孩子,瞻然在左,忽焉在右,建筑群上逡巡,山峦背后捣鼓,道道金光返照进来,温暖倦怠。感觉我们是回巢的鸟,归家的雁。大车小车、货柜车、公交、旅游大巴,一辆接一辆,轰隆隆,一路的狂奔,穿隧道,钻山洞,过立交……
有一个叫“深圳”的地方在前面等着我们归依,有一个叫冬至的日子等着我们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