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文化沉思
文章标题: 《[转载]:郭沫若的风韵译》
     阅读次数:125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郭沫若的风韵译

郭沫若的风韵译

 

——旧札新钞(159 

 

@ 郭沫若提倡“风韵译”,“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以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理想的翻译之我见》)如他译雪莱Stanzas: Written in Dejection, near Naples句:I could lie down like a tired child, /and weep away the life of care / Which I have borne and yet must bear.——“我能偃卧而号哭,如倦了的孩婴,哭去我伤心的前尘后影。”

 

@ 冬心(金农)自题杂画:“蒲州女子诗云:‘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真乐府中古质之曲。余濡墨画此,欲赋物作一诗,终不得天然去雕饰之句也。若以词华脂粉题诗,其上乃落后尘耳。龙梭旧客记。”诗句出自李梦阳《相和歌》:“美人罗带长,风吹不到地。低头采玉簪,头上玉簪坠。”见《列朝诗集》丙集十一。

 

@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提出“神游冥想”的研究方法:“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762377.html

 

评论 (3 个评论)

[3]卫军英  2014-1-27 18:33
陈寅恪先生的“神游冥想”法,其实应该算是一种很经典很传统的方法。孟子有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大凡高妙之士,研究精到者,必得体悟方有所感知。记得早些年袁行霈先生论孟浩然的文章中,讲到孟浩然隐居襄阳时候,用了一句话说他是“和古人的一个浪漫约会。”当时觉得真是妙极了。不仅要体悟诗句,而且还要体悟环境和情怀。
博主回复(2014-1-28 08:45)袁先生的话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向同学推荐世说新语,说在里面总能找到一起喝茶的伙伴
[2]王春艳  2014-1-26 19:42
不喜欢郭沫若,所以连带他的翻译也怀疑。也许他也有好的?

“我能偃卧而号哭,如倦了的孩婴,哭去我伤心的前尘后影。”挺好的句子
但翻译的不准确,也必然失了气韵。
博主回复(2014-1-28 08:46)我们郭老院长的多才还是令人仰慕的。
[1]anran123  2014-1-26 12:43
陈老师是知者之言!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医源于道,原点都是以血肉之躯去关照冥想。是内化的微观的精微,可感知而不定名,易有感卦,老子说,恍兮惚兮,玄之又玄。中医的内证之难就在此。而中医失去内证之学最终只能是废医存药。浪费了祖宗的宝贝。

1/1 | 总计: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最后更新[2014-1-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