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文化天地
文章标题: 《师为公:避讳趣谈》
出处:2014-01-16光明日报      阅读次数:73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师为公:避讳趣谈

师为公:避讳趣谈

    避讳制度起于周礼,但周代为防止避讳扩大化,仍作了种种限制,如“诗书不讳,临文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等等。但自从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之后,避讳的走向是趋于繁苛甚至形成法律;而且连带形成了皇帝的语言霸权。例如“朕”字,本是古代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后成了皇帝的专有代词。极端的例子是《容斋续笔》卷四的《禁天高之称》:“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官名有犯,皆改之。改姓高者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政和中,禁中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于是毛友龙但名友,叶天将但名将;……”这种情况历史上虽持续不长,但反映了帝王们被专制制度扭曲的灵魂。

    避讳以名讳为主,故命名的学问随避讳制度同时发生。《礼记·内则》说:“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前三点是针对所有人讲的,有普遍性,郑玄注说:“终使易讳。”日月与国名皆常用词,因难避讳而不可用;“隐疾”句郑玄注:“难为医也。”此条有不雅及使用不便之意。世子即太子,将为天子或诸侯王者,与世子同名易于触讳。

    汉语谐音字是个汪洋大海,名字联想的内容也可为人招来麻烦。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说:北宋词人宋祁与其兄宋郊布衣时名动天下,时人称“二宋”。宋仁宗时宋郊为知制诰,仁宗想重用他。有小人进言说:“姓符国号,名应郊天”。“郊”是冬至时天子南郊祭天之名,进言者的分析,是说宋郊之名有“践天子位”的潜在含义。又说:“郊者,交也,交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详(祥)。”此说使“宋郊”二字又成了宋朝灭亡的谶言。结果宋仁宗暂未重用他,宋郊就改名为“庠”,字“公序”。后宋郊仕途亨通,以司空职务退休,享福寿而终。“郊”字的分析属于一词多义,“郊”“交”联想属于一音多词。这样犯忌讳,是人起名时难以预料的。


最后更新[2014-1-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